2004年6月1日,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因病去世,享年81岁。常香玉去世引发了全国文艺界的深情怀念与深刻反思,李长春,刘云山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全国文艺界学习常香玉,做新世纪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国文艺系统广泛开展向常香玉学习的活动。7月27日,常香玉被国务院追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评说:纵观常香玉的一生,无论是从艺70多年始终追求艺术的升华;还是抗美援朝时为国家捐赠飞机。她毕生坚守两条准则,一曰“戏比天大”,一曰“不忘人民”,前者为其艺德艺风的发扬,后者为其人格人品的描画。“戏比天大”,才能够艺无止境、精益求精、臻于化境。“不忘人民”,才能够永远心系观众,为人民而演,为百姓而歌。不愧“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常香玉留下的艺术遗产和精神财富,对这个日益功利、媚俗与浮躁的社会犹如一场圣洁的洗礼,感动和震撼着人们的心,对当前文艺界的不良风气也许能起到净化的作用。
常香玉生平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22年出生。
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幼功深厚。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她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