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欧文学是欧美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东欧和北欧的文化背景与西欧及世界其它地区有所不同,所以它们的文学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1.东欧文学概况
东欧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是在民族和民主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它既继承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出与西欧经典现实主义文学不同的精神风貌。具体说来,东欧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强烈的政治批判性、鲜明的阶级倾向性和浓厚的民族意识。
反对异族奴役和封建专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成为这一时期东欧现实主义文学的共同主题。因而文学的民族性、人民性、反抗性和政治批判性得到最充分、最深刻的表现,出现了许多具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在这个时期,一向不为世人所注意的东欧弱小国家的文学逐步走向繁荣,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欧除了波兰最伟大的诗人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最伟大的爱国主义民族诗人裴多菲外,现实主义文学主要在诗歌和小说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杨· 聂鲁达(Jan Neruda,1834-1891)是捷克著名诗人、政论家和新闻记者,出身于布拉格的贫民家庭。他大学毕业后从事创作,主编过进步刊物,是捷克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的诗作反映了尖锐的社会问题,对民族压迫和社会不平提出强烈抗议,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在他出版的六卷本诗集中,《墓场的花》、《宇宙之歌》、《金曜日之歌》等最为有名。《墓场的花》流露出青年人发奋图强的战斗精神;《宇宙之歌》表现了自然界的种种法则,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密切关系,以及对于祖国、对于生与死问题的理解;《金曜日之歌》则是作者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升华,表现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与对祖国的坚定信念。除了从事诗歌创作外,他还写过不少小说和杂文。聂鲁达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因为酷爱他的作品而把他的姓氏作为自己的笔名,以此表示对他的纪念和崇敬。
聂姆曹娃(Bǒzena Němcoa ,1820-1862)本名叫芭波拉·潘克罗娃,是第一位对捷克文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女作家。她出身于下层人民家庭,和劳动人民有着广泛的接触。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风暴里,她积极投身革命战争。在42岁的盛年,她在贫困之中病逝。她的代表作是中篇小说《外祖母》。小说以一个普通的捷克农妇为主人公,通过这个人物,把山村风俗串联起来,真实地再现了波希米亚地区农民的生活与思想面貌,热情歌颂了农民的纯朴自然、勤劳聪慧以及热爱祖国、追求光明的美好品德。小说出版后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传诵。聂姆曹娃的创作为捷克近代散文奠定了基础。
波特夫(Xpucto Oteb,1848-1876)是19世纪中叶保加利亚杰出的革命诗人,生于一个启蒙学者的家庭,15岁时曾在俄国南部求学,受到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等革命民主主义者思想的影响。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他决心献身祖国的解放事业。在侨居罗马尼亚时期,他加入革命流亡者行列,创办报纸,宣传民族解放思想。1876年4月,为了援助保加利亚南部的人民起义,他不幸中弹牺牲。波特夫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诗人,他通过诗歌表达热烈的革命思想和崇高的情感,创作了一系列充满战斗激情的作品。他的诗歌表现了很多方面的主题,如早期诗歌《致母亲》、《致兄弟》等,倾诉了对祖国亲人的眷念,抒发了虚度青春的痛苦。政治抒情诗《告别》用民歌的形式,颂扬了起义部队的将士向母亲告别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感情。长诗《游击队员》(又译《海杜特》)是作者的代表作,它以保加利亚数百年来的民族解放斗争为背景,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即将参加游击队的少年的斗争生活。波特夫的诗歌是保加利亚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保加利亚革命诗歌的一面旗帜。
伐佐夫(Vibah Muuuob Babob,1850-1921)是保加利亚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中学毕业后,他的父亲希望他经商,但他立志当一个诗人,写出了他的第一部诗集《五月花》。1870年,伐佐夫被父亲送到在罗马尼亚经商的叔父处学习作生意,但他在那儿了结识了许多保加利亚的革命流亡者,并在思想上受到他们的影响。1874年,伐佐夫回到保加利亚,参加了当地秘密革命委员会,同时开始写作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压迫的爱国诗歌。从此他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写出了许多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民族压迫者的作品。诗歌《战时》成为1876年4月起义的战斗进行曲。1876至1878年,伐佐夫在流亡期间出版了三部诗集:《旗与琴》、《保加利亚的悲哀》、《解放》,通过对保加利亚人民在土耳其统治下痛苦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人民对自由的渴望和为摆脱奴役而奋斗的决心。长篇小说《轭下》是伐佐夫的代表作品,也是保加利亚人民革命的教科书。它以1876年4月保加利亚人民起义为题材,塑造了以奥格涅诺夫为中心的一群爱国志士的形象,表现了保加利亚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雄气慨。这部小说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语言优美,在艺术上具有很高成就。
在东欧,除了上述介绍的几位作家外,匈牙利小说家约卡伊· 莫尔(Jokai Mor, 1825-1904)、米克沙特·卡尔曼(Mikszath Kalman ,1847-1910),捷克作家阿洛伊斯·伊拉塞克(Alois Jirasek ,1851-1925)、罗马尼亚小说家斯拉维支(Ion Slavici,1848-1925)、戏剧作家卡拉迦列(Ion Luca Caragiale,1852-1912)等,都是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2.北欧文学概况
19世纪末,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在北欧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在挪威,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的很大成就,是北欧文学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志。恩格斯指出:"挪威在最近二十年中所出现的文学繁荣,在这一时期,除了俄国以外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媲美。"北欧现实主义文学也是最早介绍到中国的外国文学之一。早在"五四"时期,鲁迅等一批中国文学家对北欧的现实主义文学就高度重视,对易卜生、安徒生、勃兰兑斯等文学家和理论家均有详尽介绍。介绍到中国的北欧的现实主义文学对我国现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北欧各国地处欧洲边缘,由于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加之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因而经济发展迟缓而远远落后于西欧各国。19世纪初,随着海上贸易迅速扩大,造船工业日渐繁荣,北欧资本主义经济开始活跃起来。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获得了一些政治上权利,但为了对付不断高涨的农民运动,它们又常常与封建贵族妥协。1848年,欧洲各地的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对北欧资产阶级产生了深刻影响。在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初期,丹麦、瑞典和挪威先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国家。
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看,北欧各国关系密切,比较强盛的丹麦长期控制着挪威、芬兰和冰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从14世纪末到19世纪初,挪威一直是丹麦的附庸国。1814年,挪威脱离丹麦统治宣告独立,但不久又被迫与瑞典组成"联合王国",瑞典国王兼任挪威国王。1905年,挪威才最终摆脱瑞典而获得独立。
挪威、芬兰和冰岛的独立,得力于不断高涨的各国农民运动,尽管北欧资产阶级在民族独立斗争中也曾起到过进步作用,但与封建贵族相勾结,逐步走向反动,于是引起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不满。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北欧的进步知识分子开始在他们的作品中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政客们的丑恶灵魂和伪善面目,并逐渐形成北欧现实主义文学大潮。应该强调的是,在北欧长期的政治斗争中,农民革命斗争具有特殊意义。例如挪威,挪威农民从未做过农奴,也从未丧失过享受人身自由的权利。他们富有自己的个性及独立的精神,具有强烈的革命倾向性。正如恩格斯所说,挪威的小资产阶级是"自由农民之子",他们比起堕落的德国小市民来是"真正的人"。由于挪威小资产阶级的这种特殊性,使他们在政治斗争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从而赋予了挪威现实主义文学的独特品格。
19世纪下半叶,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北欧现实主义文学取代浪漫主义文学而成为主流,出现了许多世界闻名的大作家。他们是丹麦的童话作家安徒生,文艺评论家勃兰兑斯,瑞典的戏剧家兼小说家斯特林堡,挪威的戏剧家易卜生和比昂逊。
汉斯.克时斯田.安徒生(1805-1875)出身于丹麦小城奥登塞的一个穷苦人家庭,父亲是一个鞋匠,母亲是一位洗衣女工,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广泛阅读和深入研究古典文学名著,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安徒生大约在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835年出版第一个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他几乎每年出版一个集子,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安徒生一共创作了156篇童话和故事。此外,他还写过一些诗歌、戏剧和小说。
安徒生童话的基本主题是揭露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他的大部分童话可以归为两类:一类以《夜莺》为代表,巧妙地讽刺了以皇帝为首的统治者们奢侈荒唐的生活;一类以《她是一个废物》为代表,描写下层贫苦人民所经受的屈辱、折磨和死亡。安徒生认为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因此反对压迫和剥削是安徒生童话的另一重大主题。这些作品著名的有《园丁和主人》、《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在挪威文学中,比昂斯藤·马丁纽斯·比昂逊(1832-1916)是与易卜生齐名的剧作家、小说家和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如《是啊,我们热爱这块土地》,这首诗已成为挪威国歌歌词。他的中短篇小说写得生动形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挪威农民的生活。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戏剧,重要作品有《报纸主笔》、《破产》、《挑战的手套》、《保尔·兰格与托拉·巴尔斯别尔格》。这些剧本由于抨击挪威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极大地震动了社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很快在欧洲其他国家上演,受到热烈欢迎。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1927)是瑞典著名的戏剧家,一生写了50多部多幕剧和独幕剧、60多部小说、诗歌和散文集,广泛涉及了当代瑞典的社会问题。斯特林堡影响最重要的作品是戏剧,如《父亲》(Fadren)、《朱丽小姐》(Froken Julie)、《死亡的舞蹈》(Dodsdansen)等。这些剧本主要从对变态心理的分析出发,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人的精神的摧残,在较深的心理意识层次充分地展示了人的本能和欲望,同时对瑞典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揭露。
盖奥尔格·勃兰克斯(1842-1927)是丹麦杰出的文学评论家,从6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活动,曾担任报刊编辑和哥本哈根大学教授。他在思想上受到泰勒和穆勒的影响,从实证主义观点出发评价文学和作家,认为天才是作家创作的动力。1871年他在哥本哈根大学发表演说,评价19世纪西欧文学的成就。他的这些演讲后来汇集成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勃兰克斯对丹麦文学进行尖锐批评,抨击丹麦文学充满了"非常抽象的理想主义,不是以我们的生活为题材,这种理想是对现实的逃避"。他认为文学要有生气,就必须提出问题来讨论。他关于文学的理论和批评对北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强大影响,在北欧曾经形成一次广泛的文学运动。
思考练习:
东欧文学的特点
北欧文学的特点
安徒生创作的基本情况
参考文献:
1、赵振江著:《山岩上的肖像:聂鲁达的爱情·诗·革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2、聂鲁达著:《聂鲁达爱情诗选》。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
3、聂鲁达著:《聂鲁达诗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
4、聂鲁达著:《聂鲁达诗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5、聂鲁达著:《聂鲁达散文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
6、聂鲁达著:《聂鲁达自传》。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3年。
7、巴勃罗·聂鲁达著:《我曾历尽沧桑:聂鲁达回忆录》。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年。
8、安徒生:《安徒生文集》(1-4),林桦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9、(挪威)比昂逊,B.著:《比昂逊戏剧集》,茅盾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
10、(挪威)比昂逊,B.著:《危险的求婚:比昂逊中短篇小说选》,余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11、(挪威)比昂逊,B.著:《挑战的手套》,吴世良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年。
12、勃兰克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6),张道真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986年。
13、孙席珍、蔡一平编:《东欧文学史简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14、叶君健、刘烈恒主编:《世界文学精品大系 第13卷》。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年。
15、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东欧文学室编:《东欧文学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