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报名
加入收藏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网 络 连 接 世 界
|
首 页
|
文学在线
|
小说分类
|
散文分类
|
诗歌分类
|
杂文分类
|
长篇文集
|
短篇小说
|
随笔游记
|
电子杂志
|
文学专题
|
当代文学
|
现代文学
|
个人文集
|
论 坛
|
网络文学
|
女性文学
|
校园文学
|
诗词韵律
|
古典文学
|
外国文学
|
歌词创作
|
影视创作
|
国学精华
|
精品佳作
|
理论研究
|
视频教学
|
作家书库
会员管理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主编邮箱
文章搜索
---作者---
---标题---
作家排行榜
带雨的云
558
篇
王风
372
篇
作协推荐
307
篇
运河散人
263
篇
零度
261
篇
古月重升
210
篇
郑永涛
173
篇
张天珍
169
篇
轻舞飞扬
154
篇
孙新坤
154
篇
小说分类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散文分类
楼梯寄情
她说什么了
吴稚晖何许人也
《爱,能勿劳乎?忠,...
枫叶的招摇
自在杨花
“地坛”的魅力
田间小路
人散茶已凉
发自病榻的心语
诗歌分类
浅伤
溱沁
孤煞
梦魇
奈何
道
淡然
天道
超脱
英雄决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学在线
>>
论坛热帖
>>
感谢韩国中国也开始重视端午节了
·添加到收藏夹
·给作者留言
·
查看作者资料
·
浏览作者文集
分享到:
更多
感谢韩国中国也开始重视端午节了
来源:中军网 作者: 零度 日期:2008/6/24 阅读:
1372
次 【
大
中
小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人即将迎来的这个周末不同于已往任何一个周末:根据2007年12月14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这个周末中国人在正常双休的基础上,将多修一天,下周一也不用上班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端午节,不,准确地说是因为韩国。
感谢韩国,使中国人也开始重视端午节了!
龙舟、粽子、雄黄酒,中国人都知道,这说的是端午节了。投壶、摔跤、荡秋千,可能你就不知道了,这说的是韩国的端午。
2005年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此前,所谓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
端午节虽然起源于我国,并已经有了2500多年历史,但是它早在很多年前就传入周边国家,已经完成了“本土化”过程,融入了当地历史和文化血脉,成为其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佛教在中国发展为禅宗一样。在韩国,端午节传入已经有了上千年历史,其“端午文化”,特别是江陵端午祭,已经加入了那里的山川气息和人文追求。当太平洋西岸的人们一代代在农历五月初五,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文化情感,也许是中国人和其他国家人们共同的文化幸福。
当然,韩国以端午的名义申遗成功,给予我们的文化提醒是:在经济发展下的社会转型期,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否则,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
共享文化遗产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儿,这是我们华夏文明扩展其文化影响力极好的一种方式。同时,作为一种非物质的观念形式,共享的意义与物质形式的遗产是不同的。正如肖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各人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观念,我有一个观念,两人交换,就各有了两个观念。”我也不认为韩国是在文化上占中国的便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
真正让人忧虑的,是我们不再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曾几何时,华夏文明以强大的的文化影响着整个亚洲文明圈的进程,至今,韩国和日本还保留着端午的习俗就是中华文化穿透力的明证。就是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关头,我们还依然拥有胡适、王国维这些闪亮的名字,连提倡“少读中国书,甚至不读中国书”的鲁迅先生,也是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的。然今日之中国,可有真正的国学大师?今日之青年,又有多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今日之文化界,又有多少对传统文化的关心和关注?
失去了文化的根,国人则难以明了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一次硕士论文答辨会上,听到北影的一名教授要求学生解释中国电影人为何集体失语,我心下黯然:当教授们都不再扎根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土壤,而时髦于用失语这个外来词来思考为何失语的时候,也就解释了我们的电影人为何集体失语的深层原因了。
希腊成了度假胜地,那个启蒙了人类哲学的古希腊,早随着罗马的崛起变为了历史。古埃及留下狮身人面象在黄沙中默默的注视着文明的兴衰成败,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巴比伦只存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了。只有我们的文明独自面对着各种新兴文明的挑战,走到了今天。“文化不灭,则国不灭。”无论是衣冠南渡,还是满汉一家,中华文化总在背后支持着国家的再次凝聚和文明的再次兴起。
今天,我们的文明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将西方物质文明拿过来的同时,不要忘却了自己的文化,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只知情人节,不知七夕;只知圣诞,不知端午。要知道,失去了中华文化的中国,不过只是一个名字,一个空壳罢了,是经受不了文明变迁的风风雨雨的。
感谢韩国,在马头琴被蒙古国申请为文化遗产之后,促使中国人终于认识到自己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感谢韩国,中国人也开始重视端午节了!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
查看本文的评论
姓名
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 换张图试试
发表
取消
相关文章
花千芳是何许人也?
1312 次
2014/10/17
300名遇难花季少年,天堂走好
1349 次
2008/5/13
中国2008年网络红人排行榜新榜网
1416 次
2008/12/5
北川自杀官员遗书曝光 3重压力压垮坚强汉子
1373 次
2008/10/10
网友热议新24孝 一个孝字背得起养老之困吗?
3486 次
2012/8/26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