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的男人要离开》曾经令洛艺嘉与同时推出的其他三位年轻女孩沦落为最受非议的“美女作家”。不过,喜欢沉默的洛艺嘉没有气馁,最近,随着她用三年时间完成的长篇小说《中国病人》的推出,她的实力终于获得了不少圈内人惊喜的眼光。
社会剧变时期往往会导致旧的价值大厦乃至人格大厦的坍塌,每一个人精神生活的轨迹都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延伸。对于一些生性敏感的人而言,价值观的冲突会在他们的身上留下更深同时也更引人注目的烙痕。曾经被传媒归类在“美女作家”行列的青年女作家洛艺嘉在她的力作《中国病人》中,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在讨论“问题爱情”的同时,向读者展示了我们当代人精神生活的某些层面。
我首先想说的是,《中国病人》是一部很好读的小说。你可以把它归类为“爱情小说”,也可以把它归类为“社会问题小说”,还可以把它归类为“哲理小说”。
以无比冷峻的笔调呈现生活的原生态,以强烈的内在激情表达出作家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是《中国病人》在内容上的最可圈点之处。
《中国病人》乍看是一部反映现代都市年轻人生活的小说,但实际上,作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当代人精神面貌的描摹上,作家手中所执的与其说是一支笔,毋宁说是一把切开人的精神病灶的解剖刀。
《中国病人》这部书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生活在某种特定的困惑中,那就是失去了精神生活坐标的困惑。而失去了精神生活坐标的人们只能从极端的务实中寻找些生活的乐趣。极端务实,意味着向动物性生存更靠近了一步,也意味着社会中这一群体道德水准的下降。
更让人焦虑不安的问题在于,这种病态的生活反而被人们视为是极其正常的,人们在不断地压缩精神自我而又不断地扩张物化的自我。
作家的创作激情来源于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洛艺嘉在谈及《中国病人》的创作初衷时说:“我一直想写一部立足青年人生存状态的长篇小说,我一直寻找着故事的最佳切入点。虚假浮夸、缺乏责任感、躁动、冷漠、粗俗、物欲,这些碍眼的现象是那样地随处可见,有时甚至让人怀疑这些是否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我是那样为此焦虑,关注社会心理、人的心灵的我,决定从这些现象出发。”
信仰危机是人们已经谈论了许久的一个话题。作者也十分关注这一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她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什么才是我们社会的精神内核。这个问题不仅折磨着作家本人,也折磨着作家笔下的主人公。
他(富理想)维护着传统不是因为从中得到了实惠,受害者、既得利益者,两者他都不是。他维护着传统,是因为传统给了他信仰,给了他生活的意义,可是今天他看不到了。在渴求回归,渴求净化,渴求信仰的人群中,他同样看不到“超越”,看不到“意义”,他看到的只是新名词。
他寻找的有“意义”的生活到底在哪儿呢?他勇往直前的心茫然了。
读完小说,我们不难看出,作家试图通过塑造富理想这个人物,来探寻社会精神的内核。
这是自由的一代,也是茫然的一代。
《中国病人》描写的是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情态,探讨的却是关于人类精神生活走向的大问题。作者全身心地呼唤真诚,企盼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精神生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