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心事件八:岁岁年年花相似 过年不知怎么过
北方人过年吃饺子,上海人应该吃什么?元宵除了吃汤圆还要吃什么?挂个红灯笼还是红辣椒?对于大多数生逢1970、80年代的白领而言,很多人能盘出一顿顶级的圣诞大餐菜单,却不知道过年该怎么办。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应该好好过春节,但却发现现在的春节过得没意思,满城都是商家的伪民俗产品。
过年越过越没味儿
“虽然现在过年吃得比以前好,穿得比以前好,但这年似乎是越过越没劲了!”生于1970年代的东东提起过年就郁闷。在东东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年很让人兴奋:新衣服、新鞋子、新袜子、兔子灯,还有吃了会脸红的酒精巧克力,妈妈做的一桌子年夜饭,爸爸偷偷塞在床底下的压岁钱……而糖糕、汤圆、春联、年画、鸡鸭鱼肉等,更是一样也不能少。吃完饭,一家人就争着坐到电视机前,不一会,唯一的荧屏大餐——春节晚会就开始了。等到了凌晨,一群小朋友跟着大人出去放鞭炮,望着满天流星似美丽的鞭炮,东东曾许下无数心愿。其后的好几天,东东都能乐呵呵地拿到长辈那里的压岁钱。
“可是现在过年,却变得非常程式化。年夜饭都在外面吃,春节晚会也不好看。从初一开始就不停地奔波在各种饭局当中,金钱花费了大把。晚上想休息,又有遍地开花的鞭炮吵得你睡不好,过年简直就是在完成一个任务!”对许多生于1970、80甚至更早年代的白领而言,小时候过年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但却真正温馨实在。
商业氛围日渐浓厚
伴随着春节年味的日益暗淡,春节的商业气息却是越发浓烈。商家们瞄准了这一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大做文章,纷纷打着春节的旗号为自己摇旗呐喊。
记者近日在沪上不少商场走访后发现,许多商场内都能见到大幅的年画、一排排的红灯笼等新年里常见的摆饰。与新年有关的歌曲不停播放着,而各类与鼠有关的造型、图案等也是随处可见。一些市民认为,虽然在商家的包装下有了年的气息,但在这样商业的环境中还是多少有点“不搭调”。
“现在的年夜饭、过年出游等活动也是打包进行,缺乏特色、没有创意,物质越来越丰富,商业味越来越浓厚,年味却是越来越少了!”
而一些“伪民俗”也在大行其道。春节将至,原本“撞头钟”和“烧头香”只是为了“讨”个“吉利”。但现在“撞头钟”以拍卖方式被竞价出售,“烧头香”的门票水涨船高,商业化操作的“佛门”也让人感到越来越不清净了。
一些民俗专家表示,民俗应该是自然的、淳朴的东西,在追寻民俗的时候,如何去伪存真,需要的不仅仅是“眼睛睁睁大”,更需要的是对民俗文化、对民族历史的了解和重视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