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短篇小说 >> 男人故事 >> “白政工”骑鹤西去
  • “白政工”骑鹤西去
  • 来源:原创 作者: 带雨的云 日期:2009/11/12 阅读:1331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400篇》

    七  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篇

    第168篇  “白政工”骑鹤西去

        现在处处有“论坛”,公园的草坪上有“论坛”,步行街的绿荫下有“论坛”,街巷的犄角旮旯也有“论坛”;形形色色、丰富多彩。

        看过一聋哑人“论坛”很有特色,只闻断断续续的“呵”“呵”声,只看见一双双手不断的比比划划,令人眼花缭乱却不知“说”些什么。

        犄角旮旯的“论坛”虽然南腔北调却能听懂。听过一“白政工”的故事:

        “政工”不是人名,从前叫秘书或者主任,因为从“政”便有人称“政工”。故事的主人公姓白,大家叫他“白政工”。不是取“瞎子打灯笼白费蜡”的“白”,而是取“明白”的“白”。

        “白政工”比其他任者正派耿直,办事从来不收礼。现在的广告里说“送礼要送脑白金”,那年代没有《脑白金》,即便有他也收。他不爱多吃多占,常常觉得自己一身清白而自鸣得意。

        不过并不是人人都喜欢他,有人说清白又怎么样?土地菩萨最清白,天天坐在一丁点儿大的土地庙,信民仅仅供奉一些豆腐菜。可是他不太为百姓办事,仅仅做到了清白又有什么用。

        50岁生日那天他看见饭桌上有两瓶《三花》;啊,好久没喝这好东西了,他非常高兴,心想一定是老婆为庆祝他生日买的。等不及找酒瓶起子便用牙咬开瓶盖咕嘟两口。

        酒还在喉咙管没有下肚,妻子从厨房传话说,两瓶《三花》是别人送的。糟了!他只好四个口袋一起摸,凑足钱买过一瓶,他怕“无功受禄、反受其殃”。

        有人赞扬他讲“原则”,也有人笑他呆板,是个死脑筋。其实不能怪他,政治这东西就不宜于嬉皮笑脸、嘻嘻哈哈的,该板着面孔、一板一眼的。                                                  

        白政工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行路“一步一个脚印”,说话一板一眼,吃饭一口一口,一顶旧军帽端端正正的戴在脑袋上,不像有些人歪歪斜斜的扣在后脑勺上。

        白政工很少嗜好,唯一的“娱乐”是扭动腰肢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运转十个指关节,有时如弹钢琴一样,多、勒、咪、发、索的在桌面上点击,如果来到在室外,便点击自己的手背。                         

         是因为坐久了写久了,腰和指关节不胜疲劳,所以如同人家借“喷云吐雾”恢复疲劳,他趁有人找他谈话时活动一下腰和指关节,从左到右顺延着,一边运转一边思考怎样答复和解决问题。

        假设把政治具象化该是有棱有角、方方正正的,“白政工”的长像正好也有棱有角,个儿矮小却没一处顺溜。走路从来不轻飘飘,还嘎崩脆的一口正儿八经北京话,一幅如同“政治”的面孔。

        “白政工”讨厌知识分子的温文尔雅。说话从来不含含糊糊、曲里拐弯,他从来不装斯文,从来不假惺惺的对群众体贴入微。

        每布置学习文件他必按惯例,整过衣冠后在门外“赫赫”两声润过嗓子以后,再一步步迈入场,高声的宣布:“林彪同志说,为了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要反复学习毛主席的许多基本观点,有些警句甚至要背熟”,然后宣布“要反复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的三大原则。

        “白政工”处事讲原则,比如夫妻就是夫妻,谁家夜里有“事”是绝不饶过的,三更半夜也要通过“查户口”,把多余者提溜出来。

        有人说他多管闲事。不,那个年代,对百姓这可是“变修不变修”的原则问题。自从“白政工”退岗后便再也没有人管这“闲事”了。

        政治、业务、行政“三权鼎立”的某年,“白政工”要求时时事事都要政治领先,严格保证每周两个半天“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

        “白政工”常和其它“二权”生纠纷。他要把政治学习搞起来,管业务的则要把业务抓上去,管行政的又理应安排好劳逸结合。

        过年时管行政的主张大家聚在一起吃一顿,渡一个欢乐年。“白政工”则反对吃吃喝喝,坚决罢“宴”。晚上加夜班,管行政的要安排夜点,“白政工”则不同意,他还以身作则回家煮泡饭,振振有词的说:“同志们一心为革命,哪里在乎一碗肉片面嘛!”

        偶尔有个别男女间不太检点,管业务的觉得业务工作离不开,主张不离岗的接受“教育”,他则一定要送去专门地方改造,振振有辞说:

        “同志们哪,要警惕把知识分子引上白专道路,领导说过‘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如果迁就歪风邪气,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想就会去占领,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同志们哪,麻痹不得的!”

        “文革”末期他专心致意的根据上级的精神筹建农场,雄心勃勃的规划了“一百亩地、一百亩田、一百头猪”的“三大指标”,规划要努力“多交粮食和生猪为国家赚外汇”。

        管业务的当然反对:几十人的小单位对付完了“三大指标”,哪里还有精力搞艺术创作,成天地和猪“鬼混”,一心一意的想着那田地里的稻谷、菜地,哪里还有心思和时间提高艺术质量呢?

        不然!“白政工”也有理。参加劳动和积累生活经验是基本训练的一个组成部份嘛,劳动和练功不仅仅不相互冲突,在劳动中能增强体质,体质增强了恰恰还有助于练好形体功呢。

        “白政工”辛苦了大半辈子,冬天战严寒夏日斗酷暑,日日夜夜在办公桌上划“左、中、右”,核定“核心骨干”“依靠力量”“限制使用对象”“还没有改造好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嗨,真可惜!都成了“瞎子打灯笼,白费蜡”。新的形势中那些“表”和“册”全成了“废纸”一堆。他只好自己一人独善其身,坚持“雷打不动”,全部家务由妻子一个人包干。

        一天夜里他还梦见重新“出山”挂帅,组织老红军的后代去基层“重建支部”带头艰苦奋斗。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红旗下宣誓:“坚决重竖红旗,做出榜样让广大群众相信这才是真正的光辉大道!”

        “白政工”的指关节无需运转了,他已经老眼昏花,牙齿几乎全部脱落。

        为了坚持不懈的政治学习,他用发给自己的福利费买了五副老花眼镜,书房一副,卧室一副,厅堂一副,餐厅一副,厕所一副。妻子不满意处处是眼镜,嫌他太浪费了。“白政工”理直气壮、义正词严:“人家买一副眼镜的钱我买成了五副,哪里浪费嘛?”

        “白政工”一向艰苦朴素,50年代穿老娘给他缝制的布袜子,60年代穿50年代的旧军装,90年代穿70年代的涤卡毛式制服,他“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五副眼镜怎能算是浪费呢。

        下着鹅毛大雪的一个寒冬,“白政工”革命到头。妻子尊照他的遗愿送他回深山老林陪老爷子去。他的“雷打不动”和五副眼镜,还有他装订珍藏起来的大批判文章的底稿,也一同带了去。

        “白政工”西去后妻子把房屋装修一新,彻底的和“贫穷”告别。韩非子二千年前曾说过:“世易则事易,事易则备变”,他的妻子完全是对的,“与时具进”嘛!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部长订报的故事    1431 次 2010/8/10
 张军官    1242 次 2010/8/10
 老孟的梦中应诺    1477 次 2012/6/23
 “白政工”骑鹤西去    1331 次 2009/11/12
 疯了    1609 次 2008/5/23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