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熙希望朝廷钦定章程颁布之后,“各省督抚责成地方官核实兴办”,以达到“兴学育才”的目的。然而,清政府对张百熙存有戒心,加上这一学制本身的不完备,因此并没有实行。1903年,清政府又增派荣庆为管学大臣。同时派张之洞会同张百熙、荣庆,在张百熙原定章程基础上“考求增补”,拟成各级普通学堂、师范学堂、实业学堂和仕学馆、译学馆、进士馆等各类学堂章程以及《家庭教育法》、《任用教员章程》、《实业学堂通则》、《各学堂管理通则》、《学务纲要》等文件上奏。清政府以《奏定学堂章程》之名颁布。这就是后来成为全国兴办各级各类学校的依据,并对我国近代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癸卯学制”。 这个学制将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七级,教育年限达29~30年。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分设三级: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堂五年,高等小学四年;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一级,修业五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设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大学堂三至四年,通儒院五年。与上述学校系统并列的还有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两个系统。“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施行的第一个学制,标志着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结束和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的开始。 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各地就设立了许多新式学堂。“癸卯学制”的颁行使各级各类学校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另外,京师大学堂原来是集大学和全国管理机关于一身的机构,后改设督抚节制的提学使统管全省学务,各省设立教育会以作官府与地方的沟通,共同发展学务。新的教育行政系统的建立,反过来又刺激了各省新式学堂的建立。据清政府统计,至1909年,全国有小学堂51678所,中学堂460所,高等学堂127所,师范学堂514所,各种事业学堂254所。 根据清政府的“新政”谕令,湖南省从1902年年初开始逐步改革教育制度。4月,在长沙求实学堂基础上设立了省城大学堂。接着,又选拔知县胡珍率十二名生员前往日本考察教育,学习师范。1902年6月12日,湖南省学务处正式成立,同时拟定了《兴学要义》三端,即“循序渐进,以定学程;严立规则,以回积习;划分年限,以收实效。”省学务处的成立,使全省教育事业有了统一的筹划和管理机构,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湖南的近代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03年成立的明德学堂尤负盛名。 毛泽东早期在新民学会《本会总记》中说:“戊戌政变,陈宝箴走,谭嗣同死,梁启超逃,熊希龄革掉翰林,康圣人的著书,一大堆在小吴门外校场坪聚烧了。于是时务学堂倒了。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明德即指明德学堂,是1903年由胡元倓和龙璋所创,是长沙创办最早的一所近代中学。当时,湖南仅有公立的高等学堂、师范馆及各府县所立之中小学堂,私立学堂尚未出现;明德学堂的设立,为湖南私立学堂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