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创 文 学 新 风 尚 ,引 领 写 作 新 潮 流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 二 质朴纯真的“擦擦”
  • 作者: 李 吏 日期:2012/7/16 17:03:14 阅读:787 次 [大 中 小]
  • 二、质朴纯真的“擦擦”

    “擦擦”,俗称小泥佛,即指泥制的各种小泥塑、小佛塔等,常见的有高浮雕、浅浮雕、圆雕一般与玛尼石、经幡形影不离,常出现在在藏族地区的佛塔旁、圣山洞窟、神湖边、玛尼堆和转经路上。是用于供奉、祈祷、誓愿,传播佛教仪理的民间宗教艺术品,是佛教文化的产物。

    “擦擦”一词的由来是印度语的音译,公元10世纪后开始从印度传入西藏,据说佛教前宏期西藏就有过擦擦,但证据还不够确凿。擦擦的盛行时期是阿底峡入藏传教时期,至今阿里古格地区还保留有大量那一时期的佛塔,所有塔内都藏有数以万计的不同造型的擦擦,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早期的擦擦也属于那一时期,包括拉萨北郊的帕邦卡,阿底峡也曾在此传教修塔。擦擦的普及大约在公元13—15世纪以后,其作用不只是塔藏,寺院佛龛供奉,佩带护身,上供还愿,甚至防病避邪等都用擦擦。也是在这一时期,擦擦才真正融入了藏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这以后它所表现的内容也就不计其数,可以说凡是有形象的佛尊、菩萨、护法神、高僧大德等都可能有相应的擦擦。

    1、“擦擦”的题材

    “擦擦”脱模泥塑表现的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佛塔类、经咒图符类、神佛造像类三种。

    佛教思想认为,佛塔意之佛身的再生,或者象征其灵魂、训教等,所以佛塔在藏族地区触目皆是,佛塔的林立促成了擦擦的巨增。 佛塔因为体内有擦擦而具有灵气,由此理解,凡擦擦集中存放的地方都可能有灵气出现。塔代表了佛陀弘扬的教法,因此修造一座塔就是修造佛身,与佛陀的教义相一致,为了达到目的最好的供奉办法就是在塔基里存放上面刻有持咒的“擦擦”。它也是表示赋予塔生命灵气的一种仪式。因此,佛塔类造型是“擦擦”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其图案类型繁多,还有无数的变化形式,最常见的有“天降塔”、“门塔”“菩提塔”及“金刚宝座塔”。其表现形式有三维的,上半部呈圆锥形,下半部呈圆形底座,其上分层环绕,塔身刻有更多的塔及各种神灵的单塔形式的圆雕模塑,有平面呈浮雕式的单塔、3塔、7塔或为数更多的象征释迎牟尼佛功德无量的8塔、12塔、17塔等、还有塔与神佛像、塔与经文神咒组合的佛与塔、菩萨与塔、经文与塔等类型。塔擦是世间保存下来最小的古代佛塔。

    经文持咒图符类擦擦,早期以梵文《般若波罗密鉴经》摘录下来的持咒较普遍。“擦擦”传入藏地后,这种用梵文书写的经文、持咒逐渐消失,而代之以藏文拼写的梵文持咒。如藏文观音六字真言神咒“唵、嘛、呢、叭、咪、吽”等各种藏传佛教神咒、铭文。

    神佛造型是藏族“擦擦”艺术最生动精美的部份。神佛造像类的“擦擦”的表现形式多以佛陀、菩萨、护法神的单尊造像为主,莲花生是大乘佛教中最常出现的神佛之一,观音菩萨文殊师利、金刚手和度母造型的“擦擦”极为常见。也有很多组合造像,如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三代法王、师徒三尊等,并兼以不同形状的图符、文字图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显示其宗教图像学的各种意义,象征着不同教派的教仪法规。

    佛像类:有释迎牟尼、佛与弟子、佛与善萨、长寿三尊、长寿佛、五方佛、金刚不动佛弥勒佛、无量寿佛、药师佛、佛与菩萨等;

    菩萨造像类:有观音、十一面观音、四臂观音、文殊菩萨、白度母、绿度母、空行佛母、吉祥天母、日松贡布、曲杰桑珠、作明佛母、尊胜佛母、象头财神、文殊化身的米瓦等;

    金刚造像类:喜金刚、胜乐金刚、密集金刚、时轮金刚、马头金刚、四臂护法神、六臂护法神、外修阎魔护法神、金刚手、白依枯如意摩尼、持国天王、大威德金刚、忿怒明王、忿怒金刚、大威力法王、白哈尔护法神、不动明王、金刚萨埵、尸陀林主、牛头金刚等;

    高僧大德造像类:有大师像、大成就者、莲花生、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十八罗汉、章嘉若必多吉、五世达赖、麻吉那准、松赞干布、唐东杰布、贡布常松等。

    2、擦擦的分类  

    泥擦。一般用最普通的泥巴,好一点的则用阿嘎土、炼泥、香泥、纸泥等等制成,通称“泥擦”。此类泥擦以素泥为多,在古老的擦擦中,普通泥擦尚属于存世量相对较多的一种。除罕见品或属于“名擦”的泥擦以外,绝大多数泥擦其价值相对较低。

      骨擦。将圆寂活佛、高僧骨灰混合泥土制成,因其成份掺入骨灰而得名,比重小于泥擦。此种“骨擦”也比泥擦少,传世者相对更少,多数出土自塔腹。西藏过去德高望重的大德高僧圆寂后,众僧信徒们为了纪念他,修筑佛塔,塔内要放置活佛骨灰制作的擦擦,人们认为这样会带来智能与安宁。有的用高僧骨灰制成的擦擦也归放到神山圣地,明显不同于其它擦擦的就是:每一个擦擦都用黄布包裹,类似佛衣。骨擦的艺术、收藏价值比一般泥擦高,有一定文物价值。

    布擦。据藏传佛教仪轨,历代达赖喇嘛、班禅大师及少数大活佛圆寂实行塔葬,这是藏地最高级葬礼。塔葬之前,要将大师法体用盐巴、藏红花等珍贵药品进行脱水处理,然后塑成金身,安放于金、银灵塔塔瓶之内,供万世瞻仰。此种灵塔在布达拉宫塔殿内有八座,供奉着八位达赖的法体。将脱水处理出的大师体液混合泥土制成的擦擦称为“布擦”。藏语“布”意为法体。据藏地传说,身带布擦,无论人在何方都可医治百病,避邪恶,得平安,甚至刀枪不入。因此香客、信徒们将其作为护身佛,或装在随身佩戴的“嘎乌”盒(一种用金银制作的小型皇状佛盒内)用以避邪免灾。还有的说法认为,正挂大师布擦于前胸,不离方寸,意与大师心心相印。

      药擦。传世品中尚有数量极微的“药擦”。是以多种名贵藏药为原料,按照藏医药工艺流程、宗教仪轨,精炼压制成型并可服用医病的擦擦,因其原料为藏药或有藏药成份而取名“药擦”。传世药擦制成的年代大多在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有经验的收藏家和做古玩生意的明眼人,即使不精于擦擦一道,仅凭不同于泥土的“手头”感觉和反映岁月年代的表层“包浆”,便会准确无误地判断其极珍罕的文物、古董价值。

      名擦。类似“名书”、“名作”,因出自名人、名家之手而得名,故将达赖、班禅大师等大活佛、知名人士亲手制作的擦擦分类作“名擦”。此种名擦背面几乎都工整钤盖有大师本人的印鉴痕蜕、指纹或标记。如十世班禅大师所制名擦有一显著特征,即在印痕处覆盖一小片黄色袈裟,似有视我身同之意。过去还有一种只有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才能制作的擦擦,如“玛依”擦擦,造型为牛背金刚,是历代达赖喇嘛制作的。班禅大师制作的“班青准堆”意为灭蛇,图中是一条毒蛇成S形,一利剑刺中蛇头,这两种擦擦在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都是最高权利的象征。制作擦擦的土都是从高山的修行洞中采集的,并要掺入活佛大师亲手配制的药水。这种擦擦过去一般只有贵族、官员和少数军官才能得到,平时戴在胸前,说是可以防身治病,传说中的使刀枪不入的擦擦就是这种。药擦难觅,名药擦更加难觅,其珍贵价值可想而知。

    4、擦擦的制作

      “擦擦”形制一般有圆雕和平面浮雕两类,平面的浮雕制品形制有圆形、半圆形、矩形、方形、佛皇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多种体式,厚约1厘米左右。较大的“擦擦”有20多厘米高;小的微型神像高不足3厘米,但其制作工艺精美绝伦,这些小浮雕描绘出了受人崇拜的神佛和圣贤的各种精微的形象、有的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三度空间,充分显示出了藏族民间雕塑家的高超手法和超凡的智能。

    制作擦擦的模具一般为铜、铁器,也有木刻、陶器,因其体型微小,翻制工艺技术和材料简便,故寺院艺僧和民间艺人都喜随身携带。它不同于刻玛尼石,或印制经幡,不需要技术,也不需要任何专门的材料,只要有一个模具和随地可取的泥土即可制作,为自己和信徒积累无量功德了,所以擦擦在西藏民间供奉神佛的圣物中为数最多。制件擦擦的多是一些游僧,或生活贫困的佛教徒们,他们这样作一方面是为自己今生多积善业,另一方面借此作为一种求生方式。他们整日百转经路旁或人多集聚的圣地屈膝虔诚的做着擦擦,过往的人向他们施舍钱物或食品等,表示信教人的善意。有的人为向菩萨还愿,用钱物赎来擦擦,供放百自己认为具有灵气的地方。有的朝圣者将自己认为能够寄托自己意愿的小泥佛带到千里之外神圣的地方,据说,最初擦擦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由佛教徒们从印度传入西藏。

    “擦擦”外表的色彩装饰一般为泥质本色,也可涂以各种色彩,如圆雕锥体形“擦擦”多涂以白色;神佛像“擦擦”则多用金色、红色、佛青色或土红色。为了让神佛的造遗像保持良久,还可将泥制脱模后的“擦擦”烧制成陶制品,或者加以彩绘作为寺院、石窟殿堂的千佛图式立体影壁装饰。

    “擦擦”的制作过程并非简单的用泥脱模即可,而是需要伴以各种复杂的宗教仪礼和程序。由于制作时使用的材料、供奉功能的不同,“擦擦”还有等级之分。通常所见的民间制作方法是选用具有粘性的无杂质的细黄泥或藏区特有的一种粘土—阿嘎土经筛选研成粉末加水调和至适当柔软度,在拌和好的泥土上涂一层油,便于模制时不粘模具,起到轮廓清晰、模面光洁之作用;将坯泥放入模具内经敲打、挤压成形,取出成形“擦擦”脱模塑置于通风干燥处,半干后削除去多余的浮泥稍加修理。由于迫使神佛成为供奉物而向神致歉、请求宽恕在脱模制作礼仪中出现的疏漏,在“擦擦”背面粘贴上象征神灵的经过高僧活佛加持的五谷、吉祥物、圣物、或达赖、班禅喇嘛穿用过的衣物小片,作为“擦擦”的灵性之物;正面再涂以需要的象征性色彩,一件精美的“擦擦”艺术品方告完成。

    擦擦制成之后,必须经喇嘛开光以后方可成为正式崇拜物,否则依然是一般的艺术品。举行开光仪式绝不仅仅是为了一件新擦擦,一般是针对许多擦擦。开光仪式的规模可大可小,可繁可简。无论仪式繁简、规模大小,其过程必须依照规定的仪轨去进行,必须由经过灌顶、闭关的僧人,在执事的主持下共同完成开光请神安住的法事活动。开光后的擦擦可以置入更大的佛塔和佛像内部,作为诸佛身、语、意功德事业的的依附之物,再去为更大的佛塔和佛像装藏。也只有用加持过的擦擦、经板等圣物装藏的佛像、塔才真正具有了灵性。

    开光后,擦擦的祭供陈放方式多种多样,有些直接供奉在寺院、堆放在山洞里、山上的巨石旁、路口的玛尼堆处,常年与风马旗、玛尼石刻、经幡在一起,享受着朝圣者的香火和顶礼,斗转星移,积成了硕大的擦擦堆;有的成为佛塔、大佛像腹腔的装藏圣物;有的个人、村寨还有自己特定的祭供陈放方式。家境富裕的人家在圣山上修建一座小屋,里边装满各种不同类型的“擦擦”等圣物。这些供陈放“擦擦”的小屋称“擦康”,“康”即神殿之意。常见的“擦擦”建筑外表多涂以白色,以表吉祥神圣。

    在西藏民间有一种专供乡民转经的擦康,后藏地方称“门塘”,一般多建而村头、路边、寺庙旁,草原上人多集聚的放牧场也有。这种“擦康”一般四周镶嵌玛尼石,有的安装转经筒。形状有方形或长方形,内部装满各种擦擦,每日信教的人都要围绕擦康转经祷告。据说过去这种擦康最长的可达几公里,甚至更长。擦康中的擦擦一般是建造时放进去的,在放置之前先要将干透的擦擦集中,主脑寺庙喇嘛念经开光,再经过包括老人及儿童在内的众多乡民多日搬运装入建筑物内,最后封口,有的只保留一小口,犹如通气孔。有的擦康是转经的人经常向里边添置擦擦,年长日久,越聚越多。这样人们绕擦康转一圈就等于向神佛无数次地叩拜。此外,“擦擦”还可陈放于寺院殿宇、石窟塔院、玛尼堆石、山顶的“拉孜”神宫建筑、僧人修行窟、巨树穴、天然崖洞等处。

    5“擦擦”的功用

    “擦擦”的使用在藏传寺院和藏族民间是十分普及的。在西藏,家人有病或老人去世要请来喇嘛念经,喇嘛根据病人或死者年生辰,推算该供什么佛的“擦擦”。家里人依照喇嘛的指点,从擦擦制作人那里用钱物赎回,或者请人制作,然后将这些擦擦供在神山、神殿、寺庙旁的转经路上,或者置于江河神湖之中。有条件的家庭选择认为有灵气的山上修一个小擦康,然后而里边装上各种擦擦、经书一类的圣物。因为这种小屋建造非常简陋,遇雨水容易倒塌,人们就是这样修了塌,塌了修,犹如人类的接续一样。

    藏族人认为,生有生神,死有死神。人的一生积德行善者死后为善神,作恶多端者为凶神。人们都希望自己死后归属善神,白色的神殿即是善神的象征。人死后修神殿,以表示圣死者的祈愿,人活着时更注意多积善业,所以大量制作擦擦也是一种还愿的方式。

    再如寺院的宗教法事如建寺、建塔、宗教节日,或是为村寨、家族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为亲友远行祈求平安顺利,逢凶化吉等等,都可以根据各自祈祷的誓愿供奉相应类型的“擦擦”。

  • 上一节、第六章 一 丰采多姿的泥塑造像   [ 返回主目录 ]   最后一节、二 质朴纯真的“擦擦”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杂志约稿
   

人人文学

运河杂志

人民文学

新诗百年

中国网络作协

大悟山

新书推荐

中国诗人

中华女子

文学评论
友情链接: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中国艺术品交易平台
中国人人网艺术频道   人人论坛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微信:18001145010   QQ 1009068986 创作群195592079(已满) 中国网络作家联盟群136849320 ;
  • 版权所有:  『 网络作家网』 网络支持: 中网协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