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创 文 学 新 风 尚 ,引 领 写 作 新 潮 流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 再谈通州的戏剧(七)
  • 作者: 日期:2012/7/17 0:16:23 阅读:1035 次 [大 中 小]
  • 七、通州籍戏剧名演员

    关于通州籍的我国著名的戏剧名演员,我曾在《谈通州的戏剧表演艺术家》、《戏剧活动与民间传说》、《一代名伶杨翠喜》等文章中给予了详细的叙述。如杨翠喜、吕玉樵、许德义、张春彦、梁益明等。前几年,我在写《通州文化志》查阅资料时,在《中国戏剧志》中,发现还有许多人没有列入,这些人不但有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还有中国顶级的戏剧服装设计师、京胡制作师。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只有将他们录下来,通州的戏剧资料才算圆满,才不会留下遗憾,因此,将其写出来,算是对通州戏剧活动的一个补充吧。

    范文英1868—1954)乳名来顺,通州人,河北梆子演员。幼随父入京,投师牛小桐习梆子青衣、花旦。出师后搭建郭宝臣组建的义顺社。曾随班入京承差。清光绪末,老十三旦组太平社,特聘文英入班,应二旦及小生。民国元年(1912)贾璧云(小十三旦)由沪入京,亦首选文英充任小生。一个穷生配合了两个十三旦。范文英最善角色为《鸿鸾禧》之莫稽、《花田错》之卞玑,此外,也演老旦,如《包跪嫂》之吴妙贞等。民国后,搭群益社佐崔灵芝,因年老貌衰,只饰演老旦、老生等活路。后任该社科班教学总管。民国二十五年(1936)后,息影舞台,在京闲居。新中国成立后,应毛世来之请为其授戏多出。1954年故于北京。有二子,长子斌禄,斌庆社坐科,工武净;次子富喜,富连成坐科,工武旦。

    于德芳1881—1953),通州人,河北梆子演员。幼年从父学艺,工京、梆武生。曾师从义父黄月山。民国后戏路更宽,举凡杨小楼所演之戏,几乎全能演。《艳阳楼》一类勾脸武生戏,也极擅长,有天桥一带杨小楼之赞誉。民国二年(1913),与崔灵芝、薛固久等八人合股组成同义和班,后易名群益社。位列武生之首。所演剧目有《战宛城》、《翠屏山》、《骆马湖》、《连环套》、《恶虎村》等;并参加新排《打昆阳》、《后汉惨》等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年逾古稀,再度出山,参加了鸣华京剧团,后因心余力衰,辞班返籍,1953年逝于通州故里。有子振生,习武生,故于东北。

    梁连柱1901—1980)通州人,京剧演员、教师。幼年入北京喜连成科班第二科,工花脸;十九岁出科,先后在京津两地搭班演戏;民国二十七年(1938)南下,在上海大舞台搭班演戏,次年应上海戏剧学校之聘,出任该校教师;后又在天津稽古社子弟班和四维戏剧学校执教多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是戏曲实验学校(后名中国戏曲学校)创建时期的第一批教师。自幼勤奋好学,潜心学艺,博闻强记,许多大小文武剧目都能通背全本,在教学中生旦净丑、文武昆乱无不教授,是一位难得的教师。中国戏曲学校演于20世纪50年代的许多剧目如《五人义》、全部的《花蝴蝶》、《取南郡》等都是由他主持或参加排练而成的。在教学中,他因材施教,特别是对天赋条件差的学生,更能尽心尽力,加倍督导,使其终能成材,对学生真诚传艺,倍加爱护,受到学生们的敬重。1959年随子女同去宁夏,在自治区京剧团戏曲训练班继续从事教学工作,直至辞逝。子梁仁华,京剧演员,工作于宁夏;女梁九荣,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工刀马旦,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教。

    姜铁麟19211984),祖籍京东通州。9岁从文春宝练功习艺,10岁从钱富川学武生。11岁拜陈富康为师,立关书写字据,为陈氏手把徒弟。他学艺刻苦,武功扎实,且有一条天赋佳嗓,亦能演老生戏,如《击鼓骂曹》、《捉放曹》、《二进宫》等。武生戏长靠、短打、箭衣皆能。学艺期间曾于文林社、长升社、长庆社等科班内演出《石秀探庄》、《林冲夜奔》、《蜈蚣岭》、《武文华》、《战马超》、《挑滑车》等戏。193737日于华北戏院与李长年、李长华、徐长寿、白长贵、张长山等演出《铁公鸡》,压轴为侯俊卿、常富华之《法门寺》,倒三为常长升、何长瑞、刘长福之《白水滩》。前场戏有王长东、于长福、孟长元、黄长庆等之《富贵长春》、《千秋岭》、《二龙山》诸戏。是年姜铁麟尚不满17岁,已挑梁演出,颇获好评。

    1938年满师后,拜李万春为师深造,随师于永春社演出,除演武生戏外,兼演武丑、武净、武旦,乃至关羽戏等诸多剧目。1941年随永春社赴沪演出,深受赞誉。剧社合同期满返京,姜铁麟被挽留续演,载誉返京后重回永春社。于李万春主演的全部《武松》中,姜铁麟饰《十字坡》的孙二娘、《蜈蚣岭》的王飞天。于《生死桃园》中,姜前饰赵累,后赶潘璋。在《锦毛鼠白玉堂》、《黑妖狐智化》中,姜饰南侠展昭。《铁公鸡》中姜饰张嘉祥。

    抗战胜利后,曾搭麒麟童(周信芳)、张君秋、吴素秋、毛世来、梁秀娟等班演出。1949年应邀参加武生大会。1951年组青年京剧团,任团长挑班演出,演员有万啸甫、张德华、马长礼、谷春章、萧英翔、李文英、杨稚谱、徐喜成、杨元才等。《水泊梁山》饰林冲,张德华饰鲁智深;全部《武松》,从《景阳岗》起,连演《紫石街》、《狮子楼》、《十字坡》、《孟州道》、《天王堂》、《快活林》、《飞云浦》、《鸳鸯楼》、《蜈蚣岭》。常贴演双出,前《铁笼山》,后《真假美猴王》;或前《走麦城》,后《金钱豹》;或前《古城会》、后《三岔口》,或前《嘉兴府》,后《走麦城》;或前《千里走单骑》,后《龙潭鲍骆》;或前《金钱豹》,后《挑滑车》。虽正值盛年,但如此演出,亦令人惊叹,被誉为“铁人”。1952年与吴素秋成立首都人民京剧团,后改称北京市京剧四团。常演《四杰村》、《白水滩》、《水帘洞》、《闹天宫》、《火焰山》、《界牌关》、《铁公鸡》等。于吴素秋主演的《伊帕尔罕》饰霍集占、《宝莲神灯》饰二郎神杨戬、《张羽煮海》饰镇海王、《董小宛》饰冒辟疆。后奚啸伯加入演《白帝城》,自《走麦城》演起,奚演刘备,姜前演关羽,后赶赵云。1954年于北京市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伐子都》,获展览奖。1956年演出《十五贯》饰况钟,再次展现其老生功力。1957年,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为筹集福利基金,举办数场联合义演。122日于广和剧场演《四挑滑车》,扮演高宠者依次为杨盛春、江世升、张宝华、姜铁麟。压轴奚啸伯、吴素秋《梅花镇》。大轴荀慧生、尚小云、叶盛兰、马富禄等《得意缘》。1960年随团调往辽宁京剧团。1962年调回北京。1964年调新燕京剧团,任副团长。曾演现代戏《南海长城》饰区英才、《六号门》饰胡二、《沙家浜》饰郭建光。1978年与吴素秋调入北京京剧院。1984年病逝,享年63岁。

    五月鲜1870—1940),名商文武,山西省平安县小阳泉村人,因扮相俊美,又习武旦,遂取艺名五月鲜。五月鲜先拜瑞顺和班主杨双屏为师,又得侯俊山真传,后又投师前辈名家魏恩谱(老金镶玉),得其青衣精髓。光绪十三年,崭露锋芒,红遍京师,光绪十九年成为班内仅次于侯俊山的头牌主演,随班入内承应,深得上赏。五月鲜为清光绪年间活跃在北京及通州等地的梆子名伶。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资料室藏有清末通州秀文堂梆子刻本《女起解》,封面有“五月鲜梆子腔准词”、“女起解”、“通州万寿宫秀文堂存版”三行字;《杀府逃国》,封面有“梆子腔”、“杀府逃国”、“通州秀文堂梓行”三行字。

    吴明瑞1893—1972)河北梆子琴师。原名吴云瑞,祖籍山西,落户于直隶通州(北京通州)马驹桥村。十一岁入马驹桥河北梆子子弟会学拉板胡。十六岁时,经人介绍拜著名河北梆子琴师李宝林为师,成其高徒。十八岁时,开始为崔灵芝拉板胡。清末民初,女演员进京后,吴明瑞为金刚钻、小香水、秦凤云伴奏。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群生河北梆子团,并任副团长,为珍珠钻等主要演员伴奏。“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离团,1972年含恨辞逝。

      1873—1943年前后),字紫阳,通州人,戏剧设计师。十七岁来京,拜师韩姓学习绘画和刺绣,亦与齐白石交往甚密。学满出师后,摆摊儿卖自画、自绣的兜肚嘴。李鸿章见其技艺精绝,邀为本府作画。清宣统元年(1909),经李鸿章推荐为宣统帝登基设计并刺绣龙衣,得到恩赐重赏。李春将赏资投向京西某煤矿入股,因不善经营赔款倒闭,于是复又自行经营德春后绣花局。民国八年(1919),梅兰芳赴日演出前,请李设计并刺绣出国演出服装,此为北京承做戏曲服装之始。此后有李书舫、李子后两位估衣专家见戏衣行业前途可取,便聘李春入股,在前门外西草市七号开设了第一家“三顺戏衣庄”。李任服装设计(旧称画活儿的),同时收张斌禄为徒,继其设计事业,张又先后收了二十几个徒弟,戏曲服装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尹元贞,即其再传弟子。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后,李春避乱回通州辛庄,民国三十二年(1943)前后卒于家中。

    史善朋1909—1961),通州人,京胡制作师。十二岁到北京东琉璃厂马良正胡琴铺学习制作京胡工艺。民国十九年(1930)去天津久盛斋胡琴铺任京胡制作师。两年后回京,在李铁拐斜街西口八十一号,以史善朋竹琴社为名立店开业。他制作的胡琴,琴轴选用黄杨或黄檀,并雕作成玉春棒花状簪型。质地坚实,纹理通顺美观,如紫袍、虎皮、芝麻花、鳝鱼黄花腰横玉带等,并创造了琴杆上漆、弦、琴筒烤干、整圆等工。为使京胡音质纯正,音量适度,他经常到剧场考证音色,与名琴师切磋琴艺,依据地理、气候的不同,琴师的把位和力度的差异,施以相应的工艺。由于他在选料和工艺上锐意创新,不断发展并美化琴杆品种及装饰,制作的京胡精美华贵,因而成为20世纪四50年代前后北京地区最有声誉的京胡制作师之一。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通州戏剧活动是非常活跃的,历史也很悠久,遗憾的是,通州的戏剧活动资料搜集的还很不完整。上个世纪80年代,我搜集戏剧活动资料时,许多老艺人已经七、八十岁了,当时的任务就是抢救。现在,近三十年过去了,不少老艺人已经作古,得到一手资料已经很难了。不过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这是我的责任。

  • 上一节、再谈通州的戏剧(六)   [ 返回主目录 ]   下一节、《不能隔断的记忆》后记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杂志约稿
   

人人文学

运河杂志

人民文学

新诗百年

中国网络作协

大悟山

新书推荐

中国诗人

中华女子

文学评论
友情链接: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中国艺术品交易平台
中国人人网艺术频道   人人论坛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微信:18001145010   QQ 1009068986 创作群195592079(已满) 中国网络作家联盟群136849320 ;
  • 版权所有:  『 网络作家网』 网络支持: 中网协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