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创 文 学 新 风 尚 ,引 领 写 作 新 潮 流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 前言 东方式潜规则
  • 作者: 张振刚 日期:2010/8/25 13:35:07 阅读:375 次 [大 中 小]
  • 前言 东方式潜规则

     

    新人到职场,可谓步步凶险,稍有不慎,便可能遗恨终生。

    而这些凶险中,几乎都藏有潜规则的成份

    使新人难以成长进步的,往往不是工作的艰难和环境的恶劣,而是对潜规则不甚了然。

     

     

    这两年,一说到“潜规则”这个词儿,好多人往往会暧昧一笑。

    他们想到的东西,估计会与娱乐圈的一些八卦消息有关。如今在某种程度上,潜规则几乎就成了女演员导演上床的代名词,这倒是一种很有趣的推广普及。

    其实,娱乐圈里的那点事儿,若与遍布职场的潜规则风景相比,只能算是微不足道。

    话虽这么说,但你若问起某个熟识的朋友:“你们公司有多少潜规则?”恐怕他又多半讲不出多少所以然来。

    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如此一种无处不在、又据说极为强大的东西,在现实的人们眼中,竟会置若罔闻吗?

    道理很简单,毕竟所谓潜规则,只是一种若有若无的东西,并非像店铺招牌那样,成天挂在最醒目的地方。

    从人们对潜规则的认知角度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第一种人,从来就不明白、不知道或不相信世上有什么潜规则。

    这种人要么纯真烂漫,要么循规蹈矩,要么无所畏惧,要么迷迷糊糊,总之全凭自己天性来生活。

    而这种人生态度难道有什么不好吗?应该说,也不错。在很多时候,单纯的人甚至还会挺有福,会赢得一些能真正相互信赖的朋友。

    只是他们在生活中的遭遇,很可能会像一个股市中的典型小散户,赚钱不知是因何而,亏损也不知是因何而

    第二种人,多少知道一些关于潜规则的事,但他们一来不愿在这上面太费心思,二来由于悟性或精力等方面原因,对这路学问也无法钻研得太深,所以平日主要还是以显规则来做为行事准则。

    他们是人群中的大多数,也往往会是牢骚怨言最多的人。暂时摸不到规律就不再相信规律,则迟早会受到规律的报复。当他们面对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结果时,只能为自己的力不从心而徒然兴叹。

    第三种人,深刻信奉潜规则,并竭力遵循,乃至顶礼膜拜。

    他们从此就成了传说中的“聪明人”,凡事皆能通过最隐秘低调的方式,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举动。

    但他们要注意的是须防过犹不及,若过分罔顾规则,甚至在大众眼里成了富有心计的人,那也就把自己的形象定了格,成了人人要防范的对象。

    第四种人,知道有潜规则,同时也充分重视规则。

    他们对世情既能看得透,也能看得开;既能始终遵循自己的做事原则,也能理解别人最隐秘的利益动机,并在规则许可的范围予以必要的兼顾。

    如果说他们有些圆滑,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恐怕没人能做出比他们更高明的选择。

    第五种人,知道有潜规则,但对其深恶痛绝,认为是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中的毒瘤,与其斗争到底。

    他们走到哪里都一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姿态,为保持自身清白往往要付出不近人情的代价,给人一种堂吉诃德风车般的悲壮印象。

    很可能,他们是先被潜规则伤害了,于是不惜代价一定要出口恶气,哪怕拼个鱼死网破。

    但除了少数个例之外,他们拼到最后往往会发现,自己根本都找不到哪一个具体的“恶人”可以作为攻击目标。于是只好一声长叹,转化成了第二种人。

    现在,让我们看看上面这些人,你认为,他们中的哪一位会清楚明白的告诉你,生活中的确有潜规则这回事,并对你一五一十的倾囊相授呢?

    所以,我们在这里即将展开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点类似于泄露天机。

     

    所谓潜规则,指的是世上那些明文规定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一套并不明说的“规矩”,一种并不成文但又获得了广泛认可、可以称之为内部章程的东西。

    支配我们生活运行的,时常会是这套规矩,而并非那些冠冕堂皇的正式制度。

    有人一定会问,这些“规矩”既然如此重要,又干嘛不把它们特别提示出来,让大家全都明明白白的遵守呢?

    看官别笑,尽管这种疑问说出来都显得格外幼稚,但请相信,现实中以这种模式来看问题的人,一定不在少数。

    他们被传统的正规教育给培养成了“一根筋”,认为天下事非黑既白,人类除了好人就是坏人,行为方式除了应该提倡的,就是必须禁止的,连看到电视上正一部影视剧,也要先关心一下,“哪个是好的和坏的”?

    结果,在面对潜规则时,他们自然也会这样想:潜规则要真象你们说的这么威力无边,那怎么从没一个老师这么告诉过我呢?

    唉,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

    为啥大家都不说呢?那是因为,这种在现实中得到了众多人遵从的规矩,其本质却背离了人们心目中的正义观念,或违反了正式制度的规定,因此便不得不以隐蔽的形式存在。而所有的当事人,也都会心照不宣,对其隐蔽形式本身,有着明确的认可。

    因此可以认为,潜规则就是大家嘴上都不说,却都必须遵照执行的规则;显规则却是你必须说,却不必去做的规则。

    两种规则如同向上爬的两条腿,只知道埋头做事的家伙就像只有一条腿在走路,纵然这条腿再长,恐怕也不及两条腿都健全的矮子爬得快。

    过去一直有一种主流的态度,从根本上不承认潜规则的存在价值。一个组织中的员工若果真相信了这种否定论的学说,则无异于每天行走于漆黑的夜路之上,其危险是可想而知的。

    说到这种说与做的反差现象,我手机里刚好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说金钱是罪恶,都在;说美女是祸水,都想要;说高处不胜寒,都在;说烟酒伤身体,都不戒;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潜规则与规则之间,基本也就是这样一种异曲同工的关系。

    看这样一个例子:有门路的人把成绩差的孩子送到好的学校里读书,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当然是非正当行为,绝不应当提倡。但你家孩子若成绩不好,你会不会在这方面想想办法?你多半会,而且你还能为自己找出很多合理借口来支持自己的做法。同时,在你“操作”这一活动的过程中,所有与你发生关联的人,都会充分理解你的行为,即便帮不上你什么忙,也会寄予你充分的同情、鼓励和祝愿,希望你心想事成,而绝不会劝阻你不干这违反规定的事。倘若谁能帮上你的忙却不,则简直无异于伤天害理。当然,谁若是真帮了你的忙则无论亲近的关系,你也要以内在价值相当的隆重程度,来表示自己的感谢。然后你才会感到心安理得,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公平合理的人情关系交换,只要不被多事的人说出去,一切就更是再正常不过。

    这非常奇妙,这是只有东方社会里才会出现的景观。

    仔细分析一下,上面的例子里起码向我们传递出了这样一些文化理念:

    1.有些事情,别人做是不对的,但我的情况可以特殊一些,不去做反倒是很傻的。

    2.在我们的同盟阵线中,完全应该以阵线内部的利益为重,而暂时不考虑所谓社会利益。

    3.一个人的社会关系中,如果没有这样的同盟阵线,那么他势必将生存得十分不爽,至少他体会不到享有特权的优越感。

    4.有了同盟阵线之后,如果你不能为别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那么你也就失去了作为社会人的价值,进而失去别人的帮助。

    请注意,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文化环境——人人想特殊,帮会利益重于社会利益——也就有了潜规则生长繁育的土壤。这时的潜规则便成了“臭豆腐”,闻着不怎么,吃着却另有一份异香。即便有人对它咬牙切齿,也无法改变它的客观存在。至于社会腐败出到底在哪个环节,已经没有论证的必要了。

    所以,你可以说很多潜规则是社会陋习,是鲁迅先生所说的“藏在皮袍下面的东西”,但它更是一种摆不上桌面,但绝对行之有效的行为方式。你可以看重它,也可以鄙视它,但绝不可以忽视或轻视它,否则,就一定有你的好看。

      何况,在任何一个组织中,显规则都不可能完全正确和完善。当规则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时候,潜规则就会凸现,起到实际的调节作用。而组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用一种规则去应付;纵使是规则,也是总在变化之中。因此可以说,规则总是落后于组织的发展,在新的规则还没有建立的时候,潜规则就必然闪亮登场。

    人性中无法克服的弱点,以及人性的复杂,也决定了潜规则存在的必然。

    人性是不能用所有的规则全部设定出来的,对不同的人性要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无形的领导力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此不可能有一种规则去完全符合它。故此,无论最高决策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在遵循着自己行为规则中不言自明的信念,他们的行为都离不开人性与利益两把标尺。

    很多领导者在观念中总认为,若过分迁就员工的个人意向,会有悖于组织的价值观——也就是认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必然冲突,因此只有以组织目标来限制个人目标。但作为客观存在的东西,个人目标不是靠限制便会消失的,你不让我以冠冕堂皇的形式出现,我就以遮遮掩掩、心照不宣的形式出现。潜规则就此更要茁壮生长。

    对此领导们其实也都心知肚明,但苦于没有更好的替代方式,再者这种双重规则并行的状况,起码不还没摆到桌面上吗?而且,老板还随时可以根据需要,来控制对潜规则现状的制裁力度呢,所以,也就这么着吧。

    这一点与社会上许多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模式颇为相似:想你就有理由,放你一马也不是不可以,但却要有些说法。大量的灰色执法地带便由此产生。

      中国文化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管理哲学的特点,中国文化的神秘性和不可知性,是潜规则存在的文化心理背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说:很多事情你可以去做,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不可以告诉别人。这种文化习惯,使很多组织活动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特别是在不同的层级之中,更是这样。领导交代下级做什么事情,有时候是不说明原因的,关键看你的领悟。这其中,就更会产生了很多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新人到职场,可谓步步凶险,稍有不慎,便可能遗恨终生。

    而这些凶险中,几乎都藏有潜规则的成份

    使新人难以成长进步的,往往不是工作的艰难和环境的恶劣,而是对潜规则不甚了然。 

    说白了,职场是什么地方?是个人求生存谋发展的场所,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利害攸关的元素。来到这里,不是让你修养身心和培育友情的。

    一个新人对潜规则的认知大致有以下阶段:

    1.看不到潜规则

    对这个迷迷糊糊的阶段,就不过多描述了。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只要该新人在企业打拼过一段时间,并具备正常人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便一定会感受到这种隐形力量的存在与制约。此后,他看待周围的眼光就会有所不同。

    2.发现潜规则

    当一个人认识事物的背景思想发生了变化,所谓的“潜规则”便会得以凸显,成为他思考时主要的指导依据与行为准则。他会明白,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政治。同时,他也开始学习认同潜规则,接受潜规则,思考问题的深度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3.解析潜规则

    终于,这个昔日的新人已基本领会了现存的潜规则,其思想便进入了一个成长期。在这个阶段里,娴熟的运用潜规则以达成他在职场中的发展目标,就成了他最自然的行为。正常来看,他应该起码可以成为一名管理工作者。尽管,这一技能的运用从未在经典管理学中得以确认,但这一论断却是无可置疑的。  

    4.改造潜规则

    当一个人对潜规则已达到太熟悉的程度,并已在它的辅助下,收获了自己的许多成就之后,他对潜规则反倒会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感受。这感受感激之类的情绪毫不沾边,相反,他却会有一种类似厌恶,或起码是厌倦的心情。而且,他尤其不希望别人也靠这种东西在自己这里获取额外的资源。他会希望种种堪称陋习的东西,在自己这里宣告结束。那么,他就开始针对以往的许多潜规则,制定出一系列显规则,以求使工作风气变得更阳光起来。于是,一种新政开始推行,旧的潜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遏制,制度性进步也就由此而取得。但毫无例外的是,一段时间之后,新的潜规则又会诞生出来。员工们又会对其加以孜孜不倦的研究应用,使其成为尽人皆知的职场文化……

    总之,潜规则在职场中的主导力量与影响作用是决定性的,它“生生不息”,“野火烧不尽”,对其只有采取顺应和疏导的态度,使其与规则一起,共同发挥出最好的效果。而对潜规则的认识与领悟,则更多的依赖于我们自己的悟性。或者可以说,在企业内部,对潜规则的认识与掌握能力,更多体现为一个人的情商EQ。谁具有敏锐把握企业中潜规则的能力,谁就最具成功者的潜质,这种潜质的发挥,比之于业务或技术领域中的能力更为重要。

    认识潜规则,职场第一课!

  • 上一节、谨将此书献给职场中最傻的人   [ 返回主目录 ]   下一节、新人潜规则之一:别人可以不守规矩,但你不可以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杂志约稿
   

人人文学

运河杂志

人民文学

新诗百年

中国网络作协

大悟山

新书推荐

中国诗人

中华女子

文学评论
友情链接: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中国艺术品交易平台
中国人人网艺术频道   人人论坛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微信:18001145010   QQ 1009068986 创作群195592079(已满) 中国网络作家联盟群136849320 ;
  • 版权所有:  『 网络作家网』 网络支持: 中网协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