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创 文 学 新 风 尚 ,引 领 写 作 新 潮 流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 新人潜规则之三:适应环境不是勉强改变自己,而是要完全忘记自己是谁
  • 作者: 张振刚 日期:2010/8/25 13:35:07 阅读:357 次 [大 中 小]
  • 新人潜规则之三:适应环境不是勉强改变自己,而是要完全忘记自己是谁

     

    你不能要求一个终年为生存而拼搏的企业,还能有高等培训机构的资质。所以,企业对新人们精神需求的忽视,几乎可说是必然的。

    大家冷淡你是正常的,要大家喜欢你则是需要理由的!

     

     

    几乎每个新人在求职信上,都会强调自己“适应能力很强”。

    甚至有个小典故说,曾有过这样一位,自我介绍了一句:“我叫某某,我的特点就是沟通能力强”,完了。结果让HR很无语,怎么也看不出他的沟通能力强在哪里。

    在这里,我们先不管单位在当初愿意接纳你时,是否真相信了这一点。如今当你进入职场后,你敢不敢说,你已经完全理解了为适应能力?

    对此一位招聘者说得很形象:“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好像是草莓,漂亮耐看好吃,但就是碰不得。谁先能在现实的工作磨练成椰子——果壳、果皮、果肉、果汁都有用,谁就会被企业所认同,也容易成功。”

        抽象的道理就不多说了,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职场往事,看一名叫孙悟空的新人是如何最终适应了职场江湖。

    在读《西游记》的时候,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里面似乎有个天大的矛盾现象,那就是,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曾何等战无不胜,要不是如来佛出手相援,整个天庭简直都面临“亡国”的危险;但在后来的取经途中,大圣却再难一帆风顺了,当年的那帮手下败将,以及败将的跟班坐骑却转眼都成了高手,不是让他无计可施,就是要由他请出各路神仙帮忙。

    这是吴承恩在写作时发生的超级漏洞吗?

    其实这是作者不便明言的一番苦心,反映了他对世情的深刻理解。

    大闹天宫前后,孙悟空、天兵天将以及妖怪们的能力其实并没有变化,但是交战双方的身份与心态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大闹天宫是孙悟空和天庭众神的战斗,是造反派与正规军的战斗。那时的孙悟空无所畏惧,身无牵绊,打赢了是无上的荣光,甚至有自己重新界定天庭秩序的可能性,失败的后果他却从未考虑过,也不知该如何考虑。所以,他进行的是超高收益、无所谓风险的事业,自然全力以赴,出手毫不留情。

    而众神的心态却不同——这猴头反的只是玉皇大帝,目的无非想出口恶气,众神并无深仇大恨。同时,猴头的杀伤力很强,众神对他的围剿行动实际上是风险很高的项目,是迫于玉皇的压力而进行的工作。可以想象,在此情形下的所谓十万天兵天将,必然各怀鬼胎,瞻前顾后。

    有人可能会说,众神为什么不靠打败孙悟空来加官进爵呢?这就牵涉到天庭的职场构成和激励机制问题。尽管天庭里都是高素质的精英分子,但实行的仍是封建君主制度,众神的生活质量只能寄希望于玉皇的个人素质。而从一些小案例——譬如卷帘大将军只因打破一个琉璃,就被贬为小河——可以看出,这位领导还是十分暴戾的。按传说规定,成为神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一不留神就可能前功尽弃,但若想再上升一级,却无异于在天上再度登天——谁听说过某个神仙因为立了大功而被玉帝提拔的?那么问题就清楚了,立功等于奉献,出错就要严惩,在这种工作环境中,还会有哪个傻瓜愿意卖力气吗?

    所以,众神在心底必然只希望做一个长生不老的普通天神,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总之无功远比有功的生存压力小,根本犯不着为一场围剿猴头的无聊战争而冒伤残的危险。

      于是,众神与孙悟空的对抗收益便成了负数,风险却成为无穷大。众神都是绝顶聪明的,这个算盘哪里会打不清楚?在战斗中为避免领导怪罪,肯定披挂整齐、杀声震天,但是贴身大战时绝对是一触即溃,还要极力渲染猴头的强大,即所谓出工不出力。

    但在孙悟空取经的过程中,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当初他碰到的只是官差的天庭工作者,碰上他这种胡打乱闹的社会青年当然只能自认倒霉。这也给孙悟空造成了一种错觉,还真以为自己无坚不催呢。而取经路上的这些妖怪们,则属于公务人员“下海”干私活,是给自己干的,自然便没必要再培养你这猴头的虚荣。另从具体利益分析的角度看,妖精对抗孙悟空的目的是为了吃唐僧肉,其相关收益是长生不老——神仙的基本特征。这项工作的风险看起来也是巨大的——被孙悟空消灭掉,但其实好些小妖都有后台,至多回到主人那里继续奴才的铁饭碗,于是,这也就成了妖怪们的一项高收益、少风险的事业,可以想象妖怪们为了达成目的会有多么狂热和勇敢。

      与此相对应的是孙悟空。他对抗妖怪的目的并不是杀尽天下妖怪,只是为了保护师傅去西天取经。他与妖怪以前也无血海深仇,只有在妖怪袭击唐僧时才出手相救,所以工作属于被动反击性质。军事上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单纯防御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因此他在战斗中已经先输了一着。同时,由于被保护人唐僧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一再被妖怪扣为人质,使得孙悟空在援救工作中常常处于投鼠忌器的状态,不能放开手脚,于是又输了一着。加上唐僧十分迂腐,还时不常的怀疑孙悟空滥杀无辜,并以酷刑“紧箍咒”进行频繁地打击,严重挫伤了孙悟空的工作积极性,战斗力再输一着。

    结果,在这场孙悟空和妖怪的竞争中,妖怪知己知彼、充分准备,而孙大圣却畏首畏尾、束手束脚,尚未交战锐气已弱了一半,战斗胜利的可能性当然急剧减小。

    对孙悟空更大的教育还在后面。当他跟小妖们打来打去老是不分胜败之后,他发现自己剩下能做的,便惟有四处“找人”,求助于各路神灵。等某个身处关键职务的神灵出面了,信手一招,那日前还张牙舞爪的妖怪顿时便乖乖变回原形,跟随主人一同回归本职工作岗位去了。似这般举重若轻的处理结果,真能把老孙活活羞死。

    有过这些遭遇之后,首先也许会让悟空产生一种自己功力是否暴跌了的疑问,但他该很快便明白其中原由,并深为自己年轻时的幼稚轻狂而惭愧。这挺象一个学生在校时只靠考试成绩便可连连升入大学,甚至再硕士、博士,一路走来,任是社会各色贤达也要对其表示赞美。然而一旦步入社会,则一个看车的老头、一个修下水道的民工,都可能会给他带来天大的为难。到此时,你就是英语十级、奖章满身也再无丝毫作用了。

    以上就是一个草根人到了正规职场后,所可能发生的心理蜕变。简单说,导致孙悟空脱胎换骨的,是这样两大类职场经历:

    一是必须接受一种无条件的、蛮不讲理的约束(紧箍咒),这让他懂得了什么是规矩,哪怕在很多时候自己绝对正确,在上司面前也根本没道理可讲;

    二是办事不能再靠自身原有的能力了,而要靠错综杂乱的社会关系。

    了这半天,只为说明一件事,要适应职场环境,绝不仅是口头表表决心、做做姿态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经历几番磨难之后,才会心甘情愿的将自己彻底融入职场沼泽当中。

     

    案例5:新人的位置在哪里?

    小俞在刚参加工作的日子里,下班后常与昔日同窗们交流些感受。大家一个共同的体会是,目前还都在夹着尾巴做人。

    但有分歧的看法是,有人认为只能这么熬年头,积累资历,等到基本可以混进老人儿堆里了,才能慢慢争取机会,做点有用的事情。

    有人则认为,新人在虚心勤奋等前提下,还是要多一些主动的姿态,毕竟老板或上司也肯定希望能尽快看到新人的优秀之处,而不是希望你一个个变成“老油条”之后再慢慢亮招。

    双方谁都有充分的论据及事例为佐证,而在小俞听起来,却似乎有点无所适从,不知究竟该怎么摆正自己。

     

    评析:

    在对不同事情的认识上,确实是大家都有道理,这也正体现出,要求每个人必须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独立思考不是非要你想出一个超出所有人的主意不可,而是你要用自己的头脑,将大家的观念融汇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然后便遵循着这个体系的要求,规范的走下去。

    一般来说,能以这样的理性来把握自己的人,最终结果都不会太差。而常见的现象却是,许多人一会儿听这个的,一会儿听那个的,把自己的行为模式调节得一天一个样,一旦出了问题便埋怨当初提出某种观点的那个人。

    这跟股民们炒股的行为颇有些相似,你不断追逐热点是对的,抱住一个蓝筹股长期不放也是对的,优质高价股是对的,买低价潜力股也是对的,就怕你朝三暮四,没有自己的准主意,最后赔惨了,还要说别人全是骗子、黑嘴。

    在新人如何找到自己位置的问题上,最理想的状况是,新人及企业双方都能充分理解对方的想法,则结果便实在是想不双赢都难。

    那么双方的想法大致都是什么呢?

    企业对新人自然寄予希望,但多年的教训又使其不敢希望太高——如今的年轻人也都难对付着呢,“说起来样样都会,做起来样样不对”型的新人绝不在少数。在这一前提下,企业对新人的要求才变成,宁可一开头扎实一些,也不必太急着出业绩。

    在新人来讲,渴望成就感也是很自然的,但由于多年来通过种种渠道听来的恐怖传说(主要是新人如何受压制之类的)太多,来到江湖上便谁都不敢轻易出手,宁可先一阵孙子。

    尽管,我还常在一些传闻中看到新人们如何不懂事,如何嚣张跋扈之类的消息,但据我了解,那至少不具备典型意义。试想,在闯过人才市场那般惨烈的炼狱,千辛万苦才到手一个工作之后,谁还会那么没数,一上来就公然不拿自己当外人?所以对此不做过多评述。

    总之在此时的新人们心里,最期待的恐怕莫过于来自企业的精神鼓励——譬如全面培训、坦诚交流、细节指点等等。

    由此可见,双方都在现实面前适当调低了自己的期望值。这时倘若最终结局还是不理想,则无非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某位新人看起来还不够扎实,二是企业对新人缺乏足够的精神培育。

    问题差不多清楚了。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新人的位置上,则首先会发现,企业的不尽人意之处,我们显然是难以改变的——事实上,你不能要求一个终年为生存而拼搏的企业,还能有高等培训机构的资质,所以企业对新人们精神需求的忽视几乎可说是必然的。

    剩下的当然就是做好自己。但现在的所谓做好自己,与另一种无原则的埋头低调还是大有不同。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先站到别人立场上来考虑问题。

    你当然要把自己先定位成“学习者”,但应该是最务实、有上手能力的学习者,正可谓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对一些东西,背会是个技术问题,体会是个战术问题,用会却是个战略问题。

    同时也要逐渐表现自己,让老板知道自己是有想法的。不要让老板知道你的野心,但要让他知道你有抱负。

    你当然可以对某些事发表意见,但最好不要只是泛泛而谈,而要拿出一定的解决办法。

    最后,更重要的,你还要深刻把握企业的文化特征,譬如:外企可能更希望新人能具有进取精神,国企则可能更希望你踏实稳当;小公司可能更希望你独具开拓能力,大企业则先要懂规矩、做好螺丝钉……

     

    案例6上班后就是觉得处处不适应,如何是好?

    小方上班有一段时间了,跟同事们的关系看上去似乎还行,但心里其实一直象是受着什么压抑似的,也说不出什么太突出的事例,反正就是在无数小细节上,总感觉跟他人格格不入。

    譬如领导安排起工作来,分给自己的重了便觉得像是刁难,轻了又似乎是看不起自己;

    同事们不跟自己讲话,便分明是故意疏远,跟自己讲话,又仿佛有窥探什么的嫌疑;

    别人在旁边讲起话来,听着总似乎有影射自己的意思,干脆躲远点不听,又对部门的许多动态完全没了了解;等等。

    当然她自己也不满意这种心态,但就是无法摆脱出来,成天便有些落落寡合。

     

    评析:

    先明确一点,一个刚离开校门的学生来到单位里,行为模式上有些受挫感是正常的。你就该受点,否则还谈得到什么成长?

    毕竟在学校时的做事方法都难免有些随意,说得夸张一点,当学生的就是要不断犯错,才能让老师不断有事干。但来到单位后就不一样了,突然间,你几乎就不再有可以犯错误的权力。你的每一点失误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哪怕这代价只是留在别人心里的一种印象,它也迟早会在你最不希望的时候发作起来,让你感受到超出你预想的阵痛。

    在目前的时代,许多新人的性格易出问题有两大前提背景,一是作为独生子的生活背景,二是在应试教育下的成长经历。

    前者会导致他们从小受到过多的呵护,替他们动脑和做事的人特别多,从而导致其自身能力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后者则只要求他们朝着某个单一方向努力,而且只是单纯接受型的,任何带有应变色彩的答案都将受到扣掉分数的惩罚。

    两者的共同结果,便是让他们对没人教的事情就学不好,也不想去学,甚至连独立思考的能力都不具备。

    来到工作岗位上,新人身上的某些问题性格便会被放大,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常见现象有:

    看不上别人的工作方式,但自己也做不好;

    过分夸张工作负担,使自己压力过大,从而产生焦虑、紧张、害怕等情绪;

    在很多小事上过分敏感,别人咳嗽一声都以为跟自己有关;

    不善于主动调节人际关系,与同事间缺乏沟通,日渐冷漠;等等。

    要知道,当你来到一个新单位后,不但你看同事们很神秘,在同事们眼里,看你更是一个怪物一样。毕竟他们都已同工作场所充分融合了,再神秘还能神秘到哪儿去?而你却是冷不丁闯进来的,他们还完全不知你是怎么回事。倘若你再持续保持戒备状态,别人就更没法与你沟通合作了。

    大家冷淡你是正常的,要大家喜欢你则是需要理由的!

    把你换到老同事的位置上想一想,看是不是这样?

    市场从不说谎,只有我们才会对自己说谎。

    有些问题重在认识,有些则重在解决,这个案例的性质应该属于前者。只要能将自身毛病看得透一些,剩下的就取决于决心和意志力了。

    请记住比尔·盖茨讲过的这样一句话: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它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案例7到了新单位该怎么融入环境?

    小任来到了一家新公司,一上班当然是谁都不认识,但他不怕。

    他先是用一盒烟就跟男同事们有了交情,几天后,跟其中个别谈得来的,还到路边烤肉摊上“撮”了一顿,从而对公司的许多人际关系有了快速了解。

    跟女同事们也沟通得很顺畅,一见面不是“×姐”就是“美女”,时常还不嫌肉麻的对她们的穿着打扮赞美两句,使她们有什么差事都乐意招呼他去跑腿。

    这样没多久,他连讲话的口气都跟其他人差不多了,俨然已跳跃着度过了新人的适应期,成了老员工里的一员。甚至公司再招聘新人的时候,他都可以对那些求职信发表点意见了。

    半年后,部门要在新人中选拔一名部长助理。小任顿时感到机会来了,这位置应该非自己莫属。

    但结果却让他很失望。经广泛征求员工们意见后,被选拔上的,却是另一个一直不怎么声张,只是埋头干活的新人。

    回头仔细想想,那位干出的活,的确都挺有点份量。而小任此时再见到那些老同事,便头都不愿抬了。他似乎忽然发觉,自己在大家眼里,好像一直跟一只乱蹦乱跳的猴子差不多。

    评析:

    扪心自问,我们中的许多人,在其它一些场合下,是否也都这么幼稚过呢?

    刚来到一个新环境中的你,无论资历深浅,都是此地的一个新人。在这块小地盘上,你就像一个演员刚刚出现在聚光灯下面一样,每个动作都会在周围人眼里得到放大,因为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在身边看到过新鲜动作了。

    看上面的小任,他在忙活了一通之后,自以为就褪去那层新人的生涩了,但在周围人心目中却不见得如此。

    最起码,别人还可以对他的近期举动发表意见,而他却还没有同样的资格去评价别人。

    别人在做起事来,可以很简单就想起过去的模式,而他却还要从头摸索,即便别人告诉他也没用。一个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不是一句话就能告诉清楚的。

    更关键的是,只要他出现了失误(这几乎是肯定的,特别在他这种不拿自己当新手的人这里,胆大必然妄为),所有人仍然不能原谅他,不会因跟他喝过酒或被他叫过“姐”,就对他多几分耐心。相反,因为熟悉的太快,别人的批评反倒会来得越发不留情面。

    当然,如果你觉得接受了别人的意见可以使自己更快进步,那自然也不无道理。但问题是,大家这时的批评里已经并非带有太多的善意,而是由于你前段时间太好动,让人已经看穿了你,看轻你了,不再对你潜在的独特价值予以适当尊重了。

    在这里,小任最大的失误在于,他以为通过私下交流幕后信息,就能够与同事建立信任关系,进而融入公司文化之中。但殊不知,他融入的只是一种非正式民间组织,而这种以抱怨为价值倾向的民间组织,在公司文化中,是处于相对孤立状态的,很难持久,结果这反倒妨碍了他融入公司的主流文化。

    可以想见,在他与其他员工们嘻嘻哈哈闹作一团的时候,在旁边冷眼观看的领导及老员工心里一定在想:这个年轻人,倒挺世故和油滑呀。

    所以,新到一个地方,不要急于融入到其中哪个圈子里去。等到了足够的时间,属于你的那个圈子会自动接纳你。

    夹着尾巴做人,戴着面具做事,把聚光灯的光环照射在别人身上,才是新人入世处事的最基本准则。

     

    案例8没想到工作就是受气

    小易工作后,来自多方面的烦恼不断。

    一是没想到所谓的现实工作,就是成天没完没了的琐碎小事,而且稍微因做得不熟练而出点差池,就要受到主管的批评。

    二是也曾想在工作中做出点成绩来,但却有无从着手之感,于是心情无比焦虑,甚至下班后再玩点什么都没了兴趣。

    三是自感不擅长迎合领导、讨好同事、取悦客户,而且对这种凡事都要掺杂进诸多虚情假意的社会风气感到厌恶。

    四是特别每天这种不习惯打卡上班,闷坐终日的生活内容,在学校时一向自在惯了,看眼前哪是人过的日子!

    此外,看着城市风景中的繁华场面,也对他构成着莫大的刺激:自己这样的小职员,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富裕生活的主人啊。

    总之一句话,实在不能再象身边的人这样,终日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下去了。

    于是他便跳了槽,而且在两年之内就换了五个单位。

     

    评析:

    有关调查表明,刚毕业两三年内的人,跳槽特别频繁。

    导致跳槽的表面原因,往往是无法容忍自己置身的环境中,充满那般乏味、毫无价值的琐事,于是痛感若在这儿长期呆下去,简直就荒废自己的青春。

    其实深层根源在于,他们多年来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太脱离现实,不明白日常工作就是由无数琐事组成的。那么,这即便不算是好高鹜远,也至少是对平凡的职场生活缺乏起码的心理准备。

    有好办法解决吗?恐怕没有,只能靠自己在生活的浮沉中慢慢体悟。

    再说这心情焦虑的原因,表面看,似乎也主要是对自己估计过高了。

    恐怕在潜意识里总觉得:我会做的专业题目,这些同事们见都没见过;我知道的最新前沿知识,他们想学都想不会。那么,我自然应该能比他们做出更好的成绩。

    但实际情况却很可能是,由于过分苛求自己,急于求成,结果导致在工作中提出的意见,或做出的行为效果,其破坏性却往往要大于建设性。

    至于年轻人最容易固守的那份清高,在实质上应算是一种交际恐惧症。

    固然,那些奉承、讨好之类的概念很难听,但在现实中,这些概念与善意、客套等礼节性的东西是很难区分的,只能靠每个人掌握不同的把握分寸。你如果打算完全远离这些“虚情假意”,恐怕也就远离了人际间的正常交往,更不可能结交到新朋友。

    还有对打卡上班的不习惯,分明就是在学校时“舒服”惯了。尽管当初读书时也算有压力,但即便高考的压力,在成人们看来也都只能算是很单纯,因为那时起码让你生活在这样一种假定的意念中:只要把书读好了,将来就什么都有。

    而如今这一假定已不存在,让你感到的只是:种种约束应有尽有,结果怎样却不明确。这才是最让上班族感到压力的地方。

    面对以上烦恼,是真没办法解决吗?

    恐怕也不尽然。谁都是从这种苦难中走过来的,别人怎么就能抗得住呢?

    针对个人素质对职场成功的影响,过来人有这样一句体会:“心态大于技巧,习惯大于知识。”

    所以,只要看清了自己观念中的误区所在,将自己的心态慢慢调整过来就是了。最起码,仅仅跳槽不能解决问题。

  • 上一节、新人潜规则之二:最好的老师是你的敌人   [ 返回主目录 ]   下一节、新人潜规则之四:可以打杂,但要看是为谁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杂志约稿
   

人人文学

运河杂志

人民文学

新诗百年

中国网络作协

大悟山

新书推荐

中国诗人

中华女子

文学评论
友情链接: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中国艺术品交易平台
中国人人网艺术频道   人人论坛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微信:18001145010   QQ 1009068986 创作群195592079(已满) 中国网络作家联盟群136849320 ;
  • 版权所有:  『 网络作家网』 网络支持: 中网协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