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正文:
初涉江湖
职场如江湖,入场无悔,江湖之内没有谁教谁,只有自己打拼出一片天地。若以学校里十余年的经验来尝试,受气了找老师告状,不痛快了找老爸转学,是要一沉到底永不翻身的。
在江湖之内,水性是自修的,姿势是自创的,学习是看别人的。此处的实习是有活就干,有事就上,有能力也要放下身段的。只有把握住自己,敢于沉得下去,才能最终浮得起来。只是天天想着混成老大的人,在职场这个江湖之上很难找到合适的位置,更不用说找到证明自己的空间了。
学习生涯从大学毕业那天开始
长期参与招聘工作自然生出许多感触。每个应聘者都带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属于自己的梦踏上择业的征程。当他们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从窃喜能够决定别人的命运,到感叹人与人的差异,最终是对工作与人充满责任和希望。这个过程让我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道路。
说到从大学校门刚出来的学生,我可真是有一肚子话要讲。起初进行招聘时,我特别愿意接待应届生,因为自己常常回味起曾经的学习生涯,见到他们倍感亲切。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应届生在我的面试通知名单里越来越少,直到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失去了他们的踪影。即使有一两份注水简历混进来,也会被我的火眼金睛给揪出去,客气地请出去。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远离了我呢?回过头去思考,我总结了三大原因:一是自我认识不足,定位太高。许多学生往往觉得自己读了四年大学,家里投入那么多,自己又非常努力,怎么着也要混得有面子吧?特别是在学校期间表现比较突出的,更是不能接
受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学起。面试时听到比较多的话是:“我沟通能力强,学习能力强,我认为我很勤奋,在学校时获得过 ……”然后要求一个职位,一个空间,一个待遇,而忽略了企业需要我做什么。
而大部分企业在用应届生时,会考虑让其先从事一些基础工作,以证明你的能力如你所说,因为你没有既往成绩来说明,那么从基础做起其实是真正的捷径。因为起点低容易体现才能,也能让你对企业有个真实全面的了解。也许职位不够光鲜,收入不够理想,但如果没有基础,给你栋大厦你也会盖垮,不如从地基开始。
二是面子思想严重。面试中大部分学生并不是不能从事一些听上去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而是比的思想严重。他们不愿意和同学再见面时,人家都是白领、金领,而自己就是个业务员、接待员、销售员。别人一个月挣五千、八千,自己就一个月一千多元,还要承受着任务压力,还要被别人管制。
但是,真正能出了校门就进名企门的能有几个?即使幸运地进入了大企业,你在其中的机会有几成?而那些中小企业迫切需要人才,只要你能沉淀下来,能与企业共同发展,你的机会会比同期的那些人多出许多倍。
三是心理准备不充分。优秀的学生考上知名的学校,家长的夸奖,同学的羡慕,很容易让人觉得飘飘然。当学位到手后,对自己的期望值也就涨至顶点。面对社会的竞争压力,面对被人审视的不安,心理上的脆弱成为大多数人的软肋。
特别是在选择工作屡屡受挫,勉强有个地方要时,就只能强撑着不情愿的心,一百个不愿意地上岗。干事就会勉勉强强,成绩就会不尽如人意,挨批就会成为家常便饭,对职业的失望就会与日俱增。最终,企业会放弃你,你也会因为不适应、不满意而离开企业。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企业就会避免招聘应届生,因为企业感觉这些人太不稳定,做事不踏实。
和同样从事招聘工作的人事管理人员聊天时,发现大家都反映面试时不愿考虑应届生,原因如出一辙:我们是企业不是培训学校,应届生来不了几天就想走,流动性太强。还没做出什么来呢就想提升,就想做管理,就暗示涨工资,还爱闹气说不干。
作为招聘别人的人,我从对应届生充满热情,到对他们失望,受打击最大的是我自己。因为,我也是从那个校门里走出来的,能够有个小小的权力帮助他们展开翱翔的翅膀,我曾经期待着这些学弟学妹们能够珍惜,能够理解,能够好好磨炼自己。但是,我收获的是一次次的失望。当他们成为我的同事后,他们往往表现得缺乏耐心,急功近利。当领导认为一个人能力不错时,就会多给些压力,其实这是在用你之前的一种测试,而大多数人就在这测试面前倒下了。
记得曾经有位新人离职时,和我有过这样一次对话。
他:“我觉得我不适合销售工作。”
我:“为什么?你来时不是说你愿意在一线表现自己的能力,你热爱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吗?”
他:“我当时就是想进入企业,其实我可能更适合企业策划类的工作。企业要愿意用我,就让我干我喜欢的吧,要不我就只有离开了。”
我:“你在一个岗位上还没证明什么,怎么就那么肯定你会在下一个岗位上成功呢?短短三个月时间你就想说你适合或不适合,就考虑换岗跳槽,你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他沉吟,后来犹豫地说:“我是班长,现在各方面我都比同学差,那些原来落后我许多的同学收入也超过了我,我 ……我就是接受不了。 ”
在我接触的新人里他绝对不是个例。我对每个自己面试过的员工都充满信心,但打击我的往往是应届生。
现在,我又开始面试应届生了,因为,我相信他们中终究会有出色的,有愿意了解企业、从细节做起的。只是,在面试时那种不正确的心态,还是在许多人的身上出现。那种期望速成、渴望立刻被认同的想法,还是在不经意间流露。
我想说,我也是从学校门走进企业门的,也是从一个
小小的新兵开始的。那种少年轻狂,也曾是我的符号,那
种不堪忍受的被忽视的感觉,也曾是我的痛苦。但是,成长是需要深厚积淀的,不要让自己在不平衡的心态中徘徊太久。机会就是在你不能承受时,与你擦肩而过的。
其实,学校不过是个小课堂,社会、企业才是真正的大课堂,我们的学习生涯是从走出校门那天开始的。在这所学校里,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四年、八年,是未来的数十年。我们拼的是实力,证明的是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