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菜鸟的困惑
迈过职场的第一道门槛
“大四一年人生百味,虚头巴脑阿谀献媚,女生无奈只能劈腿,男生无计只好行贿,家长奔波亲戚连累,送礼请客钞票浪费。领导无德大笔一挥,去到幕后锻炼体会,师哥白眼师姐诋毁,寒冬酷暑流离颠沛,月经失调胸部下垂,小便失禁肾虚加倍,亡羊补牢担心学位,为时已晚青葱年岁。”
这是战斗在找工作第一线的大四学生们中间流传的一个段子。虽然内容夸张,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焦急、茫然的心情,应聘、实习时遭遇的人间冷暖、社会百态,都在这几句话里了。
这还是去年的段子,不期而至的经济寒流让明年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比起往届的大学生,他们的竞争对手,不只是同年毕业的学生,还有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失去工作的师哥师姐们。一家公司的老板告诉我,他们公司最近招聘一批底薪很低的销售人员,本来以为应聘的会以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主,结果一下子来了不少最近丢了工作的白领,而且根本不对薪酬讨价还价,而在以前,他们以这样的薪酬根本招不到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熟手。结果显而易见,大学生在这样的竞争对手面前很难取胜。
找工作是独生子女们二十多年来受到的家庭关爱、培养、迁就、纵容的一个了结,他们必须一起来面对一次从未有过的严酷考试 ——找工作。相比而言,几年前的高考更像是一次小测验,你知道考哪几门功课,大概有什么内容,也大体知道自己能考到什么程度,而这一次,更多的人不会知道被谁考、考什么、怎么考,能够考到什么水平。
从 2003年开始,大学生就业突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始于 1999年的大学扩招,在四年后一下子向市场多提供了数百万大学生,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用“天之骄子”这个词来形容大学生了。
我们来看这两组数据,1966年全国出生人口两千五百万,这一年出生的人如果念到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年龄是二十二 岁,也就是 1988年毕业,这一年的大学毕业生是三十万。而1986年出生人口两千二百万,二十二年后同样念到本科毕业,2008年,大学毕业生是六百多万。也就是说二十年时间,大学生在同龄人口中的比例上升了二十几倍。
也就是说,在 2003年,中国的大学教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扩招带来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下降,我甚至听说那几年有体育老师、数学老师转行教传媒的。
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怨到大学扩招头上,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没有什么不对,相对十三亿人口的基数,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怎么都不算多。也不能怨大学生都想在大城市工作不愿意到基层,谁不愿意待在又富裕、又热闹、机会又多的地方?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专家们,老少边穷的地方你怎么不去?关键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不能够吸收这么多集中供应的大学生。这样的结构性问题在一两年内很难解决。
从宏观的角度讲,大学生就业难在最近的几年,本质上是一道无解的难题。但就每一个找工作的大学生个体来说,最本质的问题依然是在每一个岗位上的竞争力问题。据我给亲戚朋友的孩子介绍工作的经验看,真正找不到工作的,主要是普通和民办大学的文科生和女生,这两个群体又互相叠加 ——文科专业的女生比例要比工科高得多。而名校和大部分的工科学生以及大部分的高职生、大专生比较好找工作。
就拿传媒类专业来说,权威部门发表的《中国就业蓝皮书》提供的数据表明供求关系接近 8:1,也就是说那些四年前抱着成为一名记者、编辑、主持人的梦想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分有机会进入媒体工作。另外还会有一些改了就业取向的理工科的学生来抢这本来就不多的饭碗,而一个文科生基本没有能力去抢理工科的职位。这样,对于很多学生来讲,跨入职场门槛的第一份工作就要痛苦地和自己曾经的理想说再见。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社会经济转型的牺牲者,你碰巧成为其中的一员,除了面对没有其他的办法。怎么面对?我试着开一些“药方”。
首先,不要为了逃避眼前的困难去考研究生和公务员,适合考研究生和公务员的都是不愁找工作的人,如果你连找到一份工作都困难,以前也没有这方面的准备,再反过头来临时抱佛脚,只能是给人当分母,瞎耽误工夫。
其次,如果家乡在中小城市,千万别回去,除非你的父母有本事给你谋个公务员或者教师之类的稳定工作。一定要在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死扛,虽然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但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大多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况且,你第一份工作的目的除了养活自己,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本领,获得跳槽的资本,和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相比,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才可能给你提供这样的机会。
第三,就是老生常谈的心态问题了。你要记住,越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大学生的起薪就相对越低。大学生一毕业就鲤鱼跳龙门是低收入国家的特点。在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大学生的起薪敌不过普通建筑工人是常态而不是个案。受过大学教育的好处是,在几年以后你会比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有更多的成长机会。这种差别需要用时间来凸现。
坚守大城市,不固守专业,找一份哪怕是最难以接受的工作先干着,只要你在做着一份工作,你就在成长,这种成长的速度会让你自己都觉得吃惊。三年以后你就自然获得了挑选雇主的权利。在整个人生的旅途中,三年一点都不长,这个门槛迈过去,海阔天空。三年以后,每一个接受过市场洗礼的大学生都是抢手的人才,不信我们打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