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菜工也许是个好工作
一则厦门公安局的招聘启事惹得大学生们,尤其是中文、新闻专业的大学生们群情激奋:
岗位:洗菜工。条件:本市户口,厦门生源毕业生,年龄在 30周岁以下,女性,身高 158cm以上,五官端正,身体健康;能长期扎根边远山区执勤点,能吃苦耐劳、需一专多能,除从事洗菜工作外,需兼职从事执勤点新闻宣传工作,且在该执勤点最低工作年限为 3年;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中文、新闻专业,有 2年以上文秘写作工作经验。
这是被记者简化过的那则招聘启事。网上的原文还要复杂详细得多,包括该职位不属于公务员编制,有三险一金等等,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严肃的、符合人力资源专业惯例的招聘启事。它的全称是“2009年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公安非在编雇用人员招聘简章”,公布在翔安区政府网上。有人称之为“史上最牛的招聘启事”,大学生们不能容忍的是他们招一个洗菜工竟敢把大学本科毕业作为学历起点,是可忍孰不可忍!网上的声讨异口同声,无非是让大学生做洗菜工是不尊重知识、浪费人才等腔调。的确,一个合格的洗菜工并不需要大学本科中文或新闻专业的知识背景,做好这份工作和学历没有必然关系。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样一个雷人的招聘启事呢?政府的人事干部这么弱智吗?其实如果认真地读读这份招聘启事,就可以明白——这里面的潜台词是:上级部门批准的招聘职位是洗菜工,而公安局需要的是一位通讯员。
按照用人规定,公安分局是不可能被同意招聘一位专职通讯员的,而为偏僻的执勤点申请一名帮厨、保证干警的吃饭问题是一个合乎情理的要求。没办法,公安分局的人事干部就想出来这个一箭双雕的办法。“我本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不解风情的大学生们不但没有珍惜这个有可能的机遇,还把领导的一番苦心当做对自己的羞辱。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中文或者新闻专业毕业的女生,你作为唯一的应聘者轻而易举地获得了那个职位,去了那个传说中的执勤点,警察们会真的忍心让你去洗菜?肯定会有年轻的干警天天往厨房里跑,抢下你手中正在洗的菜,让你安心去写新闻稿,领导也会眼巴巴地期待着你的稿子见报或者登上分局、市局的内部简报,好让上面的领导们知道自己这个小执勤点的全体干警如何在他的带领下和周围群众打成一片,扶危济困,打恶锄奸。
你只需要一篇好稿,就会被调到派出所,结束自己名义上的洗菜生涯,而成为派出所支部书记、所长的御用文人。再有几篇稿子,分局就会向派出所要人,派出所在万分惋惜中把你送到分局。以此类推,某一天,当看过你文章的一位领导得知你当初是主动应聘一个说好扎根基层做三年洗菜工的职位而来的女大学生,一定会被你感动,说不定几年之内,你就通过某种途径解决了公务员的身份问题,坐在市公安局宣教科的办公室里了。
当然如果你认为公安局的宣教干事也不是一个可羡慕的工作,那你就根本不用去想这份工作了。我的意思是,那些认为有公务员身份的公安局宣教干事是一份好工作,而执勤点的洗菜工是一份不值得考虑的工作的大学生们,你们没有看到这两个职位之间是有一条通道的,并且实践证明,这往往是一个实现概率很高的通道。不信你可以去问问职场上比较成功的前辈们,看看是不是有不少人是通过类似的通道走到现在的职位上的。知道吴士宏吗?她就是以清扫员的身份被招到 IBM中国公司,最后成为一把手的。
这样的推论太乐观了吗?咱们往悲观点说。你必须完成每天的洗菜任务,没人心疼你,但你得为改变自己的处境做些什么吧?你利用业余时间采访写稿,同时学习新闻写作,即使领导眼拙,你一定有机会和媒体的跑口记者建立联系,反正也不是公务员身份,辞了呗,到报社或者电视台应聘专职记者去,有了这段业余通讯员的职业经历加上一点点的人脉关系,你在应聘记者的时候比那些一直没有从业机会的同学就有了优势。
你需要问清楚公安局人事干部的只是:“你们真的需要一个能写新闻稿的洗菜工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同时你又是一名尚未找到工作的中文或者新闻专业的本科毕业的女生,你为什么不去试试呢?现在后悔了?已经晚了,在大学生的声讨下,公安局已经把应聘条件降低到大专,对于就业期望更低些的大专毕业生,会有不少人去应聘这份工作,你已经没有把握在这次竞争中胜出了。
就如同顾客总是对的那样,在招聘市场上雇主总是对的。在看似不合理的条件下,一定会有你所不了解的隐情。规则是人制定的,当你看到洗菜工、最低在偏远地方工作三年这样的字眼的时候,很容易就否定了这份工作的价值。
一般来讲,对大部分大学生来说,第一份工作完全如意的不多,你需要判断眼前的这份工作和你理想工作之间的通道是否存在,而不能仅仅相信一份招聘启事中那些表面的承诺或者条件。
你可能已经不大相信那些把招聘职位说得天花乱坠的雇主做出的承诺,同时也就不一定相信那些把招聘职位描述得很惨的单位会按照当初的招聘启事来约束自己使用人才的策略和方法。
一切都事在人为,只要你能挤进那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