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闿大传》 立宪先锋(1)
19世纪晚期,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正在兴起,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反清民主革命蓬勃发展,而代表资产阶级右翼和一部分地主官僚的君主立宪派也积极活动,企图通过立宪分得一点权力。清朝统治集团在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震撼下觉察到,如再不作任何“革新”的表示,必将“全局糜烂”,“溃决难收”,必须慎重选择“善后之策”,才能苟延残喘,保持危在旦夕的统治地位。 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以君主立宪小国战胜俄国那样一个专制大国,给清廷以极大震动。朝野上下普遍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与国家政体联系在一起,认为日本以立宪而胜,俄国以专制而败,“非小国能战胜于大国,实立宪能战胜于专制”。于是,不数月间,立宪之议遍于全国。因为日本于明治十五年曾派员赴欧洲考察宪政,清廷遂于1905年10月,也派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查宪政。 1906年8月,出洋考察的五大臣经由欧、美各国及日本考查后归国,拟出立宪方案。载泽并在《奏请宣布立宪密折》中指出,立宪可以使“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弥”,并说明“今日宣布立宪,不过明示宗旨为立宪之预备。至于实行之期,原可宽立年限。” 慈禧太后很赏识载泽的意见,七次召见出洋大臣,并经御前会议反复筹划,于9月1日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谕旨宣布立宪的原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预备实行的时间是“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视进步之迟速,定期限之远近。”预备内容是“将各项法律详慎厘定,而又广兴教育,清理财务,整饬武备,普设巡警,使绅民悉明国政,以预备立宪基础。” 立宪是改良派梦寐以求的政治理想,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民间社会从北到南,到处一片欢呼。北京、天津、保定等地工商界、报界、教育界纷纷开庆祝大会,保定师生高呼“立宪万岁”口号,大唱新编的《庆贺立宪歌》。海内外立宪派更是欢呼雀跃,热烈拥护,他们纷纷组织政党性质的团体,出版宪政刊物、书籍,举办法政讲习所,宣传演讲,以极大的热情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立宪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