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 魂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权修》
通州,京津(天津)塘(塘沽)秦(秦皇岛)承(承德)的咽喉要塞。
通州,以水陆四通八达得名,也因此驰名于世。
史载:秦始皇第四次东临碣石,汉武帝东巡,曹操征乌桓,唐太宗平高丽,都曾驾临通州。九州大地出现一个巨大的“人”字,由长城和运河组成。通州为运河北首,恰在“人”字一撇一捺的支撑点上。大运河的开通,中华宝典里又诞生了运河文化。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六年,饮誉中外的北京师范大学,慧眼识珠,看中了通州城的文化底蕴,毅然在此建起通州历史上第一个高等学府——中文续本科函授站。当年,京郊、河北、黑龙江等地一百二十多名中学语文教师即云集通州——东经116°41’,北纬39°36’。他们寒暑易节,对窗苦读,孜孜而求。
云光水色潞河秋,
满径槐花感旧游。
无恙蒲帆新雨后,
一支塔影认通州。
廊坊学子缘河迤逦北上,风尘仆仆;塞外学子从长城南下,寒气逼人;老北京的后裔从周口店猿人洞钻出来东游,大模大样;冀东学子凫过一河二河三条河,西望舍利塔,汗水涔涔……龙子龙孙们像是敏感的候鸟,在最寒冷和最炎热的季节,收翅停栖在运河之畔、古塔之下——通县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一座三层小楼内。
群儒汇聚。于是,平静的大运河撞击出不绝于耳的桨声;古老的燃灯佛舍利塔有了远方的朝拜者,香烟袅袅;先贤李卓吾墓前多了几个作辑打躬的后生;沉寂了百年的贡院,又出入着一批不知天高地厚的狂生;十里新华大街鳞次栉比的商业大厦里突见几个穷酸的顾客……
于是,班主任操着几十年不改的浓重的四川乡音,大喊一声:“哎,上课喽。”
于是,大家坐在了一起。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大家都能从对方脸上读出一串故事,自己也有一串故事给别人讲。每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上,都挂着热情与冷峻;每个双目炯炯又暗淡的眼神,都传递着情报与信息:疑惑,询问,渴望,信心,力量。
摄影师开始录像.于是黑色胶片从机壳里弹出一组长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