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藏传佛教绘画艺术
藏传佛教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异彩纷呈的艺术形式,丰富广泛的表现内容。她是西藏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绘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从公元七世纪佛教艺术大量传入吐蕃开始,历代画师经过长达数世纪的模仿、实践,吸收和融合国外绘画的长处,不断锤炼,融汇贯通,逐渐形成了具有藏族特点的藏传佛教绘画艺术,并出现了各种各样百家争鸣的绘画风格与流派。主要有布敦画派、小鸟画派、门塘画派、新门塘画派、噶玛噶智画派、钦孜画派等。这些画派在设色、构图、布景等方面都各有千秋,别具一格。
藏族佛像绘画艺术是以《大藏经·工巧明部》中的“三经一疏”,即《绘画量度经》、《造像量度如意珠》、《造像量度》、《佛说造像量度经疏》为最高规范的。上述经文,对绘制佛、菩萨、明王、护法等的形象、尺度、色相、手印、标识以及台座等等都有较为详尽的阐述。另外,佛像造型还必须依照各类经卷中的记载,按佛像的法印、台座、饰物、发式、光轮及所持法器予以区别对待,赋像成形,不可随意改制。这样做,才能保持唐卡的庄严和神圣。
画师要严格按照经文所规定的法度,就像佛门弟子遵守佛教戒律一样,把《造像度量经》奉为金科玉律。各类佛、菩萨、护法神等造的各部位,都有固定不变的比例尺度,一般以手指为基准来度量。如:神佛画像身高尺寸是佛画象一指为度量尺寸一指单位计,十二指半为一掌,十掌为一百二十五指整,这就是佛象画像身体高度。慈悲菩萨的身体高度为菩萨十二指为一掌计,十掌即一百二十指整,这就是慈悲菩萨画像标准高度。密宗母续护法女神的画像身高为十二指为一掌计,九掌即一百零八指整。忿怒护法神画像身高十二指为一掌计,八个掌即九十六指整。除了尺寸都应按照绘佛度量经中规定的标准尺寸勾画外,还要依据佛陀身量造像中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具体表征而显现出佛陀的庄严妙相,如菩萨、诸女神的脸型为美丽的蛋卵形和芝麻形,而饿鬼、食肉恶魔的脸型为丑恶的方形和球形等等。另一方面坐姿和动态也十分多样。坐式有金刚跏跌坐、菩萨跏跌坐、蹲坐、国王坐、右伸左收坐姿等。亲和的神态、发怒的神态、舞者的姿态以及各种姿态都是表现主题内在神情的手段。还有通过不同道具
装饰表现喜怒二相的个性神态。显露狞恶面目的吉祥天女及以骼骸作装饰,持头盖骨为饮器的凶险可惧的怖畏金刚等法相,无不达到“超人”的极致形象,具有了宗教的强烈感染力和震撼力。西藏佛像体系经由规范化的操作而达到了它所要求的最根本旨趣。佛像里的超自然物形象——佛陀、菩萨、佛母、度母、空行母、天王、天女、护法金刚等等,皆突出他们非尘世的超自然的“神性”。
在制作一幅佛教题材的作品之前,总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诸如念诵经文,奉献供品,发放布施等等,甚至还要请有德行的喇嘛为制作场所、使用工具和材料进行祈祷。画师也要在经过沐浴焚香、祈祷禅定之后才能在择定的吉日良辰动手工作。制作场地一般选在一处安静的所在,除了直接相关的人以外,其它的人未经允许是不能进入工作场地的,以示其神圣庄严。一幅作品完成后,还要举行一次开光的仪式:将与画面内容有关的经文、咒语用金汁或朱砂写在作品背面,然后祈祷画面中所描绘的神灵将智能和法力灌注到新制作的造像上。仪式之后,这尊造像即被认为具有了相应的智能和法力。佛教徒相信,通过供奉这尊造像就能得到与神佛无异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