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保存久远的石经
石经,就是将经书、经文、佛像等有关佛教的记载刻在石片上,使之能得以保留下来。佛经中说明了书写经卷、雕刻佛经的功德是不可估量的。凡将佛说经教记录成文并使之得到弘扬和保存的地方,必不受瘟疫疾病、猛兽、盗窃、毒蛇、地震、山崩、洪灾、旱灾等灾难,消除战争和妖魔的侵害。持有佛经的地方,必然丰收、富裕、圆满、吉祥,声誉和一切愿望自然圆满且消除一切恶缘,具足圆满。除此之外,还能消除“十不善”、“五无间”等一切不善和业障,来世不坠入一切恶趣,转生到人天善趣,进入极乐世界,闻佛说法,证悟十地五道圆满无上正等正觉佛位。尤其是石刻佛经,它坚硬能抵御“四大”之侵蚀,不怕偷盗,质地坚硬,保存得久远,便于管理和信众朝拜。修建石刻大藏经者,可为之捐赠者、出力者、朝拜者等一切众生,今世长寿无病、自然富裕圆满,来世凭借满人身而得到大乐法身境界,以上所述一切功德都能获得圆满。
石经群在祖国大地上已有多处发现,而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西南73公里和日寺的“和日石经”,是迄今发现的全国最大的石经群。这处石经板所刻佛经主要内容为藏文《大藏经》、两部《甘珠尔》、《丹珠尔》、《当增经》、《噶藏经》、《普化经》等5部,据粗略估计,总字数约为两亿,用石料多达3万有余。全部石经板码在和日寺背后的山梁上,因其形状像一道城墙而被人们称为“石经墙”。该石经墙长200多米,高3米,厚2.5米,加上另外三部石经,总长近300米。此外还有近两千块石刻佛像、佛寺图案、风情及人物速写等。当地人介绍说,按刻经匠人平均每天50人以上、实际刻字时间以40年计,和日石经群的雕刻用工日总计约80万个!其规模之大,字数之多,装帧之别致,堪称华夏一奇,实为世界石书艺术之最。
和日寺建于1831年,建寺者为第一世德尔敦活佛。到第二世德尔敦时,扩建经堂,建立扎仓,并于1923年起开始石刻《甘珠尔》、《丹珠尔》两部经典。刻经工作一直都不曾间断,完成于本世纪50年代初。在这里,你无论拿起任何一块石经板,上面刻的字都清晰、工整,字迹清秀大方,笔划流畅,苍劲有力。其装帧也很别致,每函石经码得像一“本”长条藏文经书,使石经仍保持了纸质经书的式样和风格。每函之间用刻有书名和花纹的石板隔开,每本石书整齐美观。整个外壁全用绘有花边的木板做书箱,把石书严严实实地封闭在里面。石刻图画及各种人物构图准确,比例适当,雕刻线条自然,精细美观。这些造像的内容,主要是佛、菩萨、弟子、供养人等,有些刻像还涂了色彩,看上去全然是一幅彩画,而这些石刻在造型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有的头上有光环或高内髻,有的手做施无畏印状等。人物神态各异,或站或坐,或动或静,或喜或怒,形态刻画恰到好处,技法简拙古朴,别具风格堪称石刻艺术之杰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人们的艺术才华,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还是重要的文物。
四川壤塘邦托寺石刻大藏经,位于四川壤塘县茸木达半坡平地处的32座巨型佛塔群中,藏有两部用石刻完成的大藏经书。邦托寺始建于元代,属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明正统年间完成了第一部大藏经《丹珠尔》,明末清初完成了第二部大藏经《甘珠尔》。为完成这两部巨著,先后动用了能工巧匠60余人,用时9年多,用去石块50万片,以双面刻成,按经文页码顺序堆放,总占地620多平方米。邦托寺石刻大藏经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沉积,在藏族地区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