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伶杨翠喜
在《戏剧活动与民间传说》一文中我还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杨翠喜。不过谈到她时,我只是引用绍棠老师简短的一段话。实际上杨翠喜不是个简单人物。她是我国最早的京剧女名伶,是当时红极一时的名演员。
杨翠喜生于光绪十五年(1889),北京通州人。原姓名不详(有人说她姓陈,小名二妞,这不准确,陈是她第二个姓)。她12岁随家迁往天津居住。父母迫于生计,将她卖给一个姓陈的土棍,陈某又把她转卖给邻居杨茂尊,这样,她就姓了杨。杨茂尊见陈国壁的两个养女翠凤、翠红戏演得好,每月能挣三四百大洋,就和陈国壁商量,叫新买的女儿与翠凤、翠红学戏,取名翠喜。
杨翠喜天资聪颖,很有悟性,14岁时就在天津协盛茶园、大观园、福仙、景春等戏园演出,并逐渐崭露头角。她唱花旦戏,戏目有《拾玉镯》、《卖胭脂》、《青云下书》等。更幸运的是,在此期间,他结识了风流才子李叔同。
李叔同是个传奇人物。他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是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家;后又出家成为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对杨翠喜很是欣赏,每天晚上都到杨翠喜唱戏的地方看戏,为其捧场;散场后,提着灯笼陪杨翠喜回家。他为杨翠喜说戏,讲解戏的历史背景,指导杨翠喜的唱腔和身段,使杨翠喜的艺术得到很大提高。他和杨翠喜的关系是亦师亦友。后来,他写了两首词《菩萨蛮·忆杨翠喜》,表达了这种情意:“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怕小言愁,言愁不耐羞。”“晚风无力垂杨嫩,目光忘却游丝绿;酒醒月痕底,江南杜宇啼。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阴,朝朝香梦沾。”当然,这种感情在那个时代是没什么好结果的。16岁时,杨茂尊携她到哈尔滨演出,在那里又开始了卖笑生涯。兼有了优与娼的双重身份。光绪三十二年(1906),她重回天津,在大观园演出时,结识了富商王益孙和直隶道员段芝贵,声价大噪,当时年仅18岁。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对杨翠喜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决定了她的命运:庆亲王奕劻公子载振来到天津,遍招名妓陪饮,看中了杨翠喜。段芝贵善于拍马迎奉,除从天津商会王竹林处筹措白银10万两送庆亲王作寿礼外,还以12000两买下杨翠喜送给载振为妾。朝中慈禧、奕劻、袁世凯等人弄权,段芝贵因讨好奕劻父子,拟署理为黑龙江巡抚。这是典型的买官鬻爵大案,朝野震动,舆论大哗。当时新党分子邮传部尚书岑春煊等人早对慈禧,奕劻、袁世凯行为不满,屡思弹劾,载振纳杨翠喜为妾事正好成为他们的把柄。于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由御史赵启霖出面参奏段芝贵不该以重金贿赂庆亲王,并买天津歌妓杨翠喜送给载振为妾作为自己升官的阶梯。慈禧大怒。朝廷批示交“醇亲王载沣、大学士孙家鼐查办”。载沣、孙家鼐又派满洲印务参领恩志、内阁侍读润昌前往天津调查。载振一看不妙,连忙把杨翠喜送回天津,交给王益孙,还给王送了重礼,希望王益孙为其掩饰。如此大案,事关朝廷与皇室体面,谁敢查实?况且官官相护。醇亲王载沣、大学士孙家鼐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调查结果谎称:杨翠喜已被天津富商王益孙用3500元买去作了使女,并无赠给载振为妾之事;天津商会王竹林也未借钱给段芝贵行贿。于是御史赵启霖就以所奏“不实”被革职。不久,岑春煊等也相继革职下台,朝野俱议庆亲王父子丑行,舆论同情赵启霖、岑春煊等人,载振本人感觉不安,要求辞去农工部尚书职务,段芝贵也未任黑龙江巡抚。整个一个大案,除了一人,谁也没有得到好处,这个人就是天津的盐商巨富王益孙。他原来一直追求杨翠喜,却难如心意,想不到大案一起,王益孙人财两得,捡了个大便宜。而受害最大的则是杨翠喜。诗人张瑞玑作了一首《杨花曲》,诗前小序简述了卖官丑闻,诗中详细叙述了事件经过。开头为:“东风吹绿满天津,轻薄杨花乱扑人。落絮沾泥飞不起,化作薄命女儿身。”说这位女伶风流漂亮动人,但其责并不在杨,杨翠喜也是受害者,她是“薄命女儿身”。许多文人也写诗感叹杨翠喜:“送尽钿车拾翠人,一天余韵殿芳春。相逢无赖随萍水,坠落微怜杂溷茵。”“歌馆淡烟弹粉黛,帝城寒雪罨香尘;谢娘休负闲才思,台阁凄迷飞燕春。”“杜曲日返骄宝马,章台风急返香车;王孙直觉春魂断,海怨云愁有暗嗟。”……
因此朋党之争,杨翠喜之名竟喧腾全国。后归属王氏,以后销声匿迹,再没出现在舞台上。20年代曾有人把杨翠喜、载振之事编成戏剧演出。后来,还引起了史学家们的争论。最近,又有关于杨翠喜的小说出版。杨翠喜——一代名伶,凭借她的天赋和勤奋,本来是可以成为艺术大家的,种种原因使她在污潭中沉没,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咳!真是可惜。
2004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