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创 文 学 新 风 尚 ,引 领 写 作 新 潮 流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 一 难忘童年
  • 作者: 枫叶 日期:2012/8/25 21:43:36 阅读:617 次 [大 中 小]
  • 《跨国婚姻》

                                作者:枫叶

    作者简介:

      枫叶,原名马彦,生于山东省青州市,现移居韩国。真实的走过生活,才会留下真情实感。前半生在中国生活,后半生将在韩国生活,不同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人生感受。无论今天过得怎样,明天的太阳照样从东方升起,即使夕阳西下,晚霞也是最美丽的风景。

    内容简介: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书。我们的人生路不同,我们对人生感悟也不尽相同。我们从降临到人间开始,自编、自导、自演人生中各个不同阶段的角色,人生路上或遇到高山,或遇到低谷,起起落落,曲曲折折;也许是悲剧,也许是喜剧,或平淡,或坎坷,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人生路漫漫,走过一程又一程,一辈传一辈。我们对人生付出的越多,而得到的也许未必很多,可是,没有人怀疑过,秋天总是万物成熟的收获季节。

      对于我来说,现在拥有的,都是以前曾失去的;

    现在做事认真,是因为过去做事太草率;

                  现在生活过的轻松,是因为以前生活的太沉重;

    现在把世间看破,是因为过去对世间有太多迷惑……

    当我们看懂了过去,明白了现在,才知道怎样更好的走向未来。未来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一同分享。

                               

                                          2012年 0823

                                          于韩国京畿道乌山市                  

      

                                     

                       

                                             

                            一 、难忘童年 

                           1、贫穷的小村庄

      19世纪70年代.,中国山东省益都县(现青州市)农村还相当贫穷落后,但已经能填得饱肚子,除了交公粮之外,还能剩余一部分粮食,可以换成钱花,孩子们也都能坐在学校里读书学习。只是每当夜晚来临,村里村外到处黑茫茫一片,因为那时我们家乡还没有架设电缆,没有电灯,村里人总是习惯很早就熄灭小油灯睡觉,整个村庄安静极了。

      我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了13年,于1980年春天,随全家一起搬到辽宁省抚顺市生活,那里是父亲工作的地方。

      我的故乡山东省,是古代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个诸侯国所在地,曾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所以,山东又称“齐鲁之邦”,简称为“鲁”。世界闻名的儒家思想创始人——

    孔子,千古一相——诸葛亮,一代名医——扁鹊,兵圣——孙武等,许多历史名人就出自人杰地灵的山东省。

      听母亲讲,我小时候偏食,不吃有营养的食品,不吃鸡蛋,每天就喜欢用水泡煎饼吃,所以个子没长高。煎饼,是当地老百姓家家户户每餐必吃的主食,是一种用鏊子摊成的薄饼,有玉米面的,也有高粱米面的;最好吃的是用玉米加入一半黄豆面儿摊成的煎饼,越吃越香,而且有营养。我最喜欢吃用小麦粉和芝麻摊成的面煎饼,可那时候家里白面很少,一年之中只能吃到几次这样的煎饼。

        从我记事起,我们生产队總是把地里农活儿包产到户,只是在耕地和播种时,生产队全体社员集体下地劳动,其余的像除草、收割等最累人的活儿,承包给各家各户,不论大人、小孩都一样,按各家人头分。但是,到了秋天,庄稼成熟后分粮食的时候,小孩子只分得成年人口粮的一半。这样一来,家里壮劳动力多的就合适,像我们家姐弟四人都尚未成年,干不了庄稼地里的农活儿,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这种分配方式很不公平合理。每年年底生产队里结算的时候,我们家都要向生产队里交纳口粮钱。

    从我出生前,父亲就在遥远的东北工作,每年只有两次探亲假,帮不上母亲一点儿忙,全家所有农活儿都由母亲一个人承担。母亲今年已经七十多岁年纪,身体之所以那么健壮,走路健步如飞,都是那个时候锻炼出来的。母亲是我们大队的妇女主任,是生产队骨干,年轻时还当过乡村赤脚医生。母亲的思想非常进步,对新思想接受得快。记得那时候,我们姐弟几个还小,母亲白天下地参加劳动,晚上回家后先做饭给我们姐弟几个吃,然后还要给家里养的鸡、鸭、猪、狗等一大堆动物们弄食吃,她自己却总是随便用大葱卷张煎饼,有时连水也顾不上喝,就要匆匆忙忙去大队开领导干部会议。她去开会的时候,担心我们姐弟到外面乱跑不放心,总把我们四个人反锁在家里。母亲每天没日没夜地忙,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总是不知疲惫,在我看来,母亲就象铁打的。

    大队里开会的主题,大部分是批判资本主义思想,批判投机倒把分子,批林、批孔、批邓,还批斗剥削贫苦农民的地主、富农等。大会开完开小会,还要分组讨论,最后还要召开全体村民批斗大会,让村民们检举揭发走资主义路线的“走资派”和“当权派”……。母亲厌倦了各种形式的批斗会,但是,不去又不行,每家每户至少去一个代表,我们家只有母亲去参加。

       记得有一次,村里召开“忆苦思甜”大会,参加会议的村民很多,足有几百人,把学校本来就不宽敞的教室挤的座无虚席,大部分村民都带着自家的小板凳,坐在教室外面的操场上倾听大会内容。大会由村长主持,主要内容是,让百姓们要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跟着共产党走;让人们牢记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千万不要忘记万恶的旧社会,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为了体现旧社会地主剥削贫苦农民的情景,给地主家干了一天活儿回来,只给雇工们吃糠馒头(没有面的成分,只用糠做成的馒头,很难下咽),为此,大队里特意组织村民蒸了类似糠馒头颜色,而是用地瓜面代替糠做成的馒头,让大家亲身体验过去旧社会里,穷人受剥削、受压迫的感受,让大家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因为参加会议的人太多,“糠馒头”数量有限,每人只够分半个“糠馒头”品尝。

       在大会即将结束之前,工作人员开始向村民们分发糠馒头。我正在和几个小伙伴们在学校操场一侧一起玩耍,耳边突然传来弟弟熟悉的哭声。寻着弟弟的哭声望去,母亲正背着弟弟来回踱步。我连忙跑过去问母亲,弟弟为什么哭?母亲说,弟弟还想吃那“糠馒头”,没吃够就没了,是啊,我也觉得那“糠馒头”挺好吃,我也只尝到一点儿,但我没有向弟弟那样,哭着闹着非要吃“糠馒头”,为此,村民们哭笑不得,那时候弟弟大概两岁多。

      那时的村里,只有我们家拥有自行车和缝纫机,是父亲从东北邮寄回来的,在这偏僻落后的农村,根本就买不到。后来,父亲还帮村里的乡亲们买过两台自行车,他自己掏邮费,从遥远的东北邮寄回来。母亲在我们村里人缘特别好,母亲长了一双灵巧的双手,会裁剪衣服,还会用缝纫机制做各种衣服。夏天,母亲脚上穿的凉鞋,就是她自己用线钩织成的,很轻便,也很凉快儿。母亲能用一条普通的手巾折成帽子给小孩子戴,头顶上还带两只小耳朵,样子非常可爱,姐姐小时候就戴着这种毛巾帽子照过一张相片。因为我们家有缝纫机的缘故,村里人经常在农闲季节里,请母亲帮忙做各种缝纫活儿,母亲也总愿意给乡亲们帮忙,她总是有求必应,她觉得虽然自己辛苦点儿,心里却特高兴。每当我们生产队里农活儿分的多,忙不过来的时候,乡亲们也过来帮我们家的忙。

      那个年头,由于没有现代化机械工具,地里的农活儿全靠人们体力劳作。老百姓付出几倍的艰辛,可农村就是富不起来,仍旧依然贫穷落后。那首《悯农》用在这里正合适: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在我们农村,一年四季中,只有冬天是农闲季节。记得有一年冬天,地上下了一层薄雪,树上的麻雀因为觅不到食物,站在我们家院子的树枝上“吱吱喳喳”地乱叫。母亲听到鸟叫声,灵机一动,拿来一个大竹筐扣在院子中间的雪地上,竹筐下面撒上小麦粒,用一根短木棍将竹筐支起来,用绳子栓住木棍,一直连接到屋里头,我们全家都躲进屋子里,周围一片寂静。不一会儿,可爱的小麻雀们扑扇着翅膀,一个接一个,从树上翩翩飞落下来,蹦蹦跳跳直奔竹筐下面抢食吃。这时,我们在屋里轻轻拉动屋里的绳子,短木棍应声倒地,小鸟们全部被罩在了竹筐下。我们高兴地欢呼着,一起冲出屋门,将小鸟们一个个活捉。然后,我们找来木柴生起火,把这些鲜活的“战利品”在火山烤着吃。别说,这些小麻雀肉香得很,但是,我们从来不吃益鸟。

    到了晚上,天黑得早,小麻雀们早早就钻进自己的窝儿里。在母亲带领下,我们经常在漆黑的夜晚,用手电筒照着亮,在我们家小矮房的鸟窝里掏麻雀。夜晚的麻雀特乖,一掏一个准儿。农村老鼠特别多,我们还用铁铗子夹过老鼠,同样也用火烤着吃。  

       伴随着快乐的童年,我一天天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因为村里穷,没有钱盖新学校,现在的学校已经很陈旧,听说这里从前是座庙。教室又低矮又破旧,光线很暗。由于学校条件不好,由乡镇教育局分派到我们学校来教书的老师,一学期下来,总会找各种理由调走,换了一个又一个。

    我们村子人口少,全村只有500多口人,只有一个生产大队,四个生产小队,是个小村庄。全村只有一个学校,五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几名学生。学校教室只有两间,另外还有一个办公室。一、二、四年级的同学挤在较大些的教室里上课;三、五年级在小教室上课。全校只有两名男老师,每人负责一个教室。老师讲课的顺序是这样的,先让一、二年级的同学预习或复习功课,然后给四年级同学讲课,之后,再给四年级同学留作业,回来给一年级讲课,这样来回互相穿插讲课。每个年级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每隔几天,五个年级的全体同学们在一起,共同上一节音乐课或体育课,教学很不正规。

       我们的班主任于老师,长得瘦瘦高高,皮肤白细,是个教书认真的好老师。记得我上二年级的那年夏天,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大地里到处弥漫着阵阵麦香。每天,放学前,同学们都要整齐地站在操场上,听于老师讲完话,然后放学回家。有一天,在放学前,他给全校同学们留了一个家庭作业,让大家回去后写一份保证书,主要是要求我们不去偷吃生产队种的小麦。快要成熟的小麦吃起来很香,经常被人回家后,用水煮着吃,因为麦地少,小麦很珍贵。第二天,也在放学前,于老师在全校同学面前第一次表扬我,因为我写的那份保证书最优秀。内容是这样的:                

     “小麦成熟了,

    我保证不去偷吃生产队的一粒小麦,

    也保证不让弟弟、妹妹们去偷吃生产队的一粒小麦。”

                                保证人:马 彦

                 19 x x 年 月 

    就这么简单几句话,但是,于老师脸上带着微笑,非常认真地,一字一句地读着这份保证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每当大队里发通知,让适龄儿童扎预防针的时候,因为母亲忙,经常不在家 ,我总是带着两个弟弟去大队卫生所扎预防针。小时候,我从不怕扎针,两个弟弟也学我,很勇敢,打针时从来不哭,只是疼得咧咧嘴,一咬牙就挺过去了。

       每天放学后,姐姐在家帮母亲做饭;我从学校回家后,经常把书包往桌子上一扔,拿起小竹篮和小伙伴约好,一起去地里挖野菜,回来给家里养的鸡、鸭、鹅和兔子们吃;有时也抓些虫子回来给它们吃。我们家养的鹅和鸭子,一听到我回家的脚步声,便“呱呱”地叫着,张开翅膀热情地向我飞扑过来,等着我送给它们美餐吃,一群公鸡和母鸡也欢叫着紧随其后。

      这年秋天的一天,同学们正在课堂里上课,从绑在学校院内一棵大杨树上的村广播喇叭里,传来了让全国人民痛不欲生的消息——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了。噩耗传来,正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看到我们村的大队支部书记,坐在学校院内那棵有广播喇叭的大杨树下,一边收听喇叭里的广播声,一边悲伤的哭泣起来,越哭越伤心,并且哭声越来越大,就像自己的亲爹去世一样,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哭了很久才离去。

      经过几天准备后,全体村民一起开追悼大会,沉痛哀悼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学校也在前几天放学前,站在操场上开了个小型追悼仪式。当时站在我旁边的小双放声大哭,泪水哗哗地往下流,我却怎么也哭不出来;奇怪,那么小的年纪怎么能和毛主席他老人家有那么深厚的感情?我看到同学们都在哭,不知他们是真哭还是假哭?后来,于老师一再劝大家:“好了!同学们!别哭了!别哭了--------.!”同学们才渐渐止住了哭声。

       那一年,中国还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我清楚的记得,震前,瓢泼大雨一连下了几天几夜,把我们家的院墙都泡倒了,因为院墙是用泥土砌成的,禁不住雨水的浸泡,隔着窗玻璃就能看到墙外面的行人。核桃树上的核桃震落了满地,可谁也没有心情去捡来吃。

      不久,于老师被调走了,接着又来了一位霍老师教我们。大概四十五岁年纪,形象和体形长得像个演员,很标准。他来到我们学校后,总是在挑学校的毛病。他说,学校院墙太矮了,要加高;教室里下雨时可能漏雨,也该维修;男女厕所也要修理一下------。他从来不认真给我们讲课,总喜欢给我们留一堆作业后,带着同学们去学校墙外的护城河边上背课文、背题等。玩儿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比他更喜欢玩儿。他把我们分成两组,在护城河的芦苇地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一点儿也不像老师,倒像个“孩子王”。那个季节里,护城河两边开满了白色的槐花,槐花的阵阵香气随风扑鼻而来。我选择爬到长得高大一些的树杈上坐稳后,边背课文,边不停地伸手去身旁的槐花吃。

      有一次,乡镇教育局组织各村学校文艺汇报演出,我们学校也报名参加了演出,这在我们学校的历史上还是头一次。霍老师虽然不是个称职的好老师,但对文艺很擅长,听他自己讲,他年轻时曾当过某业余文艺宣传队演员。在平日里给我们上课的时候,他经常会心血来潮,给同学们即兴表演越剧《天仙配》里那段著名的“夫妻双双把家还”: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清山带笑颜。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啊!”

         ……

    他连唱带表演,感情丰富,绘声绘色,他的确很有艺术表演才能。他的多才多艺,赢得了村里年轻姑娘们的喜欢,在吃过晚饭后,姑娘们三五成群结伴来到学校,请霍老师给她们表演节目,有时霍老师也会为大家拉二胡或弹吉它,还讲一些笑话逗大家玩。

      那次的回报演出,我们学校准备了两个节目参演,一个是单人“快板儿”由我表演;另一个是四人组合“快板儿”,由4个五年级男生表演;他们4个人分别扮演王、张、江、姚“四人帮”的形象,每人手里举着一个头像代表“四人帮”。我当年表演的“快板儿”内容是这样的:

          “看不够,爱不够,

            《雄文五卷》捧在手。

               

             咱向那葵花向阳光,

             咱向那星星朝北斗,

             向着伟大领袖毛主席,

               阔   步   走 !”

      我站在那么多观众面前表演,由于年龄小,不知道什么叫怯场。那时候我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乡亲们见着我总爱逗我玩儿,说“福雁(我的小名),你长得真好看!”还有人说:“我就爱看福雁表演节目 !” ……

    听到她们的赞扬,我反而觉得不好意思起来,因为我没有觉得自己长得像她们说的那么好看,便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不自夸地说,在我们那个小村庄里,我应该算是长得比较漂亮的女孩儿,走在街上,耳边经常听到有人夸我长得好看之类的话;为此,姥姥和姨在去外村亲戚家串门的时候,常常带上我为荣,姐姐和弟弟们就没人愿意带。

      那个时期的农村,家家户户还没有收音机,只能从村里的广播喇叭里收听到现代京剧(样板儿戏)、各种“快板儿”、评书连播以及歌颂共产主义好的大合唱歌曲等,还没有出现流行歌曲。

  • 第一节、一 难忘童年   [ 返回主目录 ]   下一节、二  乡村风光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杂志约稿
   

人人文学

运河杂志

人民文学

新诗百年

中国网络作协

大悟山

新书推荐

中国诗人

中华女子

文学评论
友情链接: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中国艺术品交易平台
中国人人网艺术频道   人人论坛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微信:18001145010   QQ 1009068986 创作群195592079(已满) 中国网络作家联盟群136849320 ;
  • 版权所有:  『 网络作家网』 网络支持: 中网协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