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创 文 学 新 风 尚 ,引 领 写 作 新 潮 流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 第六章 塑造民族品牌:红豆(二)
  • 作者: 旗飘扬 日期:2014/1/15 23:19:12 阅读:350 次 [大 中 小]
  • 张鸿雁传奇

     

    第六章  塑造民族品牌:红豆(二)

    一、江泽民笑赞:红豆名字好

     

    长江之滨,顾山脚下,有一棵古老的红豆树,相传由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植,距今已有1500多年。虽历尽沧桑、几经劫难,仍挺拔向上、枝繁叶茂,唤发出勃勃生机此株红豆树每三至五年开一次花,结一次果。春夏之交开花,其色洁白。秋末结果,豆荚为茶色,状若鸡心。剥开豆荚,便是一粒心脏形的红豆,灿若云霞。红豆年代越久,越发红润,光如宝石,永不褪色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相思诗,道出了人类永恒的美好情感,红豆也因此而被人们作为寄托相思的信物,演绎了人间几多悲欢离合

    顾山红豆树本身就蕴含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千五百年前的梁武帝笃信佛教,在国内兴建了许多寺院,顾山兴建的是“香山观音禅寺”,寺内还有一楼阁,名为“文选楼”,是为昭明太子编篡《昭明文选》而建。当年,昭明太子代父出家来香山寺,一则为廻避宫廷斗争,二则要精心修编文选。一日,太子偶然下山来到当时的集市古塘视察民情,遇见一秀丽的尼姑法号慧如,无意中谈及释家精义,太子见慧如才思敏慧,顿生爱慕之情,跟踪到草庵,长夜深谈。无奈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尼姑,终难成卷属,尼姑相思成疾而终。太子闻讯,痛哭不已,含泪种下红豆树,并将草庵题名红豆庵,满怀相思悲苦离去。此树历经千年,到元代曾一度衰败成枯树,但到乾隆年间忽又在枯干上萌生四株新技,一直长到现在,成为虬龙老树。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颗红豆,永久流传。在红豆树的故乡,以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耀庭为首的红豆人将“红豆”做成了享誉大江南北的著名品牌,红豆被注入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19955月,总书记江泽民在上海召集江、浙、沪三省市大中型企业代表召开如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座谈会。本来,这次规格极高的会议邀请了红豆集团作为唯一的乡镇企业代表,应该由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耀庭亲自参加。但是,周耀庭从红豆集团的长远发展考虑,以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好为理由,以董事局的名义安排红豆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周海江前往上海参加这次规格极高的会议。果然,周海江不负红豆集团和父亲的重托,在座谈会上不拿文稿,漂亮地完成了精彩的汇报发言,得到了与会者一致好评。周海江发言结束后,江泽民总书记在对红豆的经营机制和发展思路大加赞赏、对红豆集团实施的名牌工程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还连声称赞:“红豆这个名字好。”

    《江总书记笑赞:红豆名字好》的文章经红豆集团宣传部门的撰写,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等中央级媒体的头版头条或重要版面上刊出,一时间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红豆的名字好在哪里呢?

    红豆总是与爱情和相思联系在一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相思诗,早已为红豆奠下了千古不移的根基,现在却成为红豆集团最具价值又是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因而也就注定了市场可以在一瞬间记住她。红豆可以用于馈赠,可以用以怀念。红豆浪漫、亲切、温暖,经千年酿就的情感魅力,与服装有着天然的关联。因此,我们看到,老年人把“红豆”服装视为吉祥物;年轻人则则把“红豆”服装作为爱情的信物;海外侨胞见到“红豆”服装则会被勾起思乡之情。红豆人将“红豆”定为自己的品牌,就是钟情于“红豆”的潜在价值和它丰富的文化内涵。

    “红豆”作为品牌,她还有着另一重象征意义:对外表达了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片爱心,对消费者要象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内象征着全体职工的爱厂意识,要像爱家乡的“红豆”一样热爱自己的企业。“红豆”已渐渐成为红豆集团的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更是红豆集团的企业象征。

    正因为红豆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底蕴的商标,红豆人把“红豆”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贵重。他们不惜巨资,先后在34大类商品和8大类服装商标上注册,相继又在世界54个国家进行了战略性的商标占领。周耀庭认为,名牌是“国宝”,是市场竞争中的尖端武器。没有名牌的经济是落后的、被奴役的经济。应当把创名牌和振兴民族经济结合起来。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红豆品牌的文化内涵早已超出了民族文化的范畴,超越了国界,升华为世界文化,成为人类的共同文明。因此,红豆服装一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把“红豆”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象征融进商品之中,从而使“红豆”成为世界名牌,红豆集团成为百年老店,红豆集团通过实现“四个转变”把红豆集团建成现代化、综合化、国际化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

    (一)实现从“情感经济”向“利益经济”、“能人经济”的转变。

    要实现这种转变,就要实行两权分离。1993年,红豆实现了股份合作制,21世纪面临的是高科技、高层次、大规模的竞争,因此要发展,还必须延揽一批更高觌的人才,要有一大批既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又具有实战能力的人才的加盟,这是红豆谋求再发展所必须建立起来的新的用人机制。

    (二)实现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经营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使消费者对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认知与选择,已经超脱于物的层面上升到文化认同。企业将面向国际化全方位竞争,竞争对手林立且实力雄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家就要转变经营的固有模式,经营战略就要实现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运作的转变。品牌是企业的产品在顾客心中凝固的形象,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可以说,品牌的经营较产品的经营是一个质的飞越。1983年企业起步时,红豆集团起了一个好名字:“红豆”。到如今,红豆的传说、红豆的情愫、红豆的文化已与红豆品牌、红豆质量、红豆信誉水乳交融,难解难分。

    (三)实现从经验型的管理向科学、现代化管理转变。

    经营管理思路要不断创新,要从过去经验型的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发展,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在发展初期创建的“四制联动”的管理模式,已使红豆集团呈现勃勃生机。但这在新形势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进,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再造优势,向“管理组织高效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方式民主化,管理技术电子化,管理人员专业化”迈进。彻底抛弃过去单纯靠外延扩大再生产粗放型的经营路子。坚持外延与内涵并重,提高经济效益。

    (四)实现从光凭利益启动转向以弘扬企业精神来推动企业发展的转变。

    乡镇企业在初始阶段,许多剩余的农村劳动力为改善生活条件与生存条件,就想从田野走向工厂,靠这种动力启动了它的发展。在人们生活较贫困的环境下,这是很容易的,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光凭利益驱动,已渐渐不行了。有些人在富了之后,就干起了个体,脱离企业,因此,红豆集团感到,除建立职工与企业的物质利益共同体外,同时必须要以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理念,建立精神共同体,才能使红豆集团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越战越勇,越走越红,才能推动红豆集团迈向现代化、综合化、国际化的进程。

    二、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

       

    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马达坏了,公司出动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但是没有一个人能修复,福特公司只得另请高明。几经寻找,找到了坦因曼思,他原是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流落到美国后,被一家小工厂的老板看中并雇佣了他。
         
    他到了现场后,在马达旁听了听,要了把梯子,一会儿爬上一会爬下,最后在马达的一个部位用粉笔画一道线,写上几个字“这儿的线圈多了16圈”。果然把多余的线圈去掉,马达立即恢复正常。
         
    亨利·福特非常赏识坦因曼思的才华,就邀请他来福特公司工作,但坦因曼思却说:“我现在的公司对我很好,我不能忘恩负义”。
         
    福特马上说:“我把你供职的公司买下来,你就可以来工作了”。
         
    福特为了得到一个人才不惜买下一个公司,这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企业间的竞争就由产业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的竞争演变成了企业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应对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

    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耀庭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天下人才比比皆是,可以为红豆所用的顶级人才也不计其数,问题是那都是别人的人才。怎样才能把天下人才团结到自己的身边?

    乡镇企业普遍都有一个局限,那就是“一方水土用一方人”,这里面既有农民难以割舍的亲情、乡情,也体现出农民的狭隘意识。如果要把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就必须跳出农民狭隘的小天地,打破“一方水土用一方人”的局限,形成“一方水土养八方人”、“全球招才”、“竞争聘用”、“制度用人”的良好氛围。

    抢占人才制高点,以百万年薪向海内外招聘总经理。

    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绝对超前的举动。有着几重含义:

    一、以面向海内外的开阔胸襟与本土意识的强烈反差,打破一方水土用一方人的区域意识;

    二、以强烈的进取心,克服小富即安的惰性思想,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借外来人才的独立性,摆脱乡镇企业裙带关系;

    四、借助现代职业人的先进理念,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际理念接轨;

    五、由于这一策划的超前与唯一性,必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其广告效应是无与伦比的,这比投入几百万巨资做硬性广告的影响更深远,更迅捷,更全面,同时,它也是在职业精英圈内做了一个不是广告的大广告,它的招聘作用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仍会起作用!

    从古至今,人才都是决定民族兴亡、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人才的重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传统,也涌现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史书记载周公“一饭三吐脯,一沐三握发”,是说辅佐周武王的周公诚心对待来访的高人,一听到来访的通报,正在吃饭时,马上把正在咀嚼的饭吐出来,正在洗头时,也要把头发挽起来迎接客人,这种态度感动了天下的高人。周公自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说明了周公对人才的尊重,得到了人才就得到了天下。汉代开国皇帝刘邦也是善于使用人才的典范。刘邦身为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他经常考虑和着力解决的便是如何吸纳使用天下人才。在“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帝业”,夺取政权的实践中,他更深深体会到,人才是成败的关键,同样,他从秦王朝“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而导致政权丧失的教训中,更清醒地认识到,要巩固政权同样离不开人才。可以说,刘邦的成功史就是广纳人才、量才而用的最好佐证刘邦自己对使用人才也有清醒的认识,他在打败项羽,大宴群臣时说:“(张良、萧何、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当今世界,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谁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谁就能够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因此,企业间对招聘人才一事极为看重,从筑巢引凤到奖励汽车别墅,从“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原则,到打破地域、户籍、身份、档案等制约的优惠政策,各地、各企业为加快发展、引进人才采取了许多办法。但是,如红豆集团这样敢于为天下之先,把一次招聘人才工作当作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策划的事例还是前所未有的,这既取决于领导者的胆略,也是策划者抢占人才制高点思想的成功实践。

    经过周密策划,199511月,红豆集团在全国主要媒体登出一条石破天惊的消息:百万年薪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红豆集团总经理!一石激起千重浪,海内外为之震惊,数百名职业精英纷至沓来。经过重重选拔综合权衡,加拿大华人陈忠脱颖而出,其它十七位落选者也作为中高级职员充实到了红豆集团各重要位置。
       
    在公开招聘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向周耀庭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次招聘,你为什么把你的儿子周海江放在一边?”周耀庭坦率地说:“红豆集团要创世界知名企业,创国际名牌,不打破血缘观念和裙带关系,不跳出情感小天地,这个目标就无法实现。”

    当然,引进人才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不可能一“引”百了,还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营造人才创业乐业安居的良好环境、探索对优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路子,真正让优秀的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为红豆集团创世界知名企业,创国际名牌作出积极的贡献。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也只是红豆集团走向世界知名企业的重要一步,未来仍然任重道远。

    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活动,张鸿雁紧密参与其中,并为之撰写一篇篇系列通稿在海内外媒体发布,把活动引领到一个又一个高潮。

     

     

     

     

     

     

     

     

     

     

     

     

     

    三、红豆集团为国务院120家深化改革试点企业

     

    1997429,这对红豆集团来说是一个极有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红豆集团被国务院列入全国120家深化改革试点企业。6月,公司董事局主席周耀庭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受到李鹏总理的亲切接见,李鹏总理对红豆集团多年来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深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工作,对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至关重要。因此,国务院深化改革试点企业的工作从1991年就已开始,第一批选择了57家企业集团进行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19974月,国务院又第二批选择了63家企业集团进行试点工作,至此,国务院深化改革试点企业已达120家。

    国务院选择试点企业集团的范围是:

    一、适合集团发展,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行业;

    二、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企业集团或实力较强的外向型企业集团;

    三、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以国有企业为主,同时考虑具备条件的其他所有制企业。

    国务院选择试点企业集团的主要条件是:

    一、已经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企业集团,或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正在筹备组建的企业集团;

    二、  企业集团在资产规模、生产经营、出口创汇和对国家的贡献等方面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行业中名列前茅。母公司是工业企业的,一般应为特大型企业;

    三、企业集团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经营管理制度比较健全,领导班子素质较高;

    四、  母公司不承担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

    国务院选择试点企业集团是要达到以下主要目的:

    一、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关键行业中形成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发挥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

    二、本世纪末,大型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建立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

    三、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连结和带动一批企业的改组和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率和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实现政企分开。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经济联合,增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

    国务院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深化改革的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基本达到了试点的目的。主要表现在:进行了以资本为联结纽带、理顺企业集团内部关系的探索;扩展了企业集团功能,壮大了集团实力,初步形成了一批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对促进结构调整和提高规模效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深化了企业集团内部改革,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试点,对全国企业集团的建设、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红豆集团作为乡镇企业,列于国务院深化改革试点企业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中国的改革发展史中,乡镇企业无疑是可以重彩浓墨书写的一章,而在中国乡镇企业中,以苏南乡镇企业发展为主的“苏南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在“苏南模式”中,红豆集团无疑是佼佼者,它在引领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乃至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示范作用有目共睹,这也是国务院选择身为乡镇企业的红豆集团为深化改革试点企业的重要原因。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乡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

    红豆集团积极有效探索公有制经济的新的实现形式,坚持并发扬新集体经济的“红豆模式”,这是在改革与探索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完全符合江泽民关于集体经济的重要论述。

    周耀庭认为:“红豆集团率先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既顺应了市场经济的需求,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了党和国家提倡和鼓励发展的新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同时,红豆又因此而步入了股份制——新集体——公有制经济——我国所有制经济结构的主体范畴”。同时明确了红豆集团坚决不搞个私经济,坚持走集体经济的道路的企业方针政策。

    红豆集团过去实行的是“人人都有,平均所有”的旧的集体经济,1992年,红豆淘汰了这种体制,实行“大家都有,不等所有”的新集体经济,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既顺应了市场经济的需求,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了党和国家提倡和鼓励发展的新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同时,红豆又因此而步入了股份制——新集体——公有制经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主体范畴。

    红豆集团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的新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的新集体经济,更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因为新集体经济既能为股东多创效益,又能培养发扬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股份制“股”了民心。
         
    新集体经济的主要优势是:在劳动合作基础上的资本合作极大地调动了所有劳动者的积极性。新集体经济同时凝聚了人心,让劳动合作的劳动者与资本合作的劳动者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使管理者既是投资者又是劳动者,这样既解决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又激发了所有劳动者的原动力。

    新集体经济还可以创造出规模经济,避免短期行为;创出名牌,培养人才,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弘扬企业文化,对内提高企业的亲和力、凝聚力,对外增强企业的扩张力、竞争力。而且有了新集体经济的优势,能够建立企业航母,在市场经济中能够抗风浪。譬如红豆建立的母子公司制,一个集团公司,九个子公司,八十五个工厂,这其实就是一个新的集体经济的模式。而有了规模,在决策管理上,又可以群策群力,发挥科学的集体领导。红豆集团实行民主管理可以说也是体现新集体经济优势的一个典范。

    在实践证明,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新集体经济有着更大的可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空间,它可以使红豆的发展经久不衰,走向更加辉煌。

     

       
         

     

     

    四、研读《三大战役》与《三国演义》

     

    张鸿雁在江苏师范大学读书时,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是坐落在凤凰山东麓的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张鸿雁常常站在淮海战役指挥者塑像前沉思,他对当年的金戈铁马、战场鏖战心随神往。家乡这块土地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各路英雄在这里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悲壮的历史大剧。

    张鸿雁在红豆集团负责宣传工作,工作之余,张鸿雁最喜欢的就是研读《三大战役》与《三国演义》,一是他的英雄情结没有减退,二是张鸿雁觉得《三大战役》与《三国演义》与企业营销、品牌战略都有着相通的地方。特别是诸葛亮的谋略令张鸿雁十分赞叹与推崇。

    在张鸿雁的眼中,“三大战役”既有每个战役的特点,又是一个整体,出自一个完整的战略决策。

    三大战役每个战役都有各自的特点:辽沈战役是先打锦州,截断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淮海战役是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平津战役则是采取分割包围就地歼灭的方针,围敌于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等地,切断敌西逃南窜的去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从全国战局着眼,对三大战役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出了整体规划。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敢于进行宏大的战略构想,准确作出大决战的战略决策:

    当时,就全国军事力量对比而言,国民党方面仍然占有较大的优势。但是,解放军经过两年内战的洗礼,已具备进行大规模运动战的基础,积累了打城市攻坚战的经验,同时在军队人数、武器装备、战斗力上都有较大的提高。解放区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大后方巩固,解放军得到人民群众的强烈支持,民心可用。而此时的国民革命军由于“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士气低落、军队人数降低、战斗力下降,国统区的人民群众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不断高涨,民心已失。综合以上几点,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和党中央看清形势,进行宏大的战略构想,准确作出大决战的战略决策。

    二、放眼全局,注重战役间的协调配合:

    三大战役是大决战的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进行辽沈战役时,及时切断东北之敌通往关内的惟一通道,把敌人封闭在东北地区加以歼灭,以防止东北之敌南逃入关内,增加平津及华北战场的压力。在淮海、平津两战役进行中,相互协调、配合的战略思想更加明显,在淮海战场上的敌人已被分割包围完毕,可以展开全面进攻及全歼的时候,却停下了进攻的步伐,使敌方难以下决心将华北战场的兵力南撤,待平津战场完成对敌人的切割、包围,截断了南逃西窜的路后,淮海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才对被围困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

    三、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战略方针:

    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战略方针,是战役取得胜利的保证。毛泽东针对三大战役各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的战略方针也各不相同,在东北战场上,针对国民党兵撤东北的企图,制定的是“关门打狗”的战略方针;在淮海战场上,制定的是“中间突破”加以各个就地歼灭的战略方针;平津战场上,为了防止敌人南逃或西窜,制定的是先切断敌人东西两头退路然后再逐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

    战略构想、战略决策,对于经济战场上的企业也同样极为重要。企业的战略决策就是站在全局的高度、长远的角度,纵观各种变化的要素,经过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而确定正确的方向和作战模式。红豆集团塑造民族品牌,做百年企业,这就是红豆的战略构想,开拓创新,走自主名牌的道路,这就是红豆的战略决策。

    企业要实现战略构想,用人之道极为关键。张鸿雁研读《三国演义》时,就得到许多启示,尤其在用人之道方面,更是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包含着丰富智慧和谋略的杰作。现代社会虽然环境与三国时期不一样了,但书中所写到的用兵之道、用人之道还是有着相当高的实用价值。对于一个企业领导者而言,读《三国演义》不但可以把攻战谋略之道用于商战之中,更可以把三国时期领导者们不同的用人之道用于经营管理之中。

    三国时期众多的军事集团中,曹操、刘备、孙权都是杰出的领导人,他们知人善任,选贤用能,终于在这场反复无常的斗争中站稳了脚跟,并且发展壮大起来,成为雄霸一方、鼎足而立的三个国家。他们兴起和强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怎样用人的过程,要探求他们兴起和强大的奥秘,就得从探求他们的用人之道入手。

    首先,曹操用人,不以地位高低论取舍。在温酒斩华雄桥段,董卓部将华雄英勇无敌,诸侯盟军的多位大将宰落马下,在无人可敌华雄的情况下,平原县令刘备手下马弓手关羽大呼:小将愿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大佬们因关羽是一马弓手而不能容忍他乱言”,只有曹操,能力排众议,让关羽出马,给了关羽一个试才的机会,使英雄脱颖而出。

    曹操在用人方面还颁布了一条重要命令:惟才是举令。凡是有才能的人,都予以重用。由于这一命令的颁布并付诸实施,天下贤士争相归附。如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刘晔、吕虔、程昱、满宠、毛玠等名士尽归曹操。这些人后来都一直跟随曹操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为曹操出谋划策,成为曹操的得力谋士曹操还重用了先后前来投靠的猛将乐进、李典、夏侯渊、曹仁、曹洪于禁、典韦,这些将领后来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成为曹操攻城掠地、镇守边关的得力战将,为曹魏政权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

    由于曹操采取了正确的用人策略,于是笼络了大批人才,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在这场较量中,就最先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威镇山东镇东将军

    纵观孙权的用人之道,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就是敢于大胆起用新人。孙权任用周瑜破曹操于赤壁之时,周瑜不过二十几岁,人们呼为周郎;周瑜死后,孙权又任用鲁肃接管军国大事,使曹操不敢正眼觑江南;鲁肃之后,吕蒙接任,也是少年英俊,才华横溢,败蜀汉五虎大将之首的关羽于荆州,为东吴夺回了这一战略重地;后刘备起倾国之兵伐吴,报杀弟之仇,孙权更是大胆起用白面书生的无名小辈陆逊,陆逊风流儒雅而韬略滿腹,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于猇亭。由于孙权采取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用人策略,使东吴在这场斗争中人才辈出,后继有人,没有出现蜀汉类似的人才危机。在这一点上,东吴显得比蜀汉棋高一着,筹高一等,确实是一条宝贵的经验。

    刘备善于笼络人才,也善于运用人才。刘备用人坚持了一条重要方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他要在实践过程中对人才进行一番考察后,然后才委以重任,即使是诸葛亮也不例外。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对他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考察后,博望坡用兵时,才把指挥大权全盘交给了他。刘备兵败猇亭后,白帝城托孤时,在诸葛亮面前评价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就是建立在长期实践考察的基础上的。

    诸葛亮是张鸿雁最欣赏的一位三国人物。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使穷途末路的刘备绝处逢生,并且据荆州向外扩展,一举取东西两川,开创并巩固了蜀国基业

    诸葛亮不仅谋略过人,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善于从人的“志”、“变”、“识”、“勇”等几个方面来考察识别人才,这对现代的企业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所谓“志”,是指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人们是用思想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对大是大非问题的看法也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只有具备坚定的信仰,才能不怕困难、不惧艰辛,也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了解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就得了解他的立场、观念和志趣。

    所谓“变”,是要专门考察对方的应变能力。在诸葛亮看来,在诸多智能因素中,应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当今社会,“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一个领导者面临的形势、问题和情况瞬息万变,一些突发事件对领导者的应变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具备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才能担当重任。  

    所谓“识”,是要考察对方的学识、见识。向对方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让他思考相应的计策,看他的谋略是否深远,看他的见识是否独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些毫无计谋、遇事便束手无策的人,即使有心为上级解愁,为百姓排忧,也终究力不从心,无法左右大局。只有那些善于从战略上考虑问题、从战术上处理问题的人才,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切实的好处。

    所谓“勇”,是看一个人在逆境有没有一往无前的勇气。诸葛亮在重用一个人之前,常常人为地创造一个逆境,观察对方是否具备足够的勇气。一个没有坚持真理的勇气的人,一个面对困难畏惧退缩的人,不可能惩恶扬善,也不可能为了企业的利益、百姓的利益勇往直前。

    古人云:无古不成今《三国演义》,不难人才问题是一定阶级、一定社会集团应该首先解决的大问题。魏、蜀、吴三国解决好人才问题时期,就兴盛、繁荣;一旦发生人才饥荒,就衰败、灭亡。人才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无论哪一个朝代、哪一个阶级、哪一个政治集团,都不能不把人才问题提到战略策略的高度来加以重视。无论是对一个国家,还是对一个企业,我们可以断言:兴,人才;亡,人才

    在张鸿雁的人才观中,还有一类人也是必不可少的人才,那就是朋友。

    人们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必然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地位,这就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

    张鸿雁在红豆集团任宣传部门的负责人,经常要和社会各界的人士交往,特别是和北京许多部门和机构打交道时,结缘了许多朋友。

    张鸿雁和朋友交往,遵循了几个原则:

    一是真实,你就是你自己,不去刻意做作地装出其他一副样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信任。而信任的最本质基础就是表里如一,一个真实的人。

    二是诚实,以对方能听得进的方式,告诉他所需要知道的事情。不承诺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让别人对自己产生不切实际、无法满足的期望;不随口应承、大包大揽。做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三是体谅,在找到朋友办事的时候,并不一定都能十分顺利,朋友可能会有他的难处。古希腊哲学家斐洛曾说过:“要仁慈。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在经历一场艰辛的斗争。”因此,一定要真正设身处地为朋友着想,要能体谅并理解他们的感受。

    四是守时,时间对绝大多数人都是十分宝贵的,通过守时、高效、迅捷的行为,节省他人的时间,这实际上是送给朋友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五是乐于助人,这并不一定表现在大事情,重要的场合,随时随地都可以帮助到别人。应该养成一种习惯,哪怕是为别人开一下门,主动替拍合影的陌生人揿一下快门。小事情可以造成大改变,许多小事情累积起来,就可以形成天翻地覆的改变。

    正是张鸿雁真诚待人,善于交友,许多工作上的同志,都成为他的好朋友,比如:马传景、时任求是杂志社经济部主任  现任国务院工交贸易司长;陈泉涌、时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现任科技日报总编;朱庆、时任光明日报社苏南记者站长,现任光明日报出版社长;郭孟倩、时任团中央青农部长,现任全国工商联组织部长、党组副书记;陈进才、时任新华社了望杂志社策划中心主任;周建豪、时任农民日报经济部副主任;李和平、时任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部主任;管金竹、时任中国乡镇企业导报社长,还有萧力伟、曹刚、黄迥青、刘强、陈爱军……

     

     

     

     

     

     

     

     

     

     

     

     

     

     

     

     

     

     

     

     

     

     

     

     

     

     

  • 第一节、第六章 塑造民族品牌:红豆(二)   [ 返回主目录 ]   最后一节、第六章 塑造民族品牌:红豆(二)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杂志约稿
   

人人文学

运河杂志

人民文学

新诗百年

中国网络作协

大悟山

新书推荐

中国诗人

中华女子

文学评论
友情链接: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中国艺术品交易平台
中国人人网艺术频道   人人论坛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微信:18001145010   QQ 1009068986 创作群195592079(已满) 中国网络作家联盟群136849320 ;
  • 版权所有:  『 网络作家网』 网络支持: 中网协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