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多年来被视作诺贝尔文学奖有力竞争者的丹麦著名女诗人英格·克里斯滕森(IngerChristensen)于1月2日在哥本哈根去世,享年73岁。
多年来被视作诺贝尔文学奖有力竞争者的丹麦著名女诗人英格·克里斯滕森(IngerChristensen)于1月2日在哥本哈根去世,享年73岁。
克里斯滕森被公认为丹麦最重要的实验诗人,在她最著名的诗作——写于1981年的《字母表》(Alfabet)中,克里斯滕森运用了斐波纳契数列,完成了从字母a(abrikostraerne,杏树)到n(nat,夜)的一组序列。
在斐波纳契数列里,每一个数等于前面两数之和,例如0, 1,1,2,3,5,8,13,21……音乐和诗歌中都有类似运用。
克里斯滕森在其《字母表》中,第一个字母写了一行,第二个字母两行,第三个三行,第四个五行,以此类推:
1
杏树存在,杏树存在
2
欧蕨存在;以及黑莓,黑莓
溴气存在,以及氢气,氢气
3
蝉存在;菊苣,铬,
橘树;蝉存在;
铬,松,柏,小脑
4
鸽子存在,做梦者,以及玩偶;
杀人者存在,以及鸽子,以及鸽子;雾,二氧芑,以及日子;日子存在,日子和死;以及诗存在;诗,日子,死……
原诗每个章节,皆以首字母相同的名词构成。由于英语与丹麦语的亲缘关系,该诗英译尚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这一特性。
《字母表》是一首诗,也是一部诗集。第一部分的一行占去一页,第二部分的两行亦占一页,此后纸上诗句逐渐增多,连同诗中那些黑色的词汇,如化学物质、可以疯狂蔓延的蕨类、“死”,令读者的压迫感不断戏剧性地增强,一页高过一页。“枪存在”,“枪和悲号的女人们,挤满/如同贪婪的猫头鹰存在”。到了字母h的部分,则出现了“半死”和“饥荒”。此后虽也有“爱存在”,它带来的悲伤却多过温暖。继而“原子弹存在”,长崎的死者,“氢弹存在”……“没有更多/可言;我们杀人 / 多过所知 / 多过所感;没有更多 / 可言; 我们仇恨;没有更多……”
英格·克里斯滕森生于1935年1月16日,1962年出版首部诗集《光》(Lys),此后出版了《草》(Graes,1963)、《它》(Det,1969)、《四月的信》(BreviApril,1979)、《字母表》(1981),以及《蝴蝶谷》(Sommerfugledalen,1991)。在这些作品中,除数学之外,她也从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和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的作品中得到灵感。
1994年,瑞典学院向克里斯滕森颁发了有“小诺贝尔”之称的北欧文学奖,此后14年,她几乎年年被看好能更进一步赢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至死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