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贪官诗人”与文学的权力寻租
鹤壁“10·3”特大矿难发生前几天,时任鹤壁煤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李永新还在北京用公款召开个人的新书发布会;“中国诗歌万里行———齐河放歌”创作采风活动巨额费用由当地政府埋单,县委书记李凤臣作品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高规格召开
□阎延文
2010年6月19日,新华网等各大媒体以显著位置报道:河南安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李永新被双规,据传其曾受贿掩盖矿难真相。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落马安监局副局长李永新,还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煤矿文联副主席”……更鲜为人知的是,鹤壁特大矿难发生前,李永新正在北京召开新书发布会,把玩着用鹤壁工人血汗钱买来的文学桂冠。<
矿难之际用公款开新书发布会
2005年10月3日,河南鹤壁煤矿特大矿难震惊全国,34名工人死亡,19人终身重残,53个家庭的幸福瞬间被毁灭。鲜血淋漓之中,时任鹤壁煤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李永新为了掩盖事故真相,“收买贿赂调查组成员,并向时任河南省安监局原局长李九成贿赂50万元,以求庇护。……此事在李九成的案卷材料中亦有提及”。
鹤壁特大矿难后,李永新摇身一变,竟成为河南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其官场“摆平”手段,可见一斑。然而,“早在2009年8月,关于李永新的举报材料就开始在网络流传,相关材料称其存在隐瞒亏损、受贿、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一些材料还指向2005年10月3日,鹤煤集团二矿发生的特大死亡事故。”
值得追问的是,2005年鹤壁特大矿难发生之际,身为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李永新,到底在哪儿?他在干什么?
据中国作协官方网站2005年9月29日报道:“由中国诗歌学会与鹤壁煤业集团公司、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鹤壁杯·首届全国诗人作家书画展’于2005年9月26日在京开幕。李永新诗集《醒悟即财富》首发式同时举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吉狄马加和鹤壁煤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永新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也就是说,鹤壁“10·3”特大矿难发生前几天,李永新还在中国作协的现代文学馆,用公款召开个人的新书发布会,享受文学界大腕们的超级吹捧,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大诗人。
贪官是怎么成为诗人的?
李永新的落马令人联想起另一位贪官诗人———李凤臣。2009年1月,由新华网、中国网等评选的“2008文坛最牛作家”揭晓,“贪官作家”李凤臣高票上榜,被媒体称为“史上最牛贪官诗人”。然而李永新的落马,似乎要打破李凤臣的最牛记录了。假如让李永新PK李凤臣,究竟谁是“史上最牛贪官诗人”?论作协头衔,两人不相上下,都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论行政级别,李永新是正局级,而李凤臣是副局级;论金钱,李凤臣任职的齐河县是贫困县,财力有限;而李永新曾执掌的鹤煤集团是国家500强著名企业,财大气粗。
除此之外,李凤臣和李永新这两位“贪官诗人”,在很多方面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两个贪官都戴着“书记”的官帽,顶着“诗人”的桂冠。李凤臣和李永新都是中国作协力捧、迅速蹿红的贪官诗人。李凤臣的惊人之举,是在2005年5月至2006年9月一年中,用公款出版了七本诗集,迅速成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诗刊》、《人民文学》理事……被捧为“李凤臣模式”、“诗坛神话”。就在他东窗事发前,2006年4月,中国作协还为他庆贺五十大寿,特意召开他的《天命集》座谈会。
与李凤臣如出一辙,李永新也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在2004-2005年短短两年间,只写过几首打油诗、未发表过任何作品的李永新,突然火爆崛起诗坛,其作品屡登《诗刊》等国家级名刊;其作品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高规格召开,中国作协官员和京城文坛大腕蜂拥捧场,称颂李永新诗集为“总结人生法则的百科全书”。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在贪官诗人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时,无数创作颇丰的诗人,笔耕十年二十年,却连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三五句作品都难。要想加入中国作协获得荣誉称号,更是难于上青天。对这种反常现象,李凤臣的解释最透彻:“一个优秀的诗人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县官很难;但一个优秀的县官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也许并不特别难。”
文学界的权力寻租模式
两个贪官诗人都曾利用手中权力资源,举全力“玩”诗歌。2005年8月5日至7日,应李凤臣邀请,中国作协所属中国诗歌学会在齐河县举行了“中国诗歌万里行———齐河放歌”创作采风活动。8月6日,中国诗歌创作基地在齐河县正式挂牌。亲自组织,活动异常隆重,巨额费用全部由当地政府埋单。
而早在李凤臣之前,2005年4月9日,“鹤壁·中国诗人之家”揭牌采风活动就已在鹤壁举行了。“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吉狄马加和鹤煤集团董事长李永新,共同为‘鹤壁·中国诗人之家’揭幕。”如果说,李凤臣是“举全县之力‘玩’诗歌”,李永新则是“举鹤壁全矿之力‘玩’诗歌”。不同的是,李永新的这次揭牌比李凤臣还早4个月,并且还以集团党委名义下发文件,大张旗鼓,可谓玩得更猛。
以官员身份通过权力运作,变身为诗人、作家,附庸风雅,落马前都屡遭举报,却屡屡咸鱼翻生。“贪官诗人”介入文学界的这种权力寻租模式,的确耐人寻味。如果说,一个李凤臣的出现尚属偶然,那么,2009年一年就有6位曾加入中国作协的贪官获刑,就绝非偶然了。今天,李永新落马再度敲响了文学界反腐倡廉的警钟:贪官诗人的井喷式爆发,究竟说明了什么?揭示了文学体制的哪些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