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外国文学 >> 诺贝尔奖 >> 诺贝尔奖把日本变成了中国的标杆
  • 诺贝尔奖把日本变成了中国的标杆
  • 来源:南方网 作者: 林红兵 日期:2010/10/12 阅读:3836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人消费诺贝尔悲情剧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诘问: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科技?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日本人走过、正在走的道路恰恰是我们必须要走的,坚定地选择这条道路也许才是民族自觉的开始。

    像一场豪华的宴席,诺贝尔奖在每年中国人国庆稍后隆重推出,似乎是为了特意提醒“东方的醒狮”——你们离西方精神的顶峰还差得很远呢。诺贝尔奖本来就是怪物。奖项有物理、化学等却没有科学最基础的数学;一大堆科学奖项中莫名其妙混入一项文学奖,个人的爱好、偏见也有战胜世界标准的时候。一百多年来,它一直维持着独一无二的被视为文明标杆的高度,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是西方精神贵族传统的延伸,即使到了后现代的今天它所代表的价值观依然无人能撼动。

    尤为让中国人难以接受的是,一水之隔、视中国为对手的日本人今年又有两位获奖,屈指算来新世纪以来日本获奖者已过两位数,多少有点砍瓜切菜的味道。得奖已成日本人常态,而中国还在为具体有没有人得过诺贝尔奖、有多少人得过奖纠结不已。日本有着中国类似的现代化使命。二战后,日本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对西方的技术模仿阶段,积极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自身努力开发应用技术。1995年,日本明确提出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作为基本国策,开始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开发基础技术。2001年日本更是提出要在21世纪头50年里培养30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照目前的速度来看,目标完全可以超过。可以说,日本近年来频出诺贝尔奖得主与日本长期以来重视科学技术密不可分。

    这是一条靠近西方科学主流轨道的路。中国也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才有“863”、“973”计划,但中国速度太慢了。体制因素、教育基础、科技环境、人口素质都可能被视为罪魁。“钱学森模式”今天还为人津津乐道。也可能有人指责中国闷声“崛起”,陶醉于模仿、产业转移带来的“奇迹”,长远利益、长远规划并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之内。获得诺贝尔奖次数的差异体现了中国和日本与西方距离的真正差异。四大发明是西方对中国的误读,直到今天科学精神也不是中国的传统,工具化、权力化、利益化才是当下科学的真正角色,否则方舟子也不会变成一呼百应的英雄。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的迷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的功名意识,前不久刚倒掉的“中科院准院士”肖传国的人生目标不就是诺贝尔奖吗?至于诺贝尔遗嘱中所倡导的创新精神和理想主义在中国始终是异类。

    有人指责诺贝尔奖种族歧视、政治偏见和文化隔阂,这显然不是中国名字没有出现在获奖名单中的主因。今天就是让中国人自己评估计都不好意思把奖发给自己,自己国家的科技大奖还经常空缺呢,国家文学奖更是变成主旋律的独唱。

    诺贝尔奖是中国人的天鹅肉,这块天鹅肉很大意义上指的就是文学奖。日本的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先后获奖,村上春树离诺贝尔文学奖也很近,足以证明日本文学的地位和成就。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是现代日本文学的两极。前者是是日本传统文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日本的“美神”。后者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品极具现代性和世界性。同样面对待传统和现代化两大课题,中国只有朱自清、沈从文等少数作家在川端康成的道路上走过,在大江健三郎的道路上曾经有中国80年代作家群,那是新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但他们没来得及长大就戛然而止。而中国文学剥去政治外衣后,能剩下的也就这些。

    对于现代文明来说中国是一个后来者,并且还有很多历史包袱。几年前,德国汉学家顾彬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舆论哗然,这至少说明世界对中国文学现状的“评价不高”。在诺贝尔奖的“标准”里,作家需要有独立的价值观,不能为社会政治和现实所绑架。这也是《静静的顿河》和《日瓦戈医生》都能获奖的原因。而在现实中,中国文学只是商业和权力的自娱自乐,现实和历史的真相均不在视野之内。群“狐”无首,为什么中国文学没有领军人物?

    中国人精神很饥饿,也很封闭。有人说,中国人在精神上从来没有走出国门,对于诺贝尔奖的渴望,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自卑,他们需要得到别人认可,这种看法是偏颇的。面对诺贝尔奖巨大的荣誉和巨额的奖金,中国人至少已证明了智商没问题。笔者相信,中国人消费诺贝尔悲情剧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诘问: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科技?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日本人走过、正在走的道路恰恰是我们必须要走的,坚定地选择这条道路也许才是民族自觉的开始。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