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在线 >> 东西南北 >> 中国“70后”作家现状调查
  • 中国“70后”作家现状调查
  •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 舒晋瑜 日期:2011/1/29 阅读:4148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看“70后”:两头不靠也是优势

      在徐则臣看来,“70后”作家的写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惨”,“如果你看文学杂志,会发现他们还是当下中短篇小说的主力军。我不知道影响文坛的指标是作家的名声还是作品的质量,要按质量,我觉得‘70后’足可以信赖。我想随着年龄、阅历和写作心得的进一步积累,‘70后’中终会有一批作家成功跳脱出来,能在生活和超越之间拿捏好一个分寸,写出好东西来。”

      “70后”作家们在文坛闯荡多年,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在魏微看来也仍然是成长中尚未定型的作家。她表示很认可“80后”作家们,因为“我看他们也不都是市场化运作,这其中也有写得很好的,我在《山花》、《青年文学》、《天涯》上看过几篇‘80后’的小说,作者的名字忘了,文章写得很漂亮,只是这样的文章媒体不会去关注。还有我在网上也看过韩寒他们的访谈和言论什么的,我都觉得挺好的,多坦荡的一代人啊,有锐气,敢承担,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一定要作比较的话,先不说写作,我认为‘80后’是比我们更健康的一代人,更自由,也更有责任感。”魏微说,他们这一代或多或少是有点问题的,但这不是他们的错,成长过程中扭曲了,人不是很舒展。

      戴来倒觉得,“70后”曾经热闹过,现在轮到“80后”了,他们获得了更多来自于市场的关注。这是自然的规律,一茬一茬的,也有点像娱乐界,新鲜的,年轻的总会不断地冒出来。与此同时,“70后”也还在写,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们看取世界的眼光逐渐成熟,有些个有文学理想和职业精神的写作者会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与‘60后’比,‘70后’可能历史感少了些,但传统的包袱也少了,传统很伟大,但传统的力量过大,也会压死人,你可能永远都逃不脱历史、传统等等的五指山,这么看,‘70后’更自由一些。”徐则臣表示,两头不靠是“70后”的一个巨大的优势。与“80后”比,“70后”某一部分小脑不发达,市场意识跟不上,对文学而言不是坏事,少了喧嚣和浮躁,可以沉下来认真读书、思考、写作,宁静以致远。

      作家更多是要面向自己,而不是跟他人攀比。慕容雪村说,从来就没有一个“70后”作家俱乐部,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老一辈写出了一些好作品,可是能称得上大师的也没几个,我至少还读过几本经典,不会盲目自卑。“写作本来就不是什么功利的事,淡定从容不为俗世折腰慢慢写自己的就可以了。”慕容雪村说,他和马原、陈村、何立伟等前辈都有过不同程度的交往,没感觉有什么不可逾越的代沟;和更年小的写作者也是相见甚欢。他说,弗洛伊德和评论家喜欢从人的成长背景和年代来分析人的性格,甚不靠谱。我们生于文革中,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见识了中国变化最大的三十年,可这不能说明什么。“就我个人而言,没错,我是有很多问题,可我也有我的优点,对此我有自信。我不会盲目崇拜谁,也不会妄自尊大,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很幸运,我从不抱怨这个。”

      “除了踏实写作,别的不用太介意”

      面对一茬又一茬的新旧作家来来往往,徐则臣的内心平静坚定,那就是“关键是做自己”。文学在发展,每一代作家面对的世界不同,想法不同,表达的方式和途径必然也不同,除了在写作的优良传统和文学精神上需要向前辈看齐,在对新事物、新世界的理解上需要参照后来者,“我以为‘70后’该做的就是一意孤行,寻找属于自己这代人的最真实的世界和人心的可能性图景,寻找最合宜自己的文学表达方式。文学不是权宜之计。一代人的文学要想有大的发展,只能向前走,以进攻的姿态”。

      在别人眼里正处于创作高峰的慕容雪村,依然满心的焦虑:“我有时会想:都35岁了,还一事无成,天天混吃等死,这混到哪天是个头儿啊。至于写作,它只是我的工作,不能说明别的什么。每一代都会有几个作家留下来,成为经典,成为大师,更多的随时光而逝,寂寂无名。”他说,自己看得很清晰:我们大多数人都将属于被遗忘的一群,对此要有足够的平常心。不是谁都可以被上帝踩中脑袋的。“我以写作为生,所以要尽量写好,至于其他的,我管不着,也不想管。”

      刘晓刚说,自己写了十年,听到最多的话,是“你为什么不加入作家协会”。他说,在“圈子内”的一些“70后”作家,因为有稳定的制度和稳定的收入可以安心创作,但是这些恰恰可能成为消磨意志的东西,让人很难离开这个圈子;另有一些“70后”作家,因为还没有成名,单纯靠写作无法解决生存压力,不得不放弃写作;还有一些人,只有无休止的欲望,热衷于商业化运作……这种种的状况,怎么能出好作家?刘晓刚说,贾平凹的所有作品,都植根于陕南的山村,陈忠实在土院里一边养鸡,一边写《白鹿原》,写了6年。他们是像福克纳一样在打一口深井,今天的作家,还能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么?“‘60后’作家的沉静和反思还能让他们沉浸在精神的追求与自我的诘问中,但是‘70后’作家‘80后’作家,反省一下,他们还能沉浸在这样的精神世界里么?”

      “除了踏实写作,别的不用太介意。对于写作者来说,就像是靠天吃饭的农民,把庄稼种好才是他的本分。其他的,管不了,也没能力管。”戴来的话,有些宿命,却是真理。

    上一页 首页 [1] [2] 尾页 下一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