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为运河文化而歌
刘 洋
本来是写给运河文化节的,但密云县正月十五庙会事出,为安全起见,据说通州暂停搞大型集会了,因此也就改了题目。
运河文化是个大题目。大得就像一千余年、三千余华里的滚滚大运河,掬一捧水都是一首好诗。运河文化体现在运河沿线从古至今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在连卖小吃的、登三轮的、耍风车的都懂得向外人述说运河文化了,何况文化人呢?
正好我们有这么一块园地,任你播种,任你耕耘,眼瞅着长出一片片好景致来。
这期《运河》是改版后的第二期。第一期改得怎样,欢迎批评;这一期“运河流域”开篇《捧着爱情的鲜花走向坟墓》,是中国“情爱小说家”张宝玺洋洋洒洒笔下的又一篇力作。特别是它的结尾处出人意料,鲜花与坟墓––––灿烂的一闪,惊心的一颤。
张同吾的《放牧灵魂》一组散文,以诗人的语言,哲学的思考,带我们进入以色列民族沉重的历史与昂扬的现实;同时那平民视角的《真想当‘板儿爷’》,又可看出这位诗人兼评论家多彩的内心世界。
特别想向读者推介的是新人董文海的小说《清明雨》,在这里,手法、语言似乎都不重要了,当然我们不是不要艺术;而我们被它看好的是他那紧贴现实,写出普通农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民主意识火山般爆发的振奋!多年来中国文艺思想的探索,向内、向外写作主体、阅读受众的体验、历练纷繁,然而离开了我们脚下的土地,离开了社会金字塔的底层,象牙塔内、深闺绣阁中的小“我”,怎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认可?我们提倡深刻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
王风的小说《春去春又归》是浪漫主义的新山歌;彭乐山的组诗《心韵无声》是神经纤细的瞬间感觉;熊元义的评论《当前文艺批评的走向》不仅把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历程予以理性的爬梳,而且直接呐喊––––“关注平民、关注基层”;于腾龙的回忆录《我家与通州解放》则写出了民间版本的“安平事件”。
按历史风俗,运河该是举办开漕节的日子了,《运河》第二期也出版了。“谁不说俺家乡好”,好;“我的家乡并不美”,也许更现实主义。褒贬是买主。任人评说。不过,自己千万不能丢了好心气儿。
2004年2月16日于土桥
名誉主编 王梓夫
主 编 张宝玺
执行主编 刘 祥
编 委 王梓夫 张宝玺 刘 祥
刘姝平 张德金 王启会
张振生 彭仕强 刘兰亭
郑建山 刘康达 张凤军
余 莹
艺术总监 段志佳
美术设计 余 莹
文字校对 郑建山
电脑制作 杨艳欣
主办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本期编号 2004年第2期
总编 号 第40期
出版日期 2004年4月
准印证号 1999-L0492
印制单位 北京美通印刷有限公司
本刊地址 通州区北关环岛齐天乐园
邮政编码 101100
目 录
本期导读
01 为运河文化而歌 刘 洋
运河流域
04 捧着爱情的鲜花走向坟墓(中篇) 张宝玺
21 变革时代的情感画廊––––序《张宝玺作品评论集》 陈建功
散文之页
22 放牧灵魂(三题) 张同吾
27 随意(外一篇) 李瑞红
28 易水恋 运河情 王世友
28 运河生态园记 崔翁墅
艺苑新秀
29 清明雨(中篇) 董文海
40 初中生活的酸甜苦辣 郑奕然
小说画廊
48 春去春又归(中篇) 王 风
60 我是小黑狗(中篇) 郎桂林
67 Tina第一面 张 辉
诗歌星空
68 心韵无声(组诗) 彭乐山
69 冬天的音符(外一首) 林 野
69 梦中(外一首) 罗春梅
69 山里的歌 芙 蓉
70 足迹(外一首) 王子帅
70 多伦多之夜 琚 和
70 故乡通州(外二首) 石 奇
通州写真
71 青铜器复制大王李万祥 孟宪良
75 警官任国斌的摄影绝活儿 高克芬
文学论坛
78 当前文艺批评的走向 熊元义
81 木子美现象的哲学分析 刘福田
文史一家
84 漫评《通县志》 梁滨久
85 我家与通州解放 于腾龙
民间话坊
92 走私文物追缴记 周 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