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通州
“曹雪芹墓石展”揭幕暨新闻发布会纪要
本 刊
为使广大红学爱好者一饱眼福,北京市通州博物馆即日起举办“曹雪芹墓石展”。地处北京市通州区古运河畔的张家湾古城闻名遐迩,该城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时为保卫漕运而抢筑,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家湾一名即来源于元代万户侯张瑄督海运至此,此地曾为古代大运河北端重要军事城池与漕运及商客码头。史载《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上曾于此开设当铺,置有典地六百亩,城内花枝巷等生活原景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曹公諱霑墓”刻石于1968年冬在该城西侧曹家坟出土,墓石高110厘米,宽40厘米左右,厚11厘米左右;材质为普通青石,做工粗糙。中间纵刻“曹公諱霑墓”五字,左下角刻有“壬午”二字,“午”字有残。该石为研究曹雪芹病故埋葬地点与时间提供了实物线索。由于多种原因,该石未能公开展出。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通州新城的定位,通州区文化委员会决定全面挖掘区内悠久历史与灿烂的运河文化,经过精心筹划与布展,通州区博物馆将长期举办“曹雪芹墓石展”,以满足广大红学爱好者的心愿。展陈共分“曹公諱霑墓石”等四个部分,设计展板16块,同时佐以大量历史资料,对该石出土予以全面说明。著名红学家冯其庸为“曹雪芹墓石展”书写展题,该展亦是纪念通州建置22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时间:2006年1月25日上午 地点:通州博物馆
赵俊臣(主持人,通州区文化委员会党委书记):“曹雪芹墓石展”揭幕仪式现在开始!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曹雪芹墓石展”,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为期一年的精心筹备,今天将正式对外开展。此次展览是庆祝通州建置22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目的是为了展示通州运河文化的丰厚底蕴,丰富通州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参加今天揭幕仪式的领导有:通州区委副书记张文山,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秀余。参加今天开幕仪式的还有: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分社、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京郊日报、市场信息报、首都建设报、通州电视台、通州时讯报等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的开展仪式共有四项内容,下面进行第一项,请通州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杨根萌同志介绍“曹雪芹墓石展”筹备布展情况。
杨根萌(通州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你们好!在通州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为期一年的精心筹备和布展,“曹雪芹墓石展”于今天正式对外开展。在享受这份收获与喜悦的同时,向大家简要介绍“曹雪芹墓石展”筹备布展情况。2005年是通州建置2200周年,为了庆祝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也为了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为老百姓提供更为丰富的展陈内容,通州区文化委决定筹办“曹雪芹墓石展”。众所周知,该墓石自出土以来,在社会乃至世界红学界引起了极大轰动,红学家们纷纷争相目睹,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墓石始终没有向社会公开展出。2005年年初,区委、区政府为弘扬漕运文化,全面展示运河两岸文化底蕴,决定在通州建置2200周年及曹雪芹先生诞辰290周年之际,向社会隆重公开展示。通州文委为了让更多观众目睹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特抽调了文博系统业务能力强的专家和骨干,对该展览进行了积极的组织与筹备。通过走访和调查,搜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和素材,经过精心准备、制作与布展,于今天正式对外展出。此展得到我国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老先生的亲切关注与大力支持,冯老特为“曹雪芹墓石展”题写了展题。展陈共设有“曹公諱沾墓石”等四个部分,展板共计16块,同时配以当时出土情况的历史资料等佐证,来证明该墓石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因年代久远、人员变迁等原因,资料尚有欠缺,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赵俊臣(主持人,通州区文化委员会党委书记):下面进行第二项,请原通州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周良先生介绍曹雪芹墓石出土情况。
周 良(原通州区文物管理所所长): 北京之东、通州之南、潞河之畔,张家湾名闻古今。清代康雍之世,曹雪芹祖上曾于此处开设当铺,且有旗地六百亩,为南去北来必经之地。古代中国,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红楼梦》此部非凡作品居于艺术之巅,至今享誉全球,我们为有这样一部杰出巨著与这样一位天才作家而由衷骄傲自豪。世界人民怀念曹雪芹,我国人民也应该纪念曹雪芹。但在何时何处举行纪念活动,由于红学界对其生卒未定,对其葬地不明,因此一直未能进行。一九六八年冬,张家湾城西曹家坟耕地内出土之“曹公諱霑墓”刻石,自面世以来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万民额手称庆。然而个别人不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能以历史科学态度对待此石,或抱残守缺,坚持己见,或乱读者耳目,诬真为伪,影响十分恶劣。为使关心此石者鉴赏实物,明悉事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推动此石之研究持久深入,同时为促进提高文物保护意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今特举办此一展览,以证明此石是一件举世无双之珍贵文物,是曹雪芹病故葬埋年份与其确切墓地之最可靠见证。“曹公諱霑墓”刻石已经轰动全国,并将轰动全世界。适应此种形势,集多数专家之鉴定意见与研考成果,综合之,分析之,方得举办此展览。以不可抹杀之事实,不可忽视之史料,不可肢解之论证,雄辩有力地表明,刻石乃是一件举世无双、尤为珍贵之历史文物,对红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然而争论不可避免,不同意见总要发生,但只要抱着科学态度,使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认识终会趋于统一。敬请各位不吝赐教,以改正缺点,纠正错误,充实提高此石展览,更好发挥其教育作用。
赵俊臣(主持人,通州区文化委员会党委书记):下面进行第三项,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秀余讲话。
张秀余(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各位领导、同志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和你们一样,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因为我们就要见证一个不平凡的历史时刻——社会各界企盼已久的“曹雪芹墓石展”,正式向全社会开放。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保护“曹公墓石”而付出各种艰辛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为纪念通州建置2200周年,也为纪念曹雪芹先生诞辰290周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关怀和指导下,我们在这里举办“曹雪芹墓石展”。众所周知,曹雪芹先生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小说家。他创作的宏篇巨著——《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高峰,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红学家和考古专家们的考证,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也就是负责保证宫廷绫罗绸缎的供给工作,经常要从江宁沿运河护送丝织品回京。曹雪芹曾在通州的张家湾地区生活过,《红楼梦》中很多场景是以张家湾码头为原形而创作的。从曹雪芹的身世和经历我们不难发现,通州深厚而开放的运河文化底蕴曾给曹雪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同时曹雪芹作为一代文学巨匠,《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他的作品和他的精神为运河文化增添了耀眼的光芒,并且影响着一代代运河人。无数文学爱好者仍在孜孜不倦地朝着文学艺术新的高峰攀登。我们欣喜地看到,在通州已涌现出一批在中国当代文坛很有地位的文学大家,通州也被誉为“中国文学之乡”。如今通州运河的儿女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弘扬运河文化,建设北京新城区,使我区的文化艺术事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通州新城规划中,区委、区政府提出要把通州建成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在通州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审议稿)中,又明确提出要加大文化事业建设力度。我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宏伟规划,我区的文化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最近,我区文化界喜事连连,六天前,通州运河赏石艺术馆开馆。今天,又在这里举行“曹雪芹墓石展”,三天后就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春节。在这里我预祝大家春节愉快,万事如意。祝通州区文化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谢谢大家!
赵俊臣(主持人,通州区文化委员会党委书记):下面进行第四项,请通州区委副书记张文山和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秀余,为“曹雪芹墓石展”揭幕。
赵俊臣(主持人,通州区文化委员会党委书记):我宣布“曹雪芹墓石展”揭幕仪式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及嘉宾参观“曹雪芹墓石展”。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整理人任德永、照片提供任德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