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葡萄
于腾龙
当我走进西集镇于辛庄村白明霞家的葡萄园时,不禁为之一振,惊讶不已。明代《金瓶梅》作者笑笑生曾有过这样描写葡萄的美文:
四面雕栏石甃,周围翠叶深稠。迎眸霜色,如千枝紫弹坠流苏;喷鼻秋香,似万架绿云垂绣带。缒缒马乳,水晶丸里浥琼浆;滚滚绿珠,金屑架中含翠渥。乃西域移来之种,隐甘泉珍玩之芳。端的,四时花木衬幽葩,明月清风无价买。
所不同的是:笑笑生描写的是庭院葡萄,属古老的栽培方式;而我所见到的则是一大片葡萄园,足有十多亩,采用的却是科学种植技术。
一排排水泥桩整齐地排列着,水泥桩用三四道8号弹串联起来;随着葡萄枝蔓生长,从低到高,一道道地用细绳、布条之类绑枝蔓于铁弹上;生长到一定高度,齐刷刷地打尖;枝蔓经修剪,不枯不漫,疏密得当。放眼望去,枝青叶绿,形态各异,蔚为壮观。
盆栽葡萄才是最令我惊奇赞叹和醉心的!
盆栽葡萄棚里的葡萄属反季节种植,反季节收获,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它们仿佛一尊尊工艺品,文雅而活泼地展现在我的眼前。看那直径50公分的盆内,一串一串红里透黑、黑里透红的“黑提”、“红提”品种的葡萄珠子散发着阵阵清香,真忍不住流下口水。
随着白明霞顺手摘下的一串葡萄给我,我放一颗于口中,“忒甜,忒甜!”我真不知怎样表达那四溢芳香的喜悦了。
白明霞的葡萄园原来是生产队的场院,她承包下来后种麦子、玉米,后来才种的葡萄。头二年投资垫底,第三年挂果见回头钱,去年是挂果旺年,由于品种新,口味佳,卖了好价钱。我说:“你种葡萄发了!”
白明霞说:“去年就收回了投资,还赚了三四万元。”
“你真有两下子呀!”
白明霞说:“这多亏了杨老师,要不是他的技术指导,我哪有这样的成果。”
“杨老师是谁?”杨老师是市农科院的葡萄种植专家,是他完成了科技和农村、农民的结合,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
白明霞认为,杨老师的盆栽葡萄适应了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需要,同时也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但要品味新品种葡萄的甜美,还要用它来美化居室、美化环境。你想想,如果家家客厅里、阳台上,或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里都摆上盆栽葡萄,那不是如同回到了农家小院,回归了大自然,别有一番韵味吗?一年四季常绿可观赏、果实可品尝,又能调节室内空气,岂不一举多得?
真没看出来,一个农村妇女头脑里装着这么多新思路,可以说白明霞不但也是位种植专家,还是位经济专家、环境问题专家哩!
我和白明霞一边走一边聊着,在大棚深处,见一名中年男子正蹲在盆栽葡萄前置景,旁边还有一位年轻人在打下手。那中年人按照葡萄枝蔓的自然长势一屈、一弯、一拧、一别、一接、一插……用藤条、竹片儿、铁丝一类的一固定,一盆盆造型各异,繁茂、美观的盆栽葡萄就完成了。这还不算完,盆景固形后,又在每盆葡萄前挂起一个小牌牌。上面写:“雾里看灯”、“佛手托塔”、“高风亮节”、“嫦娥奔月”、“金钟倒挂”……好令人浮想联翩的名字,这哪是一盆盆葡萄?这是工艺品!是活生生的山水诗、写意画呀!
我见那墩墩盆栽葡萄千姿百态,意境幽深,美不胜收,就夸那位中年人:“您是内行啊!”
那中年人说:“都靠这本书。”
他手中是一本打印着《花卉造型技术》字样的白皮书。
“是书店里买来的吗?”我问。
“书店里还没有专讲盆景葡萄造型的书呢。”
“那这……”
“我写的,打印稿,还没正式出版。”
“您是杨老师吧?”
“正是。”
杨老师和我紧紧地握手,我向这位农学专家祝贺:
“您真是农民的财神啊!”
“哪里,说来也巧,我正要建个试验基地,她找农科院来了,正好,一拍即合。她家有土地,有资金,我提供技术,参加管理,这叫优势互补,共存共荣。”
白明霞也笑着说:“杨老师说得对,我们就盼着科技下乡,共同致富嘛!”
杨老师向我介绍提子系列盆栽葡萄的引进经过。
原来,这种新品种是由美国引进的。提子系列对土质、水质、气候的要求是很讲究的。杨老师到美国考察过,并与中国的条件进行对比,结论是两地条件基本相同,完全可以试种。说到提子系列葡萄的优点,杨老师兴致勃勃:“它的口感好,含糖量高,保鲜时间长,如果温度适宜,可存放一年。”
“那您怎么想到采取盆栽的方法,使它集观赏品用于一身,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呢?”
“那还不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盆景艺术吗。”
老杨师又和我讲起盆景艺术的起源、历史、流派及发展……
我从白明霞的葡萄大棚出来,杨老师送我,他对盆栽葡萄的前景乐观:“这块基地搞成功了,我要向面上推广,让全区、全市,甚至全国都能品尝到它的甜美,欣赏到它的雅致。”
我祝愿我们的生活像盆栽葡萄一样芳香四溢,风姿绰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