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 精工出色
——记篆刻家姚振宗先生
刘炳申
与友人谈艺,他认为精巧的玉雕工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我不以为然,友人反诘,让我举出一种最能集中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事物,我答以“印章”,友人始则愕然,继而抚掌。
的确,在我国文化史和艺术史上,还没有第二种东西能像印章这样将广博深厚的文化凝聚于方寸之间。从印章的渊源看,它是封建社会权力、身份、秩序的凭据和象征。像一切艺术一样,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在社会性实用性功能之外,逐渐具有审美功能。直到实用功能被审美功能所取代,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品。
我国的篆刻艺术,自战国至今,概括起来是由“实用艺术”到“欣赏艺术”的历史,是由“附属艺术”到“独立艺术”的历史。
目前在我国搞篆刻的人不少,而专工人物肖形印的人却是不多,而名不见经传的北京通州区的姚振宗先生,便是这专工人物肖形中的一位佼佼者。
姚先生现年66岁,是北京通州区书法协会的常务理事。幼时受家庭影响,即爱好书画,书法主工二王,兼习篆隶,尤其是对宁斧成的隶书爱得如醉如痴,他对版画、木刻、书画收藏也是情有独钟,故而在成年后迷上了人物肖形印。多年来,他苦苦追求,虽没有参加过什么重大的赛事,然而,他的印却有很高的格调与档次,他的名字在偌大的京都书画界叫得很响。有人称他为“民间艺人”,听后,他只是淡淡地一笑。姚先生认为:国内的肖形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较抽象的,另一类是具有装饰性的;而他自己总是想尝试着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达到更加完美的艺术效果。姚先生十分勤奋,退休后,整日地埋头在书房,写啊刻啊,一刻也闲不住,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曾无偿地给多少位朋友刻过印了。望着他这满屋子的石头,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不辞辛苦,曾多次赴门头沟和房山去捡那种叫做“页腊石”的石料,一大书包、一大书包地背回来,姚先生巧妙地利用这些自然天成的石头,使它们成了艺术品。姚先生的印有特点、有想法、有个性,而又不同于别人。在创作的立意上主张个性的张扬,追求艺术的自然美,强调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他的人物肖形印多得于版画、木刻之法乳,他学习社会,守法自然,但又不搞纯自然主义,而是把从自然中搜集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进行创作。他反对矫揉造作之法,主张直抒真情,专以意似,不在形似。
姚先生虽以人物肖形印见长,但他的篆刻也有很高的造诣,究其渊源,主要是宗法汉印,对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又都有涉足,但又不为陈法所拘泥,而是活学活用,不宗法一家。对篆刻的无师自通来源于他的勤奋好学和对艺术的感悟。他的印即有传统又不同于前人,即古朴生动,又意趣盎然。
姚先生的作品个性鲜明,不流于世俗,艺术上富有创新精神,他推崇标新立异,以怪为尚的印风,使其艺术独标一格。善良、仁慈、朴实的性格在姚先生的作品里都能反映出来。
姚先生在美感的认识上主张美丑的辩证统一,不赞成美丑的截然对立的一元论。他认为好恶可以兼容,丑的可以衬托美的;从哲学高度看也是无恶不见的,无丑不显美,两者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矛盾,认识颇具辩证法。
多年来,姚先生不仅为我国领导人周恩来、宋庆龄、邓小平、李鹏、李瑞环刻过肖形印,而且还为不少位社会名流刻过肖形印,像:克林顿、齐白石、张大千、老舍、马三立、华国峰、孙毅、侯宝林、聂卫平、启功、楚图南、沈鹏、李铎、王祥之、张永明、杨再春等,这时姚先生总是坐公共汽车去把刻好的作品亲自送到人家手中,而这些书家又多有题字相赠。启功先生对姚先生的印大加赞赏,评曰:“振宗先生印法博采众长,精工出色。”马三立先生来信曰:“您的作品,巧夺天工,精湛的技艺,真是可敬可佩。”记得是在2003年,我在著名书法家杨再春先生的《书法作品集》的序言里看到,杨再春先生特别提出谢谢篆刻家姚振宗先生的人物肖形印,最后不仅以书法作品相赠,而且以自己的《书法作品集》赠之。因姚先生为人厚道,又特谦虚,所以在圈儿内的人缘儿特别好。平日里姚先生和台湾及日本的不少书家有着密切的交往和书信的往来,足见姚先生的交际能力是多么的广泛。
姚先生清楚:生命是有限的,他下一步的打算:准备出一本自己《人物肖形印的作品集》,目前已着手准备。他说:会尽自己的努力多多认识朋友,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的作品有更大的改进。
我想:姚振宗先生若能在今后多关注一些国内外的赛事及展览,将会有更多的朋友认识他,以此达到更多的相互交往的机会,从而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我坚信:那样的话,姚先生在人物肖形印上将会有更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