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古镇远去的吆喝声(外一篇)
郑连元(北京昌平)
我童年时代的通州古镇,自有它独特的风情,有古朴的清真寺、庄严的鼓楼、雄伟的燃灯塔、温顺古老的大运河、宁静的西海子公园……这些名胜古迹构成一首民俗交响乐。尤其是鼓楼大街的吆喝声,现在回忆起来,仍留在我的记忆中。
春天,大街上庭院里抖空竹的“嗡嗡”声,还有天上飞的鸽哨声,偶尔还有串胡同卖小金鱼小贩的吆喝声:“卖大小金鱼咧……”给人们带来新春的欣喜。
初夏平谷、怀柔山里老农推小车来通州卖山杏、卖樱桃、卖桑葚的出现了,就连卖青菜的吆喝声,都带出通州古镇风情:“茄子、黄瓜、嫩扁豆、韭菜、还有辣青椒哇……”让您感受到通州城的美。盛夏,在鼓楼北大街西边司空分署街老槐树下,卖冰糕、刨冰、果子干、西瓜的老人,坐在果子车旁小圆凳上,手持一把破蒲扇,这不是为扇凉,而是哄苍蝇用的,老远就听见老人清脆的敲击铜盏的叫卖声,那声音同树上的蝉声交织在一起,在炎热中透出一丝凉意。
秋天,平谷、密云卖苹果、沙果、海棠、葡萄以及卖枣儿的农民出现了,吆喝着:“卖大红苹果、甜葡萄、大嘎嘎枣咧……”蓟县盘山大盖柿是闻名京城的,先是卖漤过的青柿子,然后随着通红熟透的柿子上市了。等白雪降临到通州城,卖柿子的吆喝声又变了味:“大柿子,喝了蜜,赛冰糖……”在三九天卖冰糊柿子更是通州古城一绝,老通州人有围着火炉在年三十晚上吃冰糊柿子的习俗,借其谐音,就是事事如意、平平安安。在严冬的夜晚,西北风吹着电线杆子,呜呜地响,然后从鼓楼门洞内听风一声苍凉悠远的吆喝声:“炸丸子开锅!”
那时候,通州街道上,人少车少,那时新华大街还没有,只是一条大沟还没有填。唯一响声大的就是农村铁轱辘车,有时碾在石头上打起火花,呼隆隆而过,还有赶车把式哄牲畜的鞭子声,还有北关外菜农浇园子的辘辘声和菜农唱的灌歌声。
想到这些吆喝声,就想到诗,想到画,而且,所有的嘈杂都退向虚无,只留下这些吆喝声,在古老、朴素、庄严的通州城上空飘荡……当然,通州不能停留在过去,朋友告诉我,通州已经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实践早已证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下,她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以战斗者的姿态,闯入了新时代……
我有幸在通州工作十六年,夏天割麦、插秧、防汛,秋天秋收秋种,冬天普及大寨县和修水库。一直和当地农民摸爬滚打十六年,我对当地农民充满感情。我爱通州,我愿她走向新的城市生活,我也愿她永远保留着自己淳朴的过去,没有这些,通州就不是通州了。
通州的摇煤业
旧时通州一到生火季节到来,通州住平房的人家开始买煤取暖。送煤工人把一筐筐的蜂窝煤送到千家万户。
在五十年代末改用蜂窝煤以前,通州各季取暖主要是用煤球,而通州的煤球炉子非常小,在通州烧煤球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那时候在街头上还有两种行业为冬季取暖服务,即摇煤球的和卖黄土的。摇煤球的以河北定兴人居多,通州的澡塘子也是定兴人居多。他们的摇煤工具很简单:一个花盆,一个荆条筛子,一把剁子,一把宽平锹。每到秋末冬初之时,通州各城“人市”,都有许多摇煤球的在那里等人雇用。与此同时,在各个主要道口如西大街、万寿宫、闸桥、鼓楼前等处以及各个城门脸,都有拉小排子车卖黄土的。此外,还有一些卖黄土走街串巷的,黄土的价钱视所送的路途远近而定。卖黄土的多是当年脚行中一部分拉排子车的人,因为这种行业在冬天是淡季,所以通州的街头拉小车卖黄土的特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