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通州昔日的闸桥
彭乐山
还是在四十多年前,那时通州已经解放好多年了,然而每当我走过这座小城的中心地带——闸桥,都会情不自禁揣想起当年漕运鼎盛时期这里的一番情景。有时想着想着还会编出几句诗来,什么“华盖云集商贾聚,高楼飞盏月明时”,不管妥不妥,总之是尽量将它往“繁华”二字上靠。
我之所以产生出这种联想,那是因为直到六十年代初,还可以从这里的一些高大的老店铺寻觅到它过去曾经富丽辉煌过的缕缕印痕。
五六十年代的闸桥总流露出一种半古典的美,即使在“文革”前夕,这里的许多商家的门脸还依旧保持着油漆彩画的砖木结构,而且不少门楣上仍高悬着一方方黑地金字的长方匾额。
那时不论白天还是夜晚,这里都是一片车水马龙,特别是华灯初放时刻,无数灯火与一处处流光溢彩的店铺交相辉映,游人如织。
在那些古老的建筑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北大街南端的仁和堂药店、福来永茶庄和南大街北端的大顺斋糕点铺、泰来堂药店与万通酱园(它们都在闸桥附近)。这些老店建造得极其华丽壮伟:清一色的高檐红柱,碧绿的木窗框上镶着明净的玻璃,那宽大庄严的灰色歇山顶,那一米多高的青石台帮下矗立的拴马石,它们无一不在诠释着另种岁月。
这种具有轩昂气势的商铺,不仅在当时北京各郊区县的县城内未曾发现,从“单个”来讲,就是北京城里也很少有(我在京城里生活了二十年而且十几个远近郊区的县城也都去过)。
那时我喜欢去闸桥闲逛,有时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常常是在吃过晚饭之后,悠悠闲闲地从北向南走去,穿过了当时的鼓楼再向前几步就步入了这处具有“清明上河图”式的繁华地带。
闸桥最热闹的一段应是北大街北端靠近十字路口的那块地方。在那里购物或者浏览,除了感受一番祥和、宽松之外,我还喜欢透过一扇扇商家的大玻璃窗去观赏一处处柜台里的情景。尤其是看仁和药店的员工在用戥子去称各色中草药,还有福来永茶庄的职工用一张张粉红的纸去包茶叶。这些看来并不显眼的细节,对于走在闹市中的我来说,犹如于众多曲目中惟独察觉一段优雅的小调。
有时一辆马车会小心地从人群中缓缓驶过,而当大车上的一串铃铛声清脆地响起之后,我又会在一瞬间感到自己在穿越着时光的隧道。
的确,昔日的闸桥始终在散发着一种诱人的魅力:它绮丽,它深沉,它有着一股令人钦佩地坚持……
可是,闸桥虽美,但它仍是通州这部大书的一个章节。而这部“巨著”的一条主线则是在这座小城身旁流淌了千年的古运河源头。啊,大哉!伟哉!正是这个辉煌灿烂的源头孕育了通州的漕运码头和运河文化,同时也催生出闸桥的勃勃商机与风采。
……
大约在七十年代左右,先是北大街上的鼓楼被拆掉了,再往后,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闸桥一带的所有老字号也一个个从地面上消失。
但是,当我今天再从那里走过的时候,遥想起那条业已空灵古老的商街并无任何遗憾,因为它已在我心中定格成一幅永远的画卷。
200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