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分类 >> 天地人间 >> 三勇 永远的亲情
  • 三勇 永远的亲情
  • 来源:原创 作者: 运河杂志 日期:2012/6/27 阅读:1610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永远的亲情

      

    通州五里店村——那个她出生的地方,有一大片石人石马矗立、松柏森森的王爷墓,那是皇族贵戚的身后之地;她现在居住和工作的属地北苑街道社区,曾出土一合“大金崔尚书小娘子史氏墓志铭”,那是高官显宦所埋就所祈望的“万古流芳”。然而,张品正——一个平民女儿,一段流淌了几十年的往事,怎么会受到社会上上下下的如此关注,被广布,被弘扬,而成为人人心向往之的道德楷模呢?

    一切都源于她和一位老奶奶半个世纪的情缘……

    “我怎么会有两个奶奶呢?”

    还是从她朦胧记事时起,梳着两个羊角辫的张品正就有这样一个疑问。

    勤劳善良的妈妈说,“她是你的亲奶奶。”慈爱可亲的奶奶也回答她,“她就是你的亲奶奶。”

    只是等她稍稍长大,略知人情世理后,她才清楚了这里的来龙去脉。

    这位奶奶姓金,其实与她家毫无血缘关系。金奶奶1907年生于天津,22岁时与许仲三爷爷结为夫妻。抗日战争期间,她跟随丈夫来到北京密云县,许仲三爷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党做了许多工作。当时生活虽然艰苦,但夫妻和睦,感情笃厚。遗憾的是她长了子宫瘤,直到1953年才做了摘除手术,所以终身未育。新中国成立后,许仲三调入通县铁工厂,就是后来的北京水泵厂,金奶奶也从密云迁来通县。由于厂里没有宿舍,就租住张品正爷爷的房子。

    后来,因为爷爷家里房子少,张品正家人多不够住,金奶奶家才搬出这个小院,但仍跟张家来往。金奶奶搬别处去了,尽管路不算太远,终究需些脚力,而两家的关系并未因路途的延伸与折转而淡漠,尤其是张品正与金奶奶的隔代亲情,反而愈加浓重了。张品正记事时起就一直叫她“奶奶”,她也叫张品正“丫头”,不细打听,还真不知道她们非亲非故呢。

    老百姓过的穷日子,穷日子里有真情。金奶奶是小脚家庭妇女,从未参加过工作,但她和张家亲如一家,常来她家帮张品正妈妈做饭、做针线活。张家孩子多,除老大张品正,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金奶奶心灵手巧,张家无冬历夏的棉改夹,夹改棉,做衣服、做鞋等活儿,大多出自她手。一针一线、一补一纳,虽然是粗布鹩衣甚或带有补丁,但张家全家人“小雪大雪又一年”,总穿得干干净净。

    那个时候,张品正才上小学,同学们常来找张品正;金奶奶喜欢孩子,就招呼她们到自己家里做作业。她总是一边羡慕地看她们动笔,一边用她那天津、密云、通州三合一的特殊口音嘱咐,丫儿们好好写算,长大干大事。孩子们就笑她那口音好怪。

    张品正放学或假日就到金奶奶家和她拉家常,或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那时兴学雷锋,红领巾红似火,张品正给金奶奶带来春天般的温暖,金奶奶乐得合不拢嘴。老少相谐相嬉,其乐融融。

    1974年,一场剧变改变了一切。金奶奶的老伴去世了。

    五雷轰顶,天塌地陷!相濡以沫近五十年的许爷爷走了,它留给金奶奶的是生不如死,无尽的孤独与悲哀。金奶奶哭得震天撼地。两间小廂房里,大家帮着把老人的遗体放在一扇门板上,门板抬起那一瞬间,金奶奶抓住再也叫不醒的许爷爷,非要跟着一起去:“老头子你不能扔下我,让我跟你一起走吧!咱们是绝户,说好了一块走你走了谁来管我呀!”孤鸟之鸣,其声也哀;老来失伴,晚年凄凉。当已长成大姑娘的张品正听到金奶奶撕心裂肺地哭喊出“绝户”这两个字时,心如刀割一般痛苦。悲痛中她暗想,沒儿沒女就沒法生活了吗?不是还有我吗?还有我兄弟姐妹?等我有能力了,我要赡养她,直到百年!

    她上前抱住金奶奶:“奶奶,我就是您的亲孙女!我养您!”

    就是这发自肺腑的一句话,就是这张品正青春岁月许下的一句诺言,成为一个平民女儿一生的最大心愿;为了这个宏愿,张品正历经9000多个日日夜夜,以涓涓不息的情感溪流,温润着一位孤老的心田,流淌出一曲上善若水、大孝无言的旷世长歌。

    当时,张品正父母曾提出要金奶奶和他们家一起住,但老人个性强,坚持自己过。她租住的是农村房子,一切生活都需自理。有一次张品正看見她在井边打水,拎着个大桶,小脚走路不稳,颤颤悠悠的,那样子真令人心酸。张品正就去给金奶奶挑水。逢天旱,那个村里井没有水,就到二里以外的地方一路走来,洒一串滴滴爱的印记。有些重活,像抹房、推煤、买粮等,张品正父母和她的几个兄弟姐妹都帮着干。

    197911月,金奶奶犯了高血压、心脏病,病情严重,张品正带着她到医院看病,照完透视和心电图后,医生悄悄对她说:“闺女,老人岁数大了,想吃什么就吃点什么吧;这病,再治也没希望了。”金奶奶是个敏感的人,回家后心情不好,恍惚老伴在另一个世界向她发出召唤。张品正深深理解这个命运多舛的老人,就好言相劝,说些宽心解闷的话,尽一个亲孙女的孝道。怕金奶奶孤身独处,夜里出现意外,张品正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和金奶奶同睡!一张床上便于随时观察病情,万一出事也好照顾。 晚上张品正就留下来陪金奶奶。本来两个人各睡一条被子,但躺下以后,张品正忽然小孩子撒娇般钻进了老人的被窝,她整整一夜沒睡,不时地伸手去感知老人的体温和鼻息,生怕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松软的被窝,带着北方大平原上蓄满阳光的棉花干燥新鲜的气息,覆盖着一老一少,做一个心如止水、亲情依依的梦。

    从此以后,张品正每天晚上都住金奶奶家,直到她结婚那天。

          金奶奶的病情逐渐好转了。脸上又浮现出年轻人般的笑容。后来金奶奶逢人便说:“造化呀!要不是丫头,我早就死了。我病得那么厉害,丫头还跟我睡一个床,就连亲生儿女也做不到。我知足了。”身暖不如心暖,物质虽匮乏但有幸福指数很高的精神境界,谁能想到,以后的金奶奶竟欣然活到百岁。 

    张品正一直跟金奶奶住在一起,她几乎成了半个医生,学会了量血压、摸脉,犯什么病吃什么药,都能说出一二三来。她每天都要给老人洗头洗脚,过一段时间还要给她修脚。为了使老人生活充满情趣,晚上,她还给她说书。老人爱听《岳飞传》,她就用她刚参加工作的工资买来《岳飞传》,每晚睡前“话说”、“且听”的连续几个月。那段时间,金奶奶每天都盼着天怎么还不黑啊!

    上世纪80年代初,张品正已到结婚年龄,金奶奶也总劝她,丫头不小了,该有个主儿啦。每每至此,张品正心里即泛起幸福的涟漪,脸上洇出桃花般的粉嫩红润。然而,灿烂总不长久,很快便阴云笼罩心头。她有一个最大的担心:即一旦出嫁了,金奶奶怎么办?可是事实上通过别人介绍,张品正已认识了北京水泵厂的青年工人高宝奎,两人的爱情三部曲正开始恋爱初级阶段。也算遇上知音吧,恋人了解到张品正和金奶奶的关系以后,非但没有表现出一点小家子气,反而很“丈夫”地承认金奶奶就是他们的亲奶奶。俩人谈恋爱期间,几乎每天都是在金奶奶家度过的。

    秋天已过,冬日来临,田野里一片肃杀萧索。张品正和小高去金奶奶家路过一处桃园,满树的果实早已摘尽,一地的败叶残枝。因着心底的清纯与明澈,他俩倒洋溢着春天般的欢乐:

    “树上的鸟儿成双队,绿水青山带笑颜……”

    唱着唱着,张品正忽地打住了,她鸽子般钻进桃园,在树下捡起了桃枝,聚拢一起就是一抱。

    “捡这个干嘛?”

    “傻样,你不是农村人,连这个都不知道?”

    “农村人?知道……”

    “哦,我明白了——”

    “烧火!帶给奶奶用呗!”

    “好好好,多捡点儿,把奶奶的炕烧得热热的!让奶奶顿顿吃上热乎饭。”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歌声伴着两只鸟儿飘洒一路……

    张品正带着奶奶出嫁了!1981年新春之际,三个不同姓氏的人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这本是一件新闻。然而,老百姓的日子平淡如水,他们中间发生的许多具有别种意义的新鲜事,并不见得马上得到广泛传扬,他们也不希望闹得沸沸盈天,因为他们是老百姓,原本是要过踏踏实实日子的。就像每天的日落日出一样,一切都是那样自然,那么平静。怪不得直到如今,很多街坊同楼一住多年,竟不知这家奶奶并非他家亲奶奶而表现出的一脸惊奇呢!

    小两口新婚伊始,奶奶毕竟还不了解“丫头”的“另一半”,刚被接到张品正家里时,总是呆不踏实,每隔几天就要回原来的住处去。但时间久了,金奶奶知道了小高也和丫头一样心肠,担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最让金奶奶感动的是那年夏天,他们结婚半年多,也住上了领导分给他们的一套40平米的楼房,没想到金奶奶又得了病毒性痢疾。那天夜里十点多钟,金奶奶说要上厕所,张品正两口子搀扶她,还没出门,金奶奶就昏过去了,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唇咬得紧紧的,胳膊腿儿也挺了……看到这情景,张品正他们俩都吓傻了,急忙吃力地把金奶奶抬进屋里,高宝奎马上下楼找来一位大妈帮忙,又去医务室找大夫,随后,又去厂里找汽车。张品正当时坐在床边,紧紧地抱着奶奶哭泣,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大约五六分钟,金奶奶醒过来了,张品正把她的屎裤子换下来,擦干净身子;这时汽车也找来了,他们一起把金奶奶送到医院。这次的病来得凶,但医生说是虚脱,不会致命。他们俩看候了一夜,第二天又用车把金奶奶接回家中。此后,他们又请中医大夫为金奶奶治疗了一个多月,老人的病慢慢好了。

    张品正小两口的所作所为赢得了老人的信任,不久,张品正生下了儿子高飞,为了让老人家安心于新家颐养天年,他们就说这回您给我们看孩子、看家,这儿用水上厕所也方便……这样金奶奶就再也不想回她那凄清的住处了。

    这真是一个充满天伦之乐的崭新家庭。张品正信任老人,尊重老人。家中的大小事都要和奶奶商量,使她感到自己不仅仅是家庭成员,更重要的还是家庭的主人。张品正经常提醒爱人,出门回来要给奶奶带些好吃的,慢慢就养成了习惯。就拿过生日来说吧,张品正父母的生日她都忘了,可老人的生日从来没忘。每年一到老人的这一天,她就买生日蛋糕,插上红蜡烛为老人祝寿。张品正经常跟金奶奶说,您老想吃什么,想要什么,就提出来。可金奶奶和他们一起生活多年,不管他们夫妇待她如何亲、怎样好,从不随便提什么要求。张品正就细心观察,处处留心,发现老人家说的多是“反话”,她越是想要的,越说不要,张品正于是就心领神会,买来的东西样样都使老人看着开心,用着可心。老人没有牙,在吃上张品正为她准备可口的软食;牛肉好吃,可老人早已没了牙口,张品正就自己先嚼烂,然后喂给奶奶。有“含饴吮孙”一句话,张品正是“乌鸦反哺”,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嘛!穿戴也一样,从头上戴的,到脚上穿的,应时换季,样样妥帖。由于她家住的房子没有暖气,冬天要生炉子,在入冬前张品正就准备好煤、劈柴。生火后,每天上班前把煤块放到炉子前,方便奶奶添火。冬天夜晚,张品正仍坚持给奶奶洗脚,隔几天用剪刀小心地给老人剜鸡眼。老人的脚年轻时冻出了病根儿,入冬会长冻疮。张品正每晚烧一盆热水,捧住老人的脚,放进水里,一边烫一边给她按摩足底穴位,然后擦干,抹上一层冻疮膏,再套上棉袜子。她还给老人在棉袜外面又套了一双厚厚的毛线袜,为了装得下这些“保护层”,她特地给老人买了双大号棉鞋…… 

        

    老辈人常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食,怕得是老人岁近黄昏,出个好歹。金奶奶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自然是越来越差了。她的眼睛只能模模糊糊看见外界,耳朵什么也听不见了,与人交流成了难事。多年朝夕相处,上了岁数的奶奶只能“听懂”张品正一个人的话,凭着多年的默契,只要看着她的口型,奶奶就知道她在说些什么,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理解老人,体谅老人是张品正的一贯做法。金奶奶和许爷爷老两口生活惯了,她个性特别强,家里的大事小事,没有她不管的。随着年事已高,她的心又特别重,谁慢待了一点,说话冲了一点,稍不随心就会落泪。一次吃午饭,张品正爱人抓起一把筷子放在桌上,端起碗就吃饭。金奶奶一看,四口人他才拿了三双半筷子,这不是小高不让她吃饭嘛!于是就一连生了好几天气。其实张品正爱人完全是无意的,只是拿筷子时没有数一数,所以心里也觉得委屈。张品正就做双方的工作:对奶奶讲小高不是有意的,对小高讲老人对他的好儿,讲“家有一老——家有一宝”的老言古语。后来,还是小高去吃早点时给奶奶带来新鲜的吃食,奶奶才高兴了,说:“小高心里还是惦记着我这老太太。”奶奶岁数大了,整天有说不完的话,张品正有时间就跟她拉家常,大声讲国家大事啦、身边的小事啦没个够。她耳朵背,电视看不懂,张品正就选老人爱看的台,还当讲解员,尽可能让老人家开心满意。

    奶奶和“丫头”真是无话不说。但凡女人,即使到老态龙钟也总爱品评穿着打扮。奶奶头发长了,说:“要不铰了吧。”张品正说:“老太太要是沒有那个纂儿,披头散发地多难看啊!”奶奶就说:“你把头发烫成卷卷就好看了?不如铰成短的好!”奶奶也追时髦啊!

    有些事让人忍俊不禁。为了省电,张品正每到冬天都把冰箱的电源拔了。奶奶不知道冰箱是专门用来放食品的,有一次看见这个“箱子”闲着,竟把鞋子放了进去。打开冰箱门看见里头的情形,全家人笑成一团……

    张品正从小就培养儿子对太奶奶的感情,把准备给他的零花钱放在老人那儿,让太奶奶腰包鼓鼓的,也时不时堂皇体面地“赏”给晚人下辈一点,满足一下她四世高堂的自尊心。如今儿子已长大成人,还像小时一样,猫儿般跟太奶奶耍闹撒娇,摸摸老人的头,蹭蹭老人的脸,老人开心极了。

    最早,张品正他们住的是一座旧简易楼,1988年她所在单位北苑学校领导看她住房实在太挤,就帮她在楼下压了两间平房,老人和孩子住楼房,她们夫妻俩住楼下小棚子。这样过了一冬,老人过意不去,却不直讲,而说:“楼房我住不惯。进去就出不来了,想看个人影都看不到,这不是把我关监狱了吗?”张品正拗不过,只好和老人调換。 

          2000年,学校分给张品正一套70多平方米的新房。她想,奶奶跟我那么多年都是窄天窄地的,这回也让她宽敞宽敞,豁豁亮亮地享享清福,起码不用生炉子了。但老人在新房里没住几天又要回平房去,多劝几句,她就急了,说:“这房子是你给孩子娶媳妇用的,万一哪天我死在这儿了,不吉利。你們要是死乞白赖地让我住,那就是不想留我,干脆送我去敬老院得了。” 

          张品正家的生活并不宽裕,她在学校当会计,属后勤人员,工资有限。4年前,她丈夫下岗了,再就业很难,就用买断工龄给的5万元买了辆“吉利”牌小汽车,每天早出晚归地四处拉活。“看病贵”、旧房即將拆迁,种种难題正在困扰着他們,但生活的重担并沒有压垮这乐观的一家人。 

    很多人问张品正,你为什么一直当作亲奶奶那样照顾金奶奶?张品正眼里总是含满泪水:“金奶奶对我家有恩。”

    六七十年代生活困难,金奶奶老两口无儿无女,沒有积蓄,老伴退休后到处打零工。而张品正家6口就父亲一人挣工资,为了贴补家用,张品正妈妈常跟着这位大爷出去打工。在煤厂里卖小劈柴,到医院看病人,给人家缝手套、纳鞋底、补枕头花……张品正妈妈最后一份临时工作,是在离家15里的土桥一个外贸仓库干装卸。扛着装满东西的大麻袋,踩着一条颤颤巍巍的窄木板,垒到大垛上去。每晚回家累得气都喘不勻。1971年冬天很冷,张品正妈妈实在不想去了,可是金奶奶劝她:“都快过年了,你再咬咬牙,多挣点儿,过年花着还松快点儿。家里的事你放心,有我。”这样,张品正妈妈又坚持了俩月。沒想到,转过年政府出台新政策,临时工干两年以上可以转成正式工。张品正妈妈有了份正式工作,全家人高兴得不知怎么好。就为这,张品正全家一辈子都感激金奶奶。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张品正认为,这些年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平常人应该做的平常事,随着金奶奶年龄的增长,照顾好奶奶的这副担子越来越重了;但是,不管担子有多重,张品正表示都将一如既往地对她老人家尽孝心。要孝对老人,也让老人笑对人生!

        

    多年来张品正和金奶奶就是这样水乳交融幸福而平静地生活着。她的事迹逐渐被外界所知,八九十年代曾被评为通县学雷锋标兵、北京市五好家庭标兵。200643日,《信报通州时讯》报道了她三十余年如一日照顾金奶奶的事迹。报道一经刊出,迅速引起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张品正成为了百姓竞相学习的典范,“带着奶奶出嫁”的故事也开始广为流传。 

        鲜花、掌声、红地毯、生日歌……20061227日下午,通州区北苑一家不大的酒楼里一派热闹祥和。1645分,金奶奶的百岁寿宴准时开始,通州区委的领导们和众多社会人士纷纷前来,浓浓的祝福荡漾在空气中。 

      金奶奶是这天当之无愧的“主角”,穿着特意准备的大红衣衫,在张品正的搀扶下落坐主座,安详的脸上露出微笑。除一家食品厂特意为老人准备了直径70厘米的大寿桃,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广电中心、区老龄委、区教委、北苑办事处以及社会单位还给老人送来了轮椅、饮水机等各种生日礼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围在金奶奶身边,用稚嫩的声音唱起了生日歌。通州区委书记梁伟亲手切开了那个大大的寿桃蛋糕,张品正小心地喂到奶奶嘴里……此时,掌声雷动,乐音高起,全场一片欢腾。 

    寿宴现场,张品正也收到了一份贴心的礼物,区委宣传部长张秀余把“第二届北京市敬老爱老助老先进个人”和“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证书及奖章递到她手上,张品正不禁热泪盈眶。

        张品正的事迹在通州传为佳话,北苑街道办事处设立“功名榜”,她的名字荣列榜首。她家的情况得到了工委和办事处领导的高度重视,北京市低保政策刚一出台,就及时为老人办理了低保手续,后来又为老人安装了“一助一”门铃。

    又有一件高兴事儿。2007129日,伴着串串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金奶奶住进了粉饰一新的老房子,这房子是社会人士无偿为老人改造的。 

        人群簇拥下,张品正推着坐在轮椅上的金奶奶走进了老宅——新屋。玻璃上贴着喜兴的红窗花,醒目的“寿”字装饰画温馨动人,韩式的吊灯把整个小屋照得通透明亮,长排暖气片把床位和床的侧面两面围住,让老人免受冬天寒冷。小屋的东侧,还专门为奶奶建了观景窗,在天气不好的日子里,奶奶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外面街上的风景。为了张品正能够更好地照顾金奶奶,北苑街道还专门为张品正配备了手机。看此情景,金奶奶的眼泪不禁润湿了深陷的眼眶。 

    春节前夕,金奶奶家里每天都有素不相识的人前来给老寿星拜年。大家带来了各种年货和新春的祝福,更有人把礼物放在门口,名字都不留就默默离开了。无儿无女的金奶奶,收获的快乐胜过子孙满堂。如今,金奶奶百岁高龄居然“返老还童”,见到来客就拱手致谢,哑了一年的嗓子,竟又能以她那天津、密云、北京三合一的特殊口音说出:“谢谢国家,谢谢大家伙儿!”

    张品正那双已不细嫩的手和金奶奶那爬满皱纹、落满褐斑的双手握得更紧了。

    (本文照片由通州区北苑街道工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文章
 生命的迹象    1386 次 2012/12/8
 别样清明雨纷纷    1849 次 2008/3/29
 乡村中秋夜    1859 次 2011/9/13
 运河九章之六:运河桥    2539 次 2011/9/22
 山赋    1499 次 2011/6/17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