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分类 >> 爱恨情缘 >> 我认识的一个流浪者
  • 我认识的一个流浪者
  • 来源:原创 作者: 傅培宏 日期:2012/12/8 阅读:1810 次 【 】 B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认识的一个流浪者

     

    他是我的朋友,我的文友,

    我的忘年交。

     

    我俩认识也就不几年时间,

    我俩的认识源于一摞纸张,

    一摞足有五六斤重的纸张,

    参差不齐:有稿笺、有文件纸、有窗户纸……

    墨迹不一:有铅笔、有钢笔、有毛笔、有圆珠笔……

    他对我说:你是作协主席,你得看看我写的这些东西,

    他还说:如果可以,我想出一本书。

     

    那是个冬天,屋里没有暖气,只有呼呼的北风,

    我就在这个冬天里进入了这摞稿纸,进入了这些墨迹不一的文字,

    探寻着一个流浪者浪迹天涯的足迹。

     

    上世纪三十年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一个人,生在这样的年景,

    苦字就先当了头。

    只有十几个学生的学堂里,

    年龄大小不一,一样的是褴褛的衣裳,黑黑的窝窝头,

    放学回家还得放羊挖菜,拾草烧火。

     

    好在家乡的胡同里终于有人唱起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又是几年的速成强化学习,自己也成了那个时侯有文化的人,

    上级的一纸通知,

    诸城邻县五莲偏僻的山村小学里,来了一位十七八岁的年轻男老师,

    课堂上,激扬文字,呵护学童,

    菜地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房东家,挑水劈柴,帮里帮外……

    闭塞愚昧的山沟里,年轻人就像映山红,

    以火辣辣的身姿,摇曳着山乡的春天,

    也荡漾了房东家贤淑漂亮的女儿的心。

     

    正当年轻人舒放着热情豪迈的翅膀,

    突然有一天,一下子成了“右派”嫌疑分子,

    起因是源于组织的一再号召和动员,

    实事求是地给党组织提了几个无关痛痒的意见,

    结果是,退出讲台,固守菜园,反省改造。

    同事们远离自己,学生们也不再靠近,

    唯一陪伴自己的是无言的菜蔬和寂寞的水井,

    检讨写了再改,改了又撕,撕了重写,

    再写再改再撕,可心中的疙瘩是越解越大

    脑里的疑云越积越厚。

     

    终于,一个同事斗胆走近了身边,

    几个自己的学生颤颤围拢了过来,

    房东大娘和她的女儿也摸黑赶了过来,

    一说再说,一劝再劝:

    多检讨,吃饱饭,留住青山,等待来日……

    送走学生,谢过同事,

    接过大娘手中热乎乎的饭团,

    望着慈母般的大娘亲妹妹似的大娘的女儿,

    泪水如雨,无法自己。

     

    也许骨子里的血性使然,

    也许青春荷尔蒙的作祟,

    劝说和挽留难以化开心灵的冰冻,

    一个深秋的夜里,伏膝而书,

    一封,给家里的父母,

    一封,给房东,

    没有理由,没有自责,没有去向,没有余地,

    只有一句话:我走了,不用挂念!

     

    步行、扒车、坐爬犁,

    一路颠簸,一路风尘,

    白雪皑皑的山屯里,多了一个灰头土脸的外乡人,

    屯里的人说:又来了一个盲流。

    东家一口水,西家一顿饭,

    接络着这个无依无靠的青年人。

    好在东北山多地大,

    上山采得了蘑菇,摘得了野果,打得了野猪,

    下山种得了棒子,秧得了人参,开得了矿山。

    白天,与山林为伍,

    夜里,和野兽相伴,

    饥了,水煮野菜,

    渴了,捧饮山泉,

    一晃,就是好多年,

    老婆追来了,儿子,长大了,

    可老家传来的消息,“右派”分子们还没有盼得晴天。

     

    躲躲藏藏的日子,填不满几口人的肚囊,

    那就奔内蒙,去新疆,

    儿子病重,被好心人送进医院,

    老婆手里空无一文,善心的大夫解囊相助,

    等到走散的夫妻再次聚首,全家搂抱着哭成一片。

     

    家长的责任促使着自己四处打食,

    狼狈的作相引起了敏感人的警觉,

    一声断喝,便成了盲流收容站里的客,

    不容解释,没有什么为什么,

    老实呆着,不准乱动,

    不小心就会挨上拳脚。

     

    逃出收容站,才看到外边的地和天,

    此处不养爷,处处不养爷,

    远来的爷实在犯了难。

    回家吧,该回家了,

    外边的地不是自己的地,

    外边的天终究是别人的天。

    乌鲁木齐、银川、石家庄、济南、潍坊、高密……

    高密火车站上老乡的几个大包子,

    嚼出了家乡的苦涩家乡的甜。

     

    又一次站在了故乡的一亩三分地上,

    锨铲耙搂,是望不到头的土地,

    轧草填喂,是皮包骨头的几头老牛,

    还有,还有地头上闲言碎语的藐视,

    还有牲口棚里零打碎敲的呵斥,

    这可都是乡党啊,祖辈无冤无仇的乡邻啊,

    年轻的心啊,难道永远都无法走出宿命的霭雾。

     

    打点行囊,借点盘缠,还得出去,

    大不了就是让狼虫虎豹生吃了,

    也比在家受窝囊气强。

    二下关东,再去新疆,

    又是几年的盲流时光。

    再回到乡土上,

    已是拨乱反正的春雷炸响。

     

    一纸调令,

    几行文字,

    平反的是身份,

    定格的却是二十年光阴和涕泪纵横的满纸荒唐。

    小心挪进二十年前的学校,

    眼睛瞅见的尽是物是人非的破败,

    星月黯淡中蹑脚走近房东家,

    窗栅里不再映出房东姑娘梳妆的影像。

    背倚山石,仰天长叹,

    道路蜿蜒崎岖,

    人生竟是如此的简单。

    当年的热血小伙儿,,

    如今已是人到中年,

    什么路都走过,

    多少人都见过,

    心中纳闷的就是谁该为自己负责,

    解释解释这懵懵懂懂的二十年。

     

    又是两个二十年后,

    耄耋之年的当年的那个帅小伙儿,

    依然保持盲流的脾性,

    都一把年纪了,

    还是怀着一颗年轻的心,

    今天去郑州,明天飞云南,后天又踏上了当年流浪的大草原。

     

    不再唉叹,不再追究,不再无由头地诉说,

    只是用笔,

    用各种颜色的笔,

    用纸,

    用各种可以找到的纸,

    记录下那个荒唐的年代和那些荒唐的经历,

    去任后人借鉴和评说。

     

    这个流浪者,就是孟庆平,

    他写下的书,就是他的那部自传体长篇小说——《苍茫岁月》。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永恒的友谊    1260 次 2012/8/30
 站稳心灵的双足    1241 次 2012/1/6
 想对你说谢谢    1395 次 2012/5/17
 转身遇见你    2072 次 2010/2/26
 张慧娟 棺木里的桔子    1277 次 2012/7/10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