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随笔游记 >> 原创随笔 >> 岁月漫笔
  • 岁月漫笔
  • 来源:原创 作者: 傅培宏 日期:2012/12/8 阅读:1697 次 【 】 B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些年,也学着文人的样子,时不时地写一些有聊和无聊的东西,笔下流淌着或艰辛或欢乐的时光。不知怎的,可能如大作家莫言说的,越现实的生活越难把握的缘故,自己一直未敢涉笔不短的学生生活中的高中那段。今逢母校50年大庆,回忆往事,感思盈怀,让记忆打开缀满情趣的岁月,用沐浴书香的青春话题奉献给诸位师长与学子。

     

    初入校门的滋味

     

      相对按部就班一路绿灯的学生来讲,我算个另类。因为初中升高中未果,我在故乡的黄土地上跟老农们混了两年,牵过牛,打过场,割过小麦,拨过棉柴。或因年纪小受不了农活的劳累,或因既有点文化水儿又有些远见的父亲的不甘心,缀学两年之后我又以超出分数线不少的成绩升入高中,况且考中的不是一般的高中学校,而是在诸城乃至周围县市区以小清华著称的诸城一中。

      欣喜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让我和我的家人意想不到的意外。由于营养不良加上劳累过度,体重不到90斤的我在严格的入学体检中查出患有心律不齐,为了使我在复查中顺利过关,母亲杀老母鸡给我上营养,裤子上打着补丁的父亲用自行车载着我到城里的医院咨询检查。一阵折腾后,我终于在权威大夫和学校热心人的帮助下闯过了体检关,拿到了一中的“绿卡”。那次事件让我至今想起来就冒冷汗。学校是为人才和国家负责,无可厚非,可我的“小前途”却因青春期正常出现的心律不齐让我尝到了涅的滋味。

     

    艰苦且快乐的生活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广大人民群从的生活仍然透着很艰苦,学校生活也无一例外地强烈显示出那个时代的特点。馒头+窝头+玉米糊糊+菜(很少吃),这便是80年入校时学生日复一日的饭谱。和现在的营养过剩相比,尽管有些寒碜,可需要饭食支撑身体和繁重学习任务的我们,吃起饭来像饿虎捕食,一扫而光。有的饭量大的同学,不到下课时间就饿得够呛。有个叫姜波的同学格外热闹,不待下课铃响就开始数饭票,为了提示超时的老师下课,他故意将碗筷弄得叮铛响。有个叫苏勋的同学,个子不高,长着一张娃娃脸,怎么看怎么不像个能吃苦的孩子,可就是这个来自桃园山沟沟的同学,为了节省六毛五分钱的车费,竟挑着两斗箢子煎饼步行走了七、八十里路,到了学校,这位同学双手抱着满是血泡的脚,不但不觉得疼,还自诩为长征路上的“红小鬼”。临近高考的时候,用脑过度加上心情急躁,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里都不想吃饭,不知谁出了个两全齐美的主意,到学校门口的岔道口饭店买上两块钱的烧肉,放在铝制饭盒 里用酱油腌着,吃饭时用烧肉和蒜苔佐餐。这一招果然灵验,烧肉的咸和蒜台的辣相得益彰,男女同学胃口大开,饭量大增,学习热情一时抖擞起来,那年全班的高考成绩出奇的理想,或多或少地沾了烧肉的光。以至于养成了我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惯,别人写作靠浓茶和香烟提神醒脑,我却固执地用猛吃一烧肉来激发灵感。多么伟大的烧肉啊,21级六班全体同学永远记着您的名字。

     

    终生难忘的老师们

     

      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叫得天响的日子里,学文科就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了。开学以后才知道,21级共6个班,就我们六班是文科班,因为学校收生时在注意总分数的前提下,特别看重的是我们的语文考分。在一般人看来,偏重文科的学生智商总比不了理科学生,所以班主任陈树亮老师在对我们班学生的潜力作了充分估价后严肃地告诫我们:“你们这帮学生智力不占优势,只有下大力气拼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如今回想起来,班主任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三年之后那个收获的秋季,我们班的升学率名列级部之首,除了我们班同学敢打硬拼外,更重要的是碰上了一帮子好老师。我们班老师的平均年龄在级部里是最老的,大部分都有二、三十年的教龄。教地理的周德法老师是60年代山师大地理系的高材生,长就一副山东大汉的身板,讲话声如洪钟,画起地图来如走蛇一般,连南沙群岛中那些不起眼的小岛画的都形神俱备。牟邦闻老师是诸城历史课界的泰斗,上课很少带课本。他总是提前几分钟到教室,正式讲课前先紧紧腰带,整理一下风纪扣,再来上几句无关紧要但幽默风趣的开场白,一来二去,在同学们眼里,就连艰涩幽深的古代史也变得富有吸引力。教语文的祝森老师,讲起课来慢条斯理,一板一眼,他的板书是标准的正楷体,一堂课下来,黑板上就是一张完美的字贴,同学们都舍不得擦掉。陈景珊老师教我们俄语,圆嘟嘟的脸,白净净的皮肤,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由于她宽厚和蔼的对待学生,私下里同学们都称她“陈老太太”。她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外,在生活上她像一位慈母一样关心着每一位学生。夏天的教室像蒸笼一样,,同学们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她就用小扇子巡回给每一位学生煽风。她上课总带把小紫砂壶,谁渴了都可以从她的茶壶里倒水喝。我外语好,她特别喜欢我这个学生。当年,是陈老师骑车十几里路亲自给我送的“录取通知书”。由于高考时数学成绩计入总分,我们这帮数学“弱智生”让数学老师邓撰贤颇费了一番心血。邓老师是一中的数学元老,脾气特别好,从来有对学生发火。尽管家中孩子小,妻子有病需要照顾,他却从来不耽误上课。有时下课后,他将数学特别差的学生叫到办公室,不厌其烦地给予讲解。有些同学高考时满意的数学成绩就是这位白发老头经常给“吃小灶”的结果。还有不能不提的我们的第一任班主任王培山老师,他治学严谨,因材施教,是他的辛苦付出,培养了我们班闻名全样的良好班风,他的言传身教令我们一辈子受用不完。

      尽管时光飞逝,转眼已是20多年过去,但高中时代的生活一如昨天,清晰而亲切。学校如家,是严父慈母般的老师倾尽心血,给予我们做人的本领,让走上社会的学生们尽心尽力的做人做事,报效家人,报效社会,报效自己热爱着的祖国。

 相关文章
 张春昱 夯歌王传奇——逃兵的下场    1378 次 2012/7/7
 温暖与感动    1724 次 2011/8/29
 天府之国漫笔    1332 次 2014/8/11
 鉴宝节目    1961 次 2012/12/26
 刘福田 吾儿成长录(一)    1929 次 2012/7/12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