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
民国,某年、某月、某日、某地、某官员贪污腐败草菅人命受天谴,身边的人怕牵连,渐渐的离得越来越远,树倒猢狲散。
习惯高高在上虎视眈眈的官员,突然失去曾经的我武惟扬受不了,或者怕欠了债欠了人命,有人索鬼索命。于是强作赫赫然,想方设法保持影响力,让人们相信他倒不了,照样对他毕恭毕敬、唯唯诺诺,树倒猢狲不要散。
与那个古代县太爷不同处,是不悬在厅堂,而“挂”在脸上。结果因为被识破就反而弄巧成拙、威信扫地。想保持威风凛凛如同虎,却成了令人讨嫌的犬,被讥笑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为什么装威严的虎却反而像了犬呢?
喜剧性的内核是内容与形式不协调,好比小脑袋戴个大帽子,好比肥婆穿上紧身衣,好比“沐猴而冠”,好比苍蝇顶着豆壳那样的造作摆谱。造作摆谱是典型的内容与形式不协调,所以产生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喜剧效果。
没眼见是啥样的,想象中一定是鼻梁上架个金边眼镜,西装革履,大腹便便,坐在年轻女子推着的轮椅上,这里看看、那里转转,东边露露脸,西边手持文明棍指指点点比比划划,身子虽笨拙,脖子倒是十分灵活,如同货郎叫卖的拨浪鼓,左摇右晃,没“嘿地隆咚、嘿地隆咚”的响声罢了。金边眼镜下方透出的眼珠子,几乎要落入推轮椅女子的怀里,如此的寒酸相,怎能赫赫然呢。
都知道了就里,又看见是如此强装威严的寒酸相就不再怕,甚至觉得滑稽可笑,说虎却不像虎。不像虎又像什么呢,不就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
再添个儿时趣事:儿时我摸过老虎。真老虎呢,不是画的虎,不是纸老虎,也不是动物园里的虎。小县城哪有动物园。是死老虎。
儿时,水东桥头一家店门外常常摆过多次死老虎,从山上捕获的。路过的孩子喜欢在老虎的毛茸茸身上这里摸摸那里扯扯。一路过老人说“老虎屁股摸不得”,孩子们便更嘻嘻哈哈,偏要摸它的屁股。有胆大的还提它的耳朵“耳提面命”,看耳朵上有几个缺口,据说耳朵上有几个缺就吃了几个人。
真是“虎落平阳被人欺”,巍巍然的老虎被孩子戏弄打趣:“真可怜,怎就落在人手中,再不能威风凛凛了!”“谁叫你害人,后悔了吧,你妈等你回家吃饭呢!”“你老婆可要成寡妇了!”“下辈子可别再做老虎,别害人了!”
成人则购虎鞭、虎肉,订虎骨膏。我吃过虎肉,因为比猪肉便宜奶奶才买的。没猪肉好吃,微微有点酸。
有钱有势的财主,残忍胜过真老虎;
面目狰狞真可怕,穷凶极恶心狠毒。
特爱作威又作福,见人横眉又怒目;
活脱一个阎王爷,呲牙咧嘴腆个肚。
天惩虎威被完蛋,虎魁噗嘟落平阳;
虎困威倒遭嫌弃,可怜兮兮还孤单。
我武惟扬被泡汤,虽想重新树威望;
可惜没了好戏唱,再想耍威难上难。
老虎死了没人怕,水东桥头被戏耍;
耳提面命教训它,扯须提耳刮嘴巴。
占山为王威风耍,不得容人如恶霸;
老虎屁股摸不得,今天偏把屁股打。
百姓高兴嗷嗷叫,买虎心肝去爆炒;
看看是否黑黑的,尝尝究竟啥味道。
昨天它把百姓咬,今天百姓把仇报;
光是吃肉不解恨,拆虎骨头熬成膏。
虎之说形形色色,有喜怒哀乐与甜酸苦辣,有叫人同情的谈虎色变,有可恶的狐假虎威,有可恨的为虎添翼,有可恼的为虎作伥,有令人遗憾的虎头蛇尾,有滑稽的骑虎难下,有可气的放虎归山,有被讥笑的画虎不成反类犬,当然,也有令人欣慰的虎毒不食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虎”的词汇还有“引虎自卫”“苛政猛于虎”“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养虎遗患”“打不着老虎拿猫撒气”,还有政治家嗜好的“扯虎皮当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