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研究 >> 文学评论 >> 和中学生聊聊读书的话题
  • 和中学生聊聊读书的话题
  • 来源:原创 作者: 运河散人 日期:2013/9/11 阅读:2748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这句话众所周知,道理颠扑不破。书所给人的营养虽然不像美味佳肴那样具体可口,但对人的成长发展,对人的生活、感情、工作、事业和人格所起的作用,怎么过高地估计它的价值也不会夸大。可以这样说,古今中外凡是事业有成者,大多都是从书中汲取营养并坚持读书的人。作为天之骄子的中学生,正是“少年心事当拿云“的年龄。正是青春勃发,精力正旺的时期。正如一首诗中所言:“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勤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并不赞成诗中前二句表达的辛苦,求知也并非一定要以苦作舟。但这句诗中所强调的读书勤学,确实给人以激励。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高就高在读书可以令人充实,促人上进,还可提升人的本领和品位,甚至改变人的命运。读书的益处多多自不待言,我想,莘莘学子不仅要乐于读书,还应善于读书。为此,本文就读书的话题谈谈我的几点感悟。我觉得读书应有三个要点:一曰:“痴”二曰:“思”三曰:“疑”。

        读书的第一个要点是:“痴”。苏轼有句诗说:“人生识字糊涂始。”我则是,粗识文字爱读书。那时,家住京郊偏远农村,兜里没钱,要读书主要靠借,可惜村里有文化的人家不多,十天半月,能借到一本书读,实为幸事。还有一种办法,是导镇上的小书店里去读。镇上离家十五华里,全靠两只脚板走去走回。小书店不大,和我一样,只看不买的读者却也不少。书店的店主并不深管,和蔼而悠闲。我从上午读到下午,能读两三本书。虽然肚子饿得咕咕叫喊。我的心里无有几分满足。之时农活太忙,每月顶多两次而已。那时农村还没安电灯。一旦借到了书,都要计日归还。只有挑灯夜读了。一盏油灯一本书,陪伴我大半夜。这是那时最幸福的时候。今日想来,读书的第一味良药,就是:“痴”。痴迷,爱书之至也。只有如此,读书方才走进门道。

        读书的第二个要点是“思“。《论语》上有句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学习不思索就会糊涂,只思索不学习就更危险。以读中国四大名著为例,读《三国演义》,就应该理解何为天下大势。当时的“天下三分”是有很多客观条件所造成的。非人力能所为。尽管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占了很大的政治优势,尽管诸葛亮神机妙算,尽管东吴孙权 人才济济,又有长江之险。但他们中的哪一家都没能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这就让读者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客观条件的佐助。“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这两句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不深入思索,只津津乐道书中的传奇故事,那就过于肤浅了。如要读出书中的深层意味,就得费一番思索的功夫,才能有所收益,

        读书的第三个要点是:“疑”。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经说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矣。”这实在是长者之言,经验之谈。孟老夫子大胆的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仅是说,书上的观点和材料不都是对的,读书时要善于鉴别,要养成读书见疑析疑的好习惯。这不仅指一般的书籍,对古代典籍也应如此。比如《论语》上有一句:“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本来四季常青,如何在岁寒时凋零?只能解释为极冷的冰川时期。再如《孟子》种的一句:“人之向善,如水之向下。”此句只有结论,而没有论证。如果主张人性本恶的荀子把“向善“改成“向恶”亦无不可。可见,孟子的观点是武断地扔给读者的,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又再如《荀子》的《劝学篇》里有一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矣。”此句过分强调“学”,而忽略“思”的作用,显然也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读书见疑,实在是读书求知的重中之重了。

        除了品书的三个要点外。还应切忌以下三点:一忌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书中的营养还没来得及真正消化,读的数量再多也毫无用处。书如茶,须要浅斟慢饮,品出滋味,读出真谛,才能有助于人格和人品的提升的。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的确有些夸大其词,但细品精读确是读书的要诀之一。对经典著作尤其如此。从喜欢读书到善于读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攀登一座高山一样,需要一步一步地往上走。读懂内容之后还要思考主题;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用了哪些材料。写作上有何特色。尤其是描写和抒情是否细致感人等等。这样细读,阅读能力就会慢慢地提高了。

        二忌不加选择,如今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的书读之有益,有的书读后有可能中毒。当今的有些读物,在利益的驱使下,把暴力、色情、狡诈、诡计等,展示出来当作敛钱的卖点,中学生应有所警惕,坚决拒之于门外。应当阅读充满理想、阳光、善良和爱心的书籍。其途径应该由浅入深,渐入佳境。东晋诗人陶潜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人曾对此句解释道,”年轻人读书不求甚解,无可厚非;多读几遍,读懂了,其愉悦的心情就体会到了。’这也许就是渐入佳境的具体解释。

        三忌不能专心。一卷在手,力争一次读完,因为每本书都自成系统,只有一次读完才能读出味来,读出神韵来。如果踏不下心来,断断续续,偶然翻翻,其所得只能是鸡零狗碎或一鳞半爪,仅仅了解书的大概内容,如同参观博物馆只在门外转悠了一圈,真的展品并没看到一样。读书一定要持之以恒,而且要一门心思读进去,久之,书中的营养才能使人显出秀出于林的健美和壮美。

        另外,读书也绝不可为了追求功利。读书时心里不可只想着“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因这些话全是为了功利去读书,这是缺乏长远眼光的。如今的中学生课余时间很少,即使有点儿闲暇,往往也只读那些与考试有关的教辅资料、考试复习指南之类的书。这其实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如果仅仅为了考试而读书,碰上运气,也许在考试成绩上提一点儿分数,但对人的素质、气质、意志的培养,几乎没有作用。如能认真读书,就会使人眼光高远,底气十足,思维敏捷。据我所知,每年高考中的佼佼者,大多皆书的滋润。当然,当前的中学生课外读书的时间很少,但如果能合理地安排好假日时间,每年读几本好书应该是不难做到的。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还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爱好读书,是青年人的最大优势,第一优点,是今后人生有出息有作为的最好铺路石。千万“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千万别把读课外书当成不务正业,或者觉得只是可有可无的小事。尽管读几本书不能立马见到成效。但读书的爱好,会使人受益终生。如果能在读书之后,写写读后感想或有关的联想,那便是锦上添花,既增胆识,又长文才,事业有成就指日可待了。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胡培玉《闲冬》读后感    2206 次 2012/10/21
 孙绍振:一曲《楚歌》鸣绝响    3064 次 2014/6/19
 殷龙龙:插上诗歌的翅膀    2039 次 2012/8/22
 从“成为雪漠”到“享受雪漠”    3105 次 2013/7/29
 在这片沃土上    8738 次 2013/10/19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