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火”字,一个“因”字,两字相合,便造出个烟字来。每想到此,便深深叹服古人造字之绝妙。细细想来,抽烟不正是失火的重要原因吗?
记得小时候住在农村,邻居的一位叔叔常来我们家闲坐。那时还抽旱烟袋,只见他把碎烟按在5分硬币大小的铜烟锅里,用火柴一点,便滋滋啦啦地抽起来。不大工夫,一锅烟抽透了,那烟锅里剩下的烟灰得使劲往桌上磕。一阵叮叮当当之后,接着又装满一烟锅。一个晚上,他的嘴里没离开烟袋,爸爸叫他“磕装”,他也毫不介意。几天后,我家楠木桌上便留下了不少圆圆的焦痕,桌上腿上糊了一片. 那时农家都是土屋土炕,虽然桌上那焦糊的疤痕有碍观瞻,但失火的可能却不大。如今不同了,抽的烟卷都带“把儿”,屋里易燃的东西又多,那烟头扔到哪儿,都有冒烟起火的可能。在这方面,我亲眼见到的教训就不少。
我大伯爱读书也爱抽烟,差不多每天中午、晚上都躺在床上边读边抽,别人劝他最好改了这危险的习惯,他却洋洋得意地说:“这是两不耽误。”他没想到正是因为他的麻痹险些出了大事。有一回他边看书边抽烟,手里捏着冒烟的烟头便睡着了。一觉醒来,满屋是烟,被褥已被点着,他赶紧奔出屋去报警。幸亏消防队员来得很快,才没把房子点着,火熄了,一检点:电视变了形、电话成了“卷饼”、被褥成了灰炭……特别是床下他最珍爱的书,这下子全毁了!他捶胸顿足欲哭无泪,后悔莫及地说:“这全怪抽烟!”
再说我表弟,烟瘾不大,抽烟常为了摆摆样子,显出几分潇洒。有时抽到半根便掐灭了放进衣兜里。有一天,正好有急事,他把自以为掐灭了的烟头,就随便放进大衣兜里,骑上车便上了路。小风一吹,兜里的烟头点着了大衣,他却浑然不觉。幸亏有个熟人见了,大声把他喊住,和几个人赶紧扑打。火灭了,价值一千多元的大衣却玩儿完了……
烟是火因,在节日尤要警惕。亲朋好友相聚,抽烟的人多,谈论的热烈,再加上酒至半酣,面红耳热,谁还顾得上把烟头丢到哪去?于是便产生了火灾隐患。近日,我去一位朋友家,房间铺上了木地板,四周装修得焕然一新。这位朋友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桌上摆着“请勿吸烟”的木牌。我心头一亮,要是多几户家庭摆上这小牌多好!
我原来也是烟民,但从去年戒烟日那天起终于下决心戒掉了,还与同时戒烟的几位烟民,琢磨了一副对联:“信是人言,本欲取信于人,必须言而有信;烟本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这对联虽然不能登大雅之堂,也算是一句有益的提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