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雨水稀少,“听取蛙声一片”的情景也很难遇到几回了。如今想来,那高亢而嘈杂的蛙声确实显出夏天的美妙。我的记忆也如蛙声一般绵绵不绝。 在我的故乡,村子的中间有一条清亮的小河,河面有三四丈宽,水面上铺着一层田田的荷叶,荷叶从中点缀着各种颜色的荷花。有红的,有白的,有红中带白的,也有粉中带紫的。粉色的荷花箭从叶子中间挺得老高。河边芦苇丛丛,杨柳依依,那醉人的绿色仿佛送给人们一团团仙光灵气。吸一口,让人那么痛快,那么滋润。此时,加上动听的青蛙叫声,似乎给这迷人的画面配上了和谐的音乐,或许青蛙们在进行着诗一般的解说吧。儿时在河边摸鱼,一碰那岸边的芦苇,只听得“嘭”的一声,一只绿青蛙跳了出来。带出一串水珠,溅到脸上,好不清凉。青蛙跃起的姿势很美,有时卧在大荷叶上,鼓着眼睛看着我们。不时张大嘴巴,高声歌唱起来。它们有的躲在芦苇丛中,似乎想标新立异,发出有节奏的沉闷的叫声,好像在击鼓伴奏。有人称“蛙鼓”,很形象。 那时,蛙声从春末就能听到,开始时,叫声疏疏落落的。一声、两声、虽然断断续续,却很清亮动人,似乎向人们报告夏日将临的信息。到立夏以后,叫声也就渐密渐骤、且亮且烈。再后来,特别是一场大雨之后,河塘里的蛙儿们似乎显得特别兴高采烈,他们又仿佛进行着一场歌咏比赛,它们的叫声也格外显得高亢、嘹亮,在低沉的蛙鼓的伴奏下,更显得和谐悦耳。虽然当时觉得嘈嘈切切,吵吵闹闹,有人甚至把雨后的水塘叫“吵蛤蟆坑”。今天想来,却觉得有着独特的旋律。 听蛙声最妙的时刻是在黄昏,尤其是一场小雨之后,云已散,天很蓝,晚霞光照,夜幕降临。此时,河两岸,池塘边,除了一股股荷香袭人,便只有蛙声一片了。那时,我们放学归来,从河上的小桥走过,踏着蛙鼓,心里倍感温馨。一片蛙声使小河更鲜活了,给家乡的人们平添了不少乐趣。 后来,到县城里读书,离开了故乡的小河,却也忘不了蛙声的清韵。假日的黄昏,常携几位学友到大运河源头漫游,在蛙声中读唐诗,念宋词,风华正茂中的我们,领略着浓淡相宜的诗情画意,当年的学友大概都不会忘怀吧。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全家住进县城已经十数年,悦耳的蛙声也已经有几年没听到了,每到夏日雨后的黄昏,听不到悦耳的蛙声,心中总不免有几分失落。有人说,这是河水被污染造成的,更增添了我的几分忧思,莫非今后再也听不到当年那嘹亮悦耳的蛙声了吗?假如夏日里没有蛙声的点缀,那该是多么索然寡味!好在政府的各级领导近年来十分关注环境保护,很多人也都在关注着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只要真正治理了环境的污染,让河塘里的水变清,动听的蛙声还会归来的。 我们盼望着清清的大运河水从通州城边流过,我也企盼着家乡那清亮亮的小河,还像原来那样从村中穿过。在芳草如茵的河岸边,在芦苇丛生的水塘里,青蛙在碧绿的荷叶之间灵巧地跃动,蛙声依然嘹亮,蛙鼓依旧动听。宋代词人描绘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好意境”,已经不会是遥不可及的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