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应该是学生的乐园。让校园活跃起来,其实,就是让莘莘学子们快乐起来。说来容易,做到实难。
我曾经问过几回在校生。有上小学的,又上初中的,也有上高中的。他们的回答大体近似,细微有别。一般地回答是:“不太快乐。”意思是有快乐也有烦恼,不是很快乐,但还不至于非常难受。细微的差别是,年级越高,不快乐的成分越大,而快乐地系数越小。
如果分析不大快乐的原因,也不复杂。一是学业紧张,各科作业纷繁,大考小考不断,每天紧紧张张,哪有快乐可言?二是除了上课听讲,课余活动太少。除了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或者偶尔有一次歌咏比赛,就没有什么大的活动了,学生失去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也就快乐不起来了。第三是教育方式过于死板,对尚未成人的学生过于苛责,批评过于严厉,说话缺少温情。学生伤了自尊,还会快乐吗?
如上所述,让学生快乐起来,确有难处,可是,如果转变观念,就能让校园活跃起来,学生也会欢乐起来。从校领导的层面,首先必须明白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理念。要搞好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就得要和应试教育彻底决裂。有考试,但绝不按分数排队,学校出了高材生,也不要大张旗鼓地“炒状元”。聚精会神地研究学生的发展。
每学期组织几次大的活动,也不是难事。比如,九月教师节,可以搞一个诗歌朗诵会,中秋节可以搞一次“我爱父母”的讲演,国庆节,可以搞一个“歌唱祖国”的歌咏演唱会,还可以举办一些学生喜欢的拔河、跳绳、踢毽子、或者篮球、足球、乒乓球的小型比赛等等。活动多了,校园就活跃了,学生们就快乐了。
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还是听课。课堂的活跃也是至关重要的。自然,教师的备课要充分,力求简洁生动,浅显易懂。重点要突出,尤其要照顾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对他们,要耐心,多表扬,少批评。我常想,“玩”是人的天性,不论年龄。对于儿童,“玩”是不可或缺的童真。我曾经看过一本《学与玩》的儿童读物,就是强调“学中玩,玩中学'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自我约束。有时玩一玩,是可以理解的。不必过于苛责。
上课时,力求师生互动,让学生发发言,或者提出疑难问题,老师可结合问题进行讲解。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每回读《论语》,总有一种感悟: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教学时竟是那么不厌其烦,循循善诱,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他没有正颜厉色,更没有挖苦和惩罚。他的教学方法是很成功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教师的热心和爱心,就会让学生心悦之,诚服之。怎会不快乐呢?
要让校园成为学子们的乐园,此时原本不难。只须以育人为本,转变观念,开动脑筋,不嫌麻烦,校园就会活跃起来。学生们快乐了,校长们、教师们,也就乐在其中了。
2012,3.11《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