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分类 >> 岁月如歌 >> 儿时琐事记忆
  • 儿时琐事记忆
  • 来源:原创 作者: 带雨的云 日期:2014/2/15 阅读:1383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带雨的云八十年感怀短文800篇》
    第742篇 儿时琐事记忆
    ——当我有饭桌那么高


    年老后常想起儿时,不知道是因为浅薄,因为寂寞,因为闲得无聊,还是因为智力倒退回了儿时,或者是通常说的老年怀旧。
    一天,忽然想起当我有饭桌那么高的时候。我一阵惊喜,多么高兴呵,比吃肉还多了几分劲。不记得是几岁,只记得还没有上学时候。
    儿时家住山边的一栋两进的老式房屋,三个姓氏的四家人共住。
    这本是祖传给子孙的,因为有一家败落卖给我的伯父,有一家的财了财离开了这山旮旯,搬去街上了,租给了我家,于是就成三个姓氏四家人的共住屋。
    这里正屋住人,“横屋”是厨房、饭厅、储藏间、厕所、谷仓。
    我家是厨房、柴草房、饭厅三合一。厨房特别宽敞,不下于五、六十平米。东南角是灶,可以叫做厨房,西北角堆着柴草,又算是柴草房,中间有一张圆桌,又得算做是我家的饭厅了。
    那年代没有煤,没有电与燃气,是烧晾干了的柴块与蕨草,买柴草有季节性,且要隔年买好等着晾干,一次得买许多,今年存好明年烧的,干草的燃点又低,干柴烈火,容易引火灾,柴草要离开灶台远远的,所以厨房就要特别的宽敞。
    蕨草像一把两边对称的梳子,又如同一条大蜈蚣,杆子是细细的,抽去芯可以当成吸管,孩子们还用它吹肥皂泡,比谁吹的泡泡多,比谁吹的泡泡飞得高,比谁吹的泡泡雄壮、耐撞。还有人把“蕨”的空心杆子连成“自来泉水”。
    没有伴玩时,我常坐在灶边帮祖母添柴草,看一阵阵火光呼啦啦,有时候还“呲”的一声声,享受着冬日里的暖烘烘。
    记得,儿时吃饭是扒上一把大椅子跪着,吃饭前想看看吃什么菜也扒上那把大椅子,夹不着菜便站在椅子上。
    那时吃饭不许尽挑好菜,还不许吃太多,祖母爱唠叨,比如夹多了肉就拿眼睛瞪着我说:“菜是下饭的!”比如油炸花生米就要一颗颗夹,不许用勺舀。
    记得有段日子,祖母快抄完菜我就拿着碗“叮叮当当”敲。是给他报信,是哥哥躲在房里看故事书,条件是看过故事讲给我听。
    还记得没饭桌高时常和一邻居在饭桌下钻着玩,他胖墩墩的钻不过我。一次天黑了了还没回家,他妈妈就来我家找,原来是在饭桌下睡着了。他特爱睡,上学后还会扒在课桌上睡着,被老师提溜了耳朵才醒。
    我家还烧过谷壳,谷壳便宜,灶旁装了风箱,还要一边做饭一边拉风箱。开始时候我常抢着拉,后来腻了就不再乐意了。
    为什么儿时的这些琐事也记得呢?因为对自己的年纪耿耿于怀。
    那个年代的孩子没有现在“命”好,小孩没有地位。现在的孩子几乎是家里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人围着团团转,可珍贵了,想吃什么穿什么都肯给买。那年代的孩子简直是“被统治者”,好东西都要让给大人先吃,大人才能穿好衣服,小孩几乎都是捡哥哥姐姐穿不下了的旧衣服。
    猜想是因为过去年代生孩子不需要指标,家家户户孩子成堆、子孙满堂,也就不像现在这样的“物以稀为贵”了。
    那时还有“奶奶喜长孙”“妈妈爱满崽”的说法,意思是奶奶喜欢大孙子,妈妈偏爱小儿子。
    连兄弟也分成等级,女孩就更矮一级,甚至不让上学,留在家里帮着做家务事,就像现在的“十等公民”的说法,没十等而已。且模仿“十等公民”的格式调侃:
    一等孩子是长孙,重点培养接班人;
    衣食住行特优惠,奶奶要靠他孝敬。
    弟弟们成二三等,女孩更是等外品;
    不让他们去读书,逼得她们闹革命。
    不仅公民分十等,一家人也等级分;
    生命都是上天赐,啥理如此不公平。
    衙内犯法如满清,杀人犯能罪减轻;
    兄弟姐妹不一样,是谁把人等级分。
    为什么要分成等级呢?一定是保守的老奶奶们的主意,为自己的利益吧。
    我这样设想,“长孙”年龄最大,能最先孝敬奶奶,玩意奶奶短命,就享受不着小孙孙的孝敬。所以就特宠着长孙。“满崽”则是妈妈告别生育的纪念,所以也能受些关照,只是不能不顺着婆婆。
    女孩是要嫁出去给外姓传宗接代,当然就更得次一等。我姐姐还是妈妈的第一胎,出生才三天就成了人家的童养媳。妈妈哭大死去活来。那个年代是奶奶“一长制”,连爸爸也无可奈何,得察言观色,悄悄的安慰妈妈。
    那年代家家户户都是一大串孩子,靠节衣缩食过日子。比如穿,几乎都是老二穿老大的,老三个穿老二的,老四穿老三的。
    记得一次妈妈要给我做新衣裤,奶奶就不肯,说我还没有饭桌高,一点儿大的人穿什么不是一样。
    奶奶还常凶我:“小孩子懂什么,大人说话不许插嘴!”心理上是多大的压抑呵,嘴里不说心里却耿耿于怀。奶奶还常常叫我“矮鼓子”,笑话我还没饭桌高。所以一旦发现比饭桌高,心里就十分高兴,这样的好事怎么不耿耿于怀,怎么不记得呢。
    后来我每天都要和桌子比,看看是不是又长了。再后
    来还在墙上画个记号,巴不得很快就成大人。
    可是过了很久还是差不多,有时甚至还会变矮,才渐渐不再比长高了多少。
    杂七杂八的说自己儿时,近八十年前的老事还津津有
    味的。得回忆中的快乐。朋友们一定觉得太繁琐吧。对不起,耽误了诸位的宝贵时间。
    有朋友建议我的短文写精炼些。意见非常对,确实常常很罗嗦。
    因为感情不一样吧。我觉得,既然称“感怀”就该随“感”自由自在驰骋。啊,咋能把的思绪拦截,舍得把自己不吐不快的想象扯断,对于他人是罗哩罗嗦、鸡毛蒜皮、不足挂齿,对我,可是生命历程的一页页印痕呵。
    文字当属个人感受,可也是一定社会生活与历史的缩影,至少能帮从中理出历史的轨迹,助了解旧日生活的印痕吧。
    过去年代曾主张新旧对比,我想,这也可以算是一种新旧对比,况且俗语说,文章是自己的好,孩子是自家的聪明,即使是瘌痢头也认为是最美,如同十月怀胎,不能不喜欢呵,含辛茹苦出来的东西很难不喜欢的。
    不嫌它罗哩罗嗦,就爱能随意驰骋;
    曾少年杳杳远去,非想象重现哪能。
    儿时事印迹太深,忆童趣思绪耿耿;
    八十载印象渐淡,不记下怎能甘心。
    儿时事虽然琐碎,对我却思绪不绝;
    常梦中闪闪烁烁,又令人神怡心悦。
    饭桌高兴高采烈,盼每天能长一截;
    恍惚中忆起儿时,猛回头亦喜亦悲。
    人生事感怀多多,有平淡也有坎坷;
    把它们敲进电脑,不怕被笑话啰嗦。
    甜酸苦或者快乐,都曾是亲自经过;
    每想起思绪难断,怎能够快刀乱剁。
    请原谅短文罗嗦,几十年是非功过;
    如同那十月怀胎,咋忍心轻言砍斫。
    经历的坎坎坷坷,留后人细细斟酌;
    不忘却祖上艰辛,牢记那岁月蹉跎。

 相关文章
 一天一天往下过    1503 次 2008/6/21
 李艳苹 “十八个半截儿”及其他    1337 次 2012/7/4
 朋友之间    1895 次 2008/6/11
 老人爱唠叨    1583 次 2011/2/1
 学校时几个难忘的“第一次”    1712 次 2010/11/17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