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忧国忧民
差不多近三十年前吧,我就认识了当时的毛头小伙子柳忠秧。不过,柳忠秧当时还不叫柳忠秧。他那时给我的印象是,脸上虽有稚气,但浑身上下却充满了激情和斗志。且愤世嫉俗,看不惯生活里的种种丑陋和黑暗。
后来,柳忠秧被裹挟到一场暴风骤雨之中。他如同风雨中的一只勇敢的海燕,奋力发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声音。在奔走呼号的同时,他也付出了人生巨大的代价。这代价就是,他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沉寂了好几年。
2、灯红酒绿
我再次见到柳忠秧时,柳忠秧已经开始叫柳忠柳这个名字了。其人生的舞台,也已经由武汉转移到了广州。像是大变活人一样,柳忠柳完全成为了一个让我熟悉的陌生人。在我看来,柳忠秧正处于人生的疗伤期,他一方面在异地它乡舔着自己的伤口,另一方面,则是要为生存而拼搏。
人生的第一要务,是生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广州这个花花世界里,柳忠秧每天穿梭于灯红酒绿之中,夜夜将自己喝成一只红彤彤的醉虾。
由海燕变成了醉虾?!我觉得柳忠秧的心并没有醉,他是在伪装自己。为了生存,只能先将自己蜷缩起来,放弃飞翔。
如此,柳忠秧在广州建立了庞大的人脉关系网,如鱼得水。
3、半路出家
时间来到了201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部长篇小说《文化商人》。携带着这部新书,我应邀由北京前往广州,参加南国书香节的活动。也就是这一次的广州之行,让我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柳忠秧在写诗,且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我之所以吃惊,是因为柳忠秧这个半路出家的诗人,居然出手不凡,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迅速蹿红,成了一颗耀眼的新星。
4、柳诗崛起
我这里姑且将柳忠秧写的诗,称为“柳诗”吧。据说,柳诗在四年里,开了七次研讨会。我看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和诗人们对柳诗的评价。柳诗研讨会,我一次也没有参加过。就我自己多年写诗的眼光来看柳诗,粗一看柳诗,柳诗的外貌特征,跟中国传统的诗歌美学之间,的确有着差异。犹如太阳系之外的一颗陌生的星星,模样有些怪怪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柳诗是一种另类的诗歌风景,其中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成份,说它是在探索和创新,也行。
5、曾是诗人
当年方方初涉文坛,也曾经是一个诗人,也写过诗,诗写得不错。后来,方方在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我看过方方的许多小说,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和欣赏方方早期的作品,那里面有着很大的思想空间,耐人咀嚼和回味,写得挺有意思的。
5、审美趋同
我说我更喜爱方方以前的作品,是因为,方方后来的作品,居然也呈现出了同质化的倾向,这是非常令人遗憾和惋惜的。譬如说,方方的小说跟池莉的小说,越来越像了。这情形如美女一般。美女们之所以长得彼此相像,是容貌上的共性使然。
6、同一个鱼缸。
如今的作家们,有点像同一个鱼缸里的鱼,大家分享着相同的食物。泳姿看上去,都很漂亮,显示出来的,是小说技术的强大魅力。那是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花活。
7、分段卖鱼
现如今,小说的技术手段越来越高超了。以网络小说为例,有专门给男生看的小说;有专门给女生看的小说;有专门给胆大的人看的惊悚小说;有专门给欢爱的人看的都市言情小说……等等。这种小说分类,很像是菜市场分段卖鱼一样,一条鲜活的鱼剁开来,头作头卖,尾作尾卖,身作身卖。只是,像《红楼梦》那样的小说,不知道应该挂到哪个摊位上去卖?!
8、小圈子
自方柳开战以来,我最不能认同的一句话,出自河南籍作家张宇之口。“他(指柳忠秧)不是我们圈里的人,要是我们与他为伍的话,是一种羞辱!”张宇这话,说得太糟糕了。张宇如此特别强调圈子里的人这种身份等级,大有搞文化垄断之嫌,大有耍文阀作风之嫌。搞小圈子不好,还是应该让作品来说话。
9、运作与写作
当年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如今的诗外功夫,文学之外的功夫,何等了得。有人借助文学,当了官;有人借助文学,发了财;有人借助文学,圆了各种各样的梦……文学成了一些人的敲门砖和摇钱树,所以,种种的运作,也就应运而生了,有些人重运作,而轻写作,也就不难理解了。就像一些书法家那样,一旦获得了什么奖,当了什么书协主席,其身价立刻大增,能卖出一个不菲的好价钱了。
10、跑奖
从跑官,到跑奖,跑的种种恶习弥漫开来,令人窒息。文坛并非世外桃源,总是能听到一些这方面的趣闻。此次听闻方方指责柳忠秧跑奖,我无法做出判断。以我对柳忠秧的了解来推测,柳忠秧在广州炼出了极大的酒量,而他当初应该是借酒浇愁的。如今,有了这样的酒量,他又有很强的交际能力,跟一些诗友们坐在一起喝喝酒,应该是有的。这是我的猜想。舌尖上的中国,一片吃喝景象。吃货盛行,推杯问盏,觥筹交错,大概是有的。别的事,就不知道了。
11、歌德派?!
就我个人而言,曾经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的柳忠秧,从骨子里说,并非是一个歌德派。他的面孔,时而是海燕,时而是醉虾,有着多面性。但我坚信,他的心,一直是醒着的。
12、口味问题
我看到许多诗评家给了柳诗高度的赞誉,我想,这大概是口味的因素所导致出来的一种现象。不难理解,在看了许多传统意义上的好诗之后,忽然看到了柳诗这么一种异乎寻常的怪诗,也许会忍不住夸奖一声。
13、同志之争
从柳忠秧参与鲁奖,到方方“维护”鲁奖,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看重和珍惜鲁奖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的立场是相近的,也是志同道合的。
14、鲁迅在世
我猜想着,如果当下鲁迅还活着的话,看到方柳之争,一定会大皱眉头。且鲁迅自己也很难拿到这个奖,这个鲁奖的本质,与鲁迅的精神相去甚远。
15、新文化百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近一百年里,中国文化经历了种种的苦难和磨练。如今,它也像百岁老人一样,有点老态龙钟了。趋同化是它的病症之一。宛若老人们一样,一上了岁数,大家就都渐渐失去了原来的风采和面貌,变得彼此相近相同了,甚至连性别特征也模糊了。人们无力改变这个世界,却被这个世界改变了,同化了。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塑造着我们。
而文化则是一个民族最后的防线,一旦文化腐败了,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