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随笔游记 >> 人文随笔 >> 通州古城往事
  • 通州古城往事
  • 来源:原创 作者: 刘维嘉 日期:2014/8/29 阅读:1426 次 【 】 B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通州古城往事
          中秋时节,来到了寂静的大运河森林公园,沿着柳荫路散步的时候,美妙动听的乐曲在公园上空轻轻飘荡着,透过岸边的柳丝看到的是那缓缓驶过的仿古游船。清爽的风儿迎面拂来,轻轻地抚摸着我的思绪,弹拨着我心头的琴弦,令人浮想联翩。
          站在观景台小憩的时候,脑海里又浮现出许多往事,那一件件的往事就像运河水面的涟漪,在我的心湖荡漾。
                                                                       通州百货商场
          通州百货商场建于1964年,原来叫通县百货商场,后改名为通县东风商场,1980年9月,搬到新址后改名为通州百货商场。最初建在闸桥路口东北角,后搬迁到闸桥路口西北角,直到2010年秋,在运河核心区建设中拆除。
          我小的时候,住在回民胡同38号院,那是县卫生局家属院。大院有五排平房,住着11户人家。大院后墙外是新华大街,往北就是通县百货商场,我家住的大杂院和商场相距100多米。在我上小学的时期,每逢礼拜天,我和大杂院的小伙伴们常去闸桥玩,在闸桥看到了通县百货商场的施工工地很忙碌,建筑工人们有的正在用蛙式夯实机夯实地基,有的正在用杉篙、铁丝搭建脚手架和砌墙。在施工工地悬挂着横幅,上面写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杉篙脚手架上还贴着细长条的标语,那些标语用的是蓝、黄、绿等颜色的大字报纸,上面写着“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加强质量管理、建设优质工程”、“保证工程质量,造福通县人民”等。通县百货商场建成后,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去商场,有的时候去买东西,更多的时候是去玩。通县百货商场东边是通县第一副食品商店,简称“一店”,往东是通县氧气供应服务站,再往东就到了新通影剧院和通县旧货市场。我们从商场出来后,常常沿着东大街往东走,逢店必进,边走边玩。去得最多的还是通县百货商场。
          通县百货商场南北走向,南邻新华大街,北邻东大街,西邻北大街,两头均向东延伸,呈“匚”型,仅一层。在商场北边、西边和西南角有三个门出入。小的时候,我们常常到商场里玩,从这头走到那头,新鲜地看这看那的,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商场卖的许多百货。
          商场北部主要卖鞋帽、布匹和丝绸等。那些商品有三接头皮鞋、鹿皮鞋、翻毛皮鞋、白球鞋、蓝球鞋、小白鞋、回力球鞋、布鞋、懒汉鞋、塑料凉鞋、老头鞋、帆布鞋、蓝色单帽、棉帽子、皮棉帽、羊剪绒帽子等鞋帽。布匹柜台设在西北角,布匹是对各类织物的总称,“匹”原本是中国古代计量单位,1匹为4丈,就是13.2米,布匹实际表示制作衣物的衣料,从原材料可划分为棉布、化纤布、麻布、毛纺布、丝绸、混纺织物等等。记得那时候,商场卖的布匹有青花旗、白花旗、司林布、大斜纹、小斜纹、咔叽布、大帆布、小帆布、人字呢、条绒、大绒、的确良、方格子布、老花布、劳动布、涤纶、灯芯绒等。商场还卖更生布和布头,不用布票,还省钱。那里还卖各种丝绸背面、枕套等丝绸制品。曾经在商场工作过的一位初中同学告诉我,商场采购的布匹都是很大的布卷,售货员先要把大布卷裁成小的,再用专用长条木板卷起来卖,这个方法就是“板布”,商场曾多次举办过“板布”技术比赛。布匹经过“板布”以后,都按顺序立在柜台后面的布匹货架子上,有的还摆放在木制柜台上,在木制柜台上还放着一米长的木尺和一尺长的竹尺。顾客挑选好布料后,只见售货员熟练地在柜台摊开布匹,用木尺或竹尺量好尺寸,再用固定在尺子一头的小刀在布边划一个小口,使劲一扯,那布料就齐刷刷地从布匹上扯了下来,再把布料折叠包装好交给顾客。扯布适用于绵薄布料等,对于比较厚的布料、的确良、呢子、方格布、毛料等不能用手扯,先要用尺子量好,用画笔画上线,再用布剪子剪开,包装好,交给顾客。
          商场中部主要卖针织品、文具、测绘、钟表眼镜、搪瓷制品等。那些商品有毛衣、双鹿牌毛线、大拉毛围巾、秋衣秋裤。有毛笔、绘画笔、钢笔、铅笔、笔芯、铅笔盒、削铅笔刀、橡皮、信纸、信封、邮票、红纸、粉纸、黄纸、大字报纸、广告色、砚台、新华字典、新华词典。有口琴、大正琴、跳绳、羽毛球、足球、工字牌气枪和铅弹、军棋、象棋、围棋、跳棋。有直尺、三角尺、皮尺、钢板尺、圆规。有双铃马蹄表、天津公鸡牌全木壳机械闹钟、北极星牌座钟和老花镜等。有搪瓷水壶、搪瓷盘子、搪瓷碗、搪瓷套装手提式饭盒、搪瓷茶缸子、军用搪瓷缸子、搪瓷脸盆、搪瓷痰盂。有圆形铝饭盒、长方形铝饭盒等。我印象最深的是各种各样的文具盒,有马口铁制的,也有塑料制的,上面都有图案。那些文具盒有北京风光文具盒、动物文具盒、学英雄好榜样(红小兵题材)文具盒、建国牌文具盒、鱼雷快艇双面图案文具盒、天天向上文具盒、熊猫文具盒、孙悟空文具盒、充满童趣文具盒、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塑料文具盒、劳动题材塑料文具盒等。
          商场南部主要卖日用百货、针头线脑等。那些商品中有“灯塔牌”肥皂和“固本牌”肥皂,香皂有紫丁香香皂、喜迎门香皂、百花香皂、碧绿香皂、蜜蜂牌香皂、香雪海牌香皂、上海牌香皂(有檀香香型、茉莉香型、玫瑰香型三种)。有刻着双喜鸳鸯龙凤图案的肥皂盒、香皂盒。有海鸥洗发露、华姿洗发露、蜂花洗发露、美加净洗发露、美加净发乳、华丽洗发膏。有北京香脂、人参雪花膏、紫罗兰牌雪花膏、万紫千红牌雪花膏、友谊牌雪花膏、牡丹牌雪花膏、“百雀羚”雪花膏 、咏梅奶液、万紫千红润肤脂、手牌蛤蜊油、凡士林。有“中华牌”牙膏等各种牙膏、刷牙粉、牙刷、牙缸子。有带折叠支架的方形镜子、圆形镜子、椭圆形镜子、三角形镜子。有各式各样的暖壶,外壳主要有铁质、铝质、竹编等材质的。有压力暖壶、鸭嘴暖壶、还有专门卖冰棍的广口暖壶。更多的暖壶外壳是用冲压自行车链子的下脚料作的,再喷上绿色的、蓝色的漆。有白蜡烛、红蜡烛、三五牌电池、大众牌电池、白象牌电池手电筒、装有两节一号电池的黑色铁制自行车电池灯。有带着打火机或卷烟功能的铝制烟盒、那时流行的金属烟灰缸、烟袋、烟袋嘴、烟斗。有针头线脑和各种扣子、顶针、纳鞋底锥子。有线袜、鞋带、鞋垫、绣花线、子母扣、松紧带、女孩子用的发卡、玻璃丝、橡皮筋。有缝纫机、缝纫机针线、皮带和线轴等。有卫生纸,那些卫生纸大都是由福绥境街道造纸厂或东北旺人民公社造纸厂生产的,还有贵一点的粉色“金鱼牌”卫生纸。有居民常用的15瓦、25瓦等白炽灯泡和磨砂灯泡。有煮染布料和衣物的骆驼牌小袋装染料,那些染料有灰色的、蓝色的、褐色的、黑色的、烟色的。有红油纸伞、黄布伞。还有各种玩具和许多日用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年通县百货商场所售的商品,到如今,有很多已经在市场上看不到了,有的已经被新的商品所替代。
          1980年8月,通县东风商场新营业大楼建成后,与原来的老商场仅隔一条马路,并改名为通州百货商场,于同年9月25日正式开业。新商场有职工450人,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营业面积8000平方米,主要经营大小家电、音像制品、化妆洗涤用品、日用百货、针织鞋帽、文体器材、纺织服装、家具等300多类,13000多种商品。从规模、营业面积、商品种类有了很大的变化,成为通县首家大型综合百货商场。之后,通州百货商场历经1992年和2008年两次比较大的翻修,2008年又将名字改为通百新天地购物中心。
          通县百货商场更名并搬迁到新华大街45号新建营业大楼以后,原址建了4层商业大楼,最初是北京西单商场通州分店,后来改为金鼎大厦,最后又改为物美超市,2010年秋季因核心区建设被拆除。
          那时候,闸桥地区有通县百货商场、光明楼综合商场、北京西友华联商厦、五金交电商场、人民商场、神剑自行车商店、通县日杂商店、小楼饭店、新华餐厅、向阳小吃店、丽新照相馆等,以后又有了五金交电大厦、国美电器、物美超市、大通鞋城、肯德基、麦当劳、加州牛肉面等,成为通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始终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不仅吸引着通州城乡居民购物,也吸引着本市和外省许多县市区居民购物。区有关部门曾经建了过街走廊,将通州百货商场、物美超市、北京上科华联商厦连接在一起,新华大街南北的两个出入口都安装了双向滚动电梯,方便了顾客休闲和购物。通州百货商场这个老商场更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新老顾客。
    2010年,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按照总体规划要求,通州区最老的百货商场——通州百货商场于当年6月30日下午2点闭店,到了秋季就被拆除了。为了纪念老“通百”,在它停业前夕,我专门到那里照了一些照片,写了感触,发到了新浪博客。
          “通百”拆迁那年,已经伴随我走过了46个年头,我走过了童年、少年,走过了青春岁月,直到鬓角有了白发。仔细想来,我从一名小顾客,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老顾客。“通百”给我的印象是,“通百人”服务热情、态度和蔼、耐心细致、服务周到。曾经涌现出丝绸组组长张国恩、皮鞋组售货员张玉华等北京市劳动模范。我和许许多多老通州人一样,对“通百”难舍难分,挚爱情感无以言表,只有用笔把它粗浅地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吧。
                                                                  万通综合副食店
          过去,万通综合副食店坐落在回民胡同西口北侧路东,往北是南大街理发店。回民胡同西口南侧是小楼饭店,与万通综合副食店仅隔一条小马路。万通综合副食店对面是大顺斋糕点铺。记忆中的万通综合副食店是相互连通的三个店,南北走向,中间是食品店,卖烟酒茶糖,南边卖牛羊肉和水产,北边卖副食。食品店位置高于其它两个店,从店内到那两个店,都有砖砌的斜坡。食品店就像一个挑担子的,挑着那两个店。
          万通综合副食店中部的食品店,因为位置高,门前两侧均有高台阶,南北走向。在靠近大门的地方有长方形平台,在平台两侧对称地有7层台阶,台阶高0.2米左右,宽0.6米左右。出入那里,可以从台阶进入店内,老百姓都习惯称呼那里“高台阶”。食品店主要卖烟酒茶糖等,那些烟有前门、恒大、哈德门、大生产、海河、工农、都宝、工农兵、大重九、黄金叶、红叶、凤凰、礼花、友谊、长乐、北京、金健、牡丹、香山、八达岭等品牌卷烟和烟斗丝。那些卷烟的烟卷可以拆包零卖。还有打火机、卷烟纸、带打火机或卷烟器的金属烟盒、通县火石厂生产的涂有各种颜色的火石等。酒有通州二锅头、通州老窖、北京红星二锅头、北京金山酒、杜康、竹叶青、茅台、衡水老白干、泸州老窖、白酒、高粱酒、高粱白、扳倒井白酒、玉泉大曲、春喜酒、红岩牌左餐酒、小香槟等瓶装酒,也有用酒坛子装着的散酒,售货员卖散酒的时候用酒提子卖。那里还卖瓶装散酒,有顾客来买的时候,售货员打开酒瓶子后,用量杯量酒卖,酒瓶里的酒没卖完,就盖上瓶盖,放在柜台里等着下次卖。茶叶有清茶、花茶,有老北京人最爱喝的北京茶叶厂生产的小袋“茉莉花茶”,包装纸袋上印着绿色图案,一毛钱一袋。也有茶叶末,老百姓称那种茶叶末为“高末”。还有文革普洱茶砖,形状长方形,包装封面是红色的,图案显示了当时的特征,上面写着“抓革命、促生产”六个字,这六个字在三个工农兵托举下,放射着光芒,那些字和人物的颜色分别是黄色和黑色的。糖有红糖、白糖、砂糖、冰糖。还有一分钱一块的水果糖,二分钱一块、三分钱两块的牛奶糖。大米做的糖米花,豌豆做的糖豆,都是三分钱一小袋,是用彩色玻璃纸包装的,袋子上有商标。有一毛钱一个的袋装圆面包和维生素面包、果脯面包。有五颜六色的果脯、水果罐头、鱼肉罐头、牛肉罐头和伊拉克蜜枣等。还有代乳粉、麦乳精和奶粉。夏季卖红果冰棍、小豆冰棍、奶油冰棍和北冰洋汽水。那时候没有冰箱冰柜,所卖的冰棍都是放在刷着白漆的长方形木箱子内,木箱子上面有翻盖,正面用红漆写着“冰棍”两个字,里面用小棉被保温,防止冰棍融化。在那里还有几个卖冰棍的广口暖壶,瓶口和瓶身一样粗,上面盖有包着布的暖壶塞子,这几个暖壶里面都放着不相同的冰棍。
          那时候,孩子们都喜欢吃动物小饼干,那些饼干都是仿照牛、羊、小兔等几十种动物图形做的,8分钱一斤,家长开支了,常常给孩子买。顾客买了小饼干后,售货员就用马粪纸熟练包好。马粪纸又叫黄板纸,是黄色的包装用纸。马粪纸也是用稻草和麦秸等做原料的,只是在造纸的时候加工的比较粗糙,颜色比较黄,人们就叫它马粪纸。在柜台上面挂着一卷黄纸绳,售货员把饼干包好之后,就抬头拉出纸绳,打个十字花,缠起来,在上面打个结,再拉出一截绳子,再打一个结,顾客就可以拎着那一段纸绳子把饼干拎回家了。在那个年月,没有塑料包装,商场、商店包装用的都是马粪纸和纸绳,没有任何污染。
          万通综合副食店的食品店南边是二层小楼,楼下卖牛羊肉和水产品,那些水产品有带鱼、黄花鱼、橡皮鱼、鳕鱼、墨斗鱼、河鱼、河蟹、小虾米等水产品。
          万通综合副食店的食品店北边卖副食,主要有酱油、老抽、米醋、北京牌熏醋、盐(那时候没有细盐,只有大盐,买回家里用菜刀拍碎,再用擀面杖擀碎,炒菜做饭用)、黄酱、豆豉、芥菜疙瘩、酱疙瘩、酱萝卜、酱豆腐、臭豆腐、芝麻咸菜丝、粉条、粉丝、团粉、碱面、小苏打、虾米皮、豆油、卫生油、花生油、菜籽油、香油。那时候,酿造厂生产的 黄酱、酱菜都是用藤条大篓子装,副食商店进货后,打开篓子口的包装,把黄酱、酱菜放入大青花瓷盆内卖。那种篓子形状与保定酱菜篓相似,但要大很多,比凳子高,篓子口和酱豆腐坛子一般粗,厂家负责回收。店里还卖鸡蛋,售货员卖鸡蛋的时候,要用灯箱检验鸡蛋的好坏,在灯箱上面有均匀的椭圆孔洞,里面有电灯炮,顾客来买鸡蛋的时候,售货员要把鸡蛋放到那些小空洞上,再打开灯箱开关,鸡蛋呈红色是好的,如果鸡蛋是黑的,那就是坏的。售货员卖酱油、卖醋都用竹筒做的提子,卖咸菜用竹夹子,卖油也用提子,后来改用油抽子和压力式售油机。店里的柜台都是木制的,柜台台面是两寸多厚的木板。每天傍晚,门市部“关板”前,售货员要用碱水和刷子使劲刷台面,再用净水冲干净。冬季的时候,还要把店内的大取暖炉子用活好的煤泥封火,第二天再打开炉子,添上新煤,取暖炉昼夜不灭,店里总是暖呼呼的。
          万通综合副食店每天早八点“开板”,天黑了才“关板”。以前,所有的商场、商店、饭馆等店铺停业、歇业、下班都统称“关板”。“关板”通常指店铺下班。到了傍晚下班的时候,要在店铺的橱窗和门框上特制的子母槽上,把一块板和一块板的纵向镶嵌严实合缝,然后内部一锁称为“关板”。万通综合副食店“关板”,用的都是许多覆盖门窗的木板,在木板的上边有对称的两个孔洞,下边中间位置也有一个孔洞。与其对称的门框、窗户和橱窗上安有固定的铁钩子,下方中间位置有窟窿眼。在“关板”的时候,依次把门板挂在框子上方的两个铁钩子上,下方用特制的粗铁钉从孔洞中穿过去,铁钉内侧有眼,门板上好后,售货员再到店内,把销钉依次穿进粗铁钉的孔洞中,门板就被固定好了,“关板”也就完成,这样能够充分起到防盗的作用。第二天开门的时候,再把这些门板卸下来,就叫做“开板”。后来,在通州已经看不到“关板”和“开板”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动金属卷帘门、卷帘窗,比以前更结实,更便利,更美观大方。如今,许多大商场、商店下班后除了锁门,就连卷帘门、卷帘窗也不用了。
          万通综合副食店三家店铺南北相通,外边也各有大门出入。1963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由严寄洲编剧、导演,王心刚、王晓棠(饰演金环、银环)主演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就是在回民胡同、清真寺门口、南大街、北大街拍摄的。在这部电影中,金环为了保护关敬陶而壮烈牺牲的场景就是在万通综合副食店南侧二层小楼拍摄的。在这部电影中,还可以看到万通综合副食店和闸桥街景,可以看到那些久违的,被老通州人所熟悉的鼓楼和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高台阶”。
          70年代后期,万通综合副食店拆除了,盖了临时用的简易平房。万通综合副食店对面的大顺斋糕点门市部被拆除后,就搬到了那个平房里。1987年,那些简易平房也被拆除了。多年后,那里建了北京中商西友华联商厦,并于1996年5月31日试营业,同年6月31日正式营业。四年多后,因投资人变更,改为北京上科华联商厦,直到现在。
          万通综合副食店已经成为那个年代的缩影,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每次路过闸桥、南大街的时候,每次去华联商厦购物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出万通综合副食店的情景和那难忘的岁月。
                                                    通县服装加工门市部
          过去,通州城内的百货商场、商店卖的成衣非常少,主要销售内衣。地处新华大街闸桥西北侧的妇女商店也是专门销售女性内衣用品的商店。那时候没有专门销售成衣的服装商店。那年月,很少有人去买成衣。20世纪70年代,在闸桥西北角,鱼市口南侧路西有通县服装加工门市部,那是通县唯一的一家服装加工门市部,许多居民都到那里量身订做各种衣服,但更多的人还是自己做衣服,大人和孩子穿的褂子、裤子、长裙、中山装等衣服都是自己家里剪裁缝制或请裁缝到家里来量身定做的。人们做衣服,很多人选择灯芯绒、涤纶等布料。还有的选择的确良,的确良比普通的棉布要贵几倍,这种布好洗,不退色,很时髦,一直延续到了80年代。服装颜色最流行的还是草绿色军装。那时候,家家都有脚踏缝纫机,用来做衣服,补衣服。缝纫机的品牌主要有老上海牌、飞人牌、蜜蜂牌、蝴蝶牌、东方红牌、燕牌、标准牌、宝石牌,还有不少其它的品牌。上世纪80年代前,缝纫机成了新人结婚必备的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这三大件的组成部分之一。
          1979年初,因通县服装厂服装加工门市部所在地址建设通州百货商场大楼,门市部就搬到了县体育场对面的楼房中部底商。门市部的裁缝有好几位,最熟悉的是家住北大街,个子不太高,留有花白的短寸头,面目慈祥,说话和气,脖子上挂着皮尺的老师傅。
          服装加工门市部主要做便装、套装、长裙、假领子、中山装等。以后陆续有了各种毛料布。那时候流行蝙蝠袖、连衣裙、喇叭裤、中山装、立领对襟外套等,后来人们喜欢上中山装套装和西服。居民携带买好的面料到服装加工门市部做服装时,负责接待的裁缝根据顾客的面料,要加工的服装款式等用皮尺量尺寸,依次填写统一印制的《服装加工订单》,上面还有交货日期,其中的一张交给顾客作为取衣服的凭证。对于那些熟客,裁缝看看他们的身材便心中有数了,问清楚什么季节穿,不用给量尺寸,就在《服装加工订单》记下尺寸。
    一般情况下,三天后顾客就可以前来试身,裁缝已经把衣片剪好用“大线”连在一起成为一件“临时的”衣服。顾客穿上这件临时的衣服就会看出合身不合身,如不合身,当时取下马上修改,再试,直到合身。等成衣做好以后就是一件非常合体的服装了。
          在门市部里有好几个案子,案子上面用按钉均匀地钉着白色棉布。有工人对照《服装加工订单》里的尺寸裁剪布料。裁缝裁减布料用的是一把普通木尺、画笔和布剪子。在裁衣之前,要把布料铺平拉直用缝衣针“钉”在案子上,在布料上画线,画线用的是三角形的画笔,有白色的、粉色的、蓝色的、黄色的。
          服装做好后,还要熨烫。以前没有电熨斗,服装加工店备有两种铸铁熨斗,一种是三寸多长的三角形长把子铸铁小熨斗,另一种是大而重的三角牌铸铁熨斗,用的时候,都要放在炉子上烧热,温度适中后,用来熨烫服装的皱褶和整形。熨斗不能直接接触服装,熨烫服装的时候,服装上面要盖上白棉布,要先喷上水雾,把水均匀地喷在覆盖服装的白棉布上,一般用喷壶。那个时候,许多居民家里也有大大小小的熨斗,衣服洗了晾干后,要用熨斗把那些褶皱熨烫平整。熨烫衣服的时候,衣服上面也要盖上柔软的棉布,用嘴喷上水再熨烫。
    以后,市场上有了电动缝纫机、锁边机、电熨斗等工具,方便了人们制作和整理服装。服装加工门市部也遍布大街小巷。通州百货商场、人民商场、潞河百货商场、锦华妇女商店等卖布料的柜台都设有服装加工业务,方便了人们制作各式服装。
          现如今,在通州城内,卖布料的越来越少了,卖成衣的越来越多了,居民自己买布料做衣服的少而又少了,服装加工门市部更是寥寥无几。通县服装加工门市部在岁月的前行中,不知何时,从人们的视线中悄悄地消失了,唯一留给人们的是那令人无法忘怀的情感。
                                                                   黑白铁加工门市部
          20世纪70年代前后,通县五金厂第一门市部坐落在北大街鱼市口西北侧,鼓楼西南侧,距离鼓楼50米远。门市部里有好几位工人师傅,其中一位是老师傅于林斌(80年代初病逝),另一位是他的徒弟周宽。
    这个门市部虽说不太起眼,但活却很忙。在不太大的小门市里,除了工作台和各种工具,墙上还挂满了虾米弯、弯头、水壶、铁盆等样板。在门市部工作,需要技术比较全面,手艺比较强的人员。因为那里遇到的活很是繁杂,有的做起来比较难。日常遇到要修理的有搪瓷水壶、搪瓷盘子、搪瓷碗、搪瓷套装手提式饭盒、搪瓷茶缸子、军用搪瓷缸子、搪瓷脸盆、搪瓷痰盂、土簸箕、铝锅、铝壶、生铝锅、油抽子、黑铁桶、白铁(镀锌板)桶、汽车水箱、加油桶、喷雾器等等。
          门市部用的工具很多,有煤球炉子、铜烙铁、镪水(就是盐酸)、焊锡、钢锯条、钢锉、拍板、直尺、直角尺、盒尺、铁圆规、划针、铁剪子、弯剪子、方锤、圆锤、冲子、漏子、卧子、方杠、拐砧子、工作台、角铁、老虎钳子、电焊机、气焊设备等。
          搪瓷制品等黑、白铁件修理,大部分需要用焊锡焊。比如,搪瓷脸盆的底部有窟窿眼漏水了,要用焊锡焊好。操作方法是,第一步先用钢锯条把脸盆窟窿眼边缘的搪瓷和铁锈刮干净,露出黑铁铁面。第二步用毛刷蘸着镪水均匀涂抹到上边,稍等片刻,再用熟镪水均匀地涂抹到上边。镪水就是盐酸,分生熟两种,用锌制牙膏袋、子母扣下脚料或锌块把盐酸烧熟,使镪水成为熟镪水。方法是把锌料放入装有盐酸的坩埚里,使其分解,用于黑铁和有色金属的焊接,锌料和盐酸的配合一般是指盐酸发白就可以了。修理搪瓷铁制品,黑铁制品,马口铁制品、铜制品,不锈钢制品等,都离不开熟镪水。第三步就是用铜烙铁焊。铜烙铁是用铜棒加热后煅造而成的,长方形,一般宽40毫米,长100毫米,厚9毫米,一头用铆钉和铁制烙铁把固定在一起,另一头要把长面两头的棱角打磨成圆弧形,先用粗锉锉均匀,再用细锉锉光滑。用的时候,先要喂好铜烙铁,也就是把铜烙铁放进炉子里加热到一定温度,拿到脸旁边试试温度,感觉有了蕴热感,温度就合适了,先把铜烙铁头蘸一下镪水,再蘸一下熟镪水,然后放在焊锡上来回的,左右的均匀拉动,焊锡受热溶化后,铜烙铁头两侧就均匀地挂上了焊锡,新烙铁头都这样喂。第四步就是用铜烙铁在焊锡上蘸着溶化的焊锡,在搪瓷脸盆漏洞处均匀地焊接、焊光滑,再用绵丝把上面擦干净,这个盆就修好了。如果这个盆的盆底坏的严重了,无法用锡焊修好,就只有换盆底了。具体的方法是用弯形铁剪子把损坏的盆底整个剪下来,再用方锤和拐砧子将底圈敲打出立式边缘,用钢锯条把边缘刮干净。还要量好尺寸,用铁圆规在白铁板上划一快比盆底稍大一点的圆铁板,再用铁剪子剪下来,然后用方锤和拐砧子敲打出扣缝,用单角咬口的方法,把白铁盆底咬合在搪瓷盆底上,还要用钢锯条把盆底内侧咬合的地方反复刮干净,主要是露出黑铁铁面,便于锡焊。锡焊前也是分别使用镪水和熟镪水,再用焊锡焊实,用棉丝擦干净,换盆底就完成了。
          那时候,家家都用铝壶、铝锅、铝盆等铝制品,一旦有了漏洞无法使用了,就送到门市部修理。比如修理铝壶,铝壶底部的窟窿眼小的时候,师傅们就会用铝铆钉把窟窿眼堵上。如果底部损坏的范围较大,无法简单修理,就要更换新壶底,先要把底部剪掉,再用铝板与铝壶均匀地咬合在一起。以后有了冲压成型的铝壶底后,把这样的壶底和铝壶咬合在一起,不仅外观好看,而且还增加了铝壶的盛水量。
          除了修理活外,门市部经常会根据顾客需求,用白铁(镀锌板)或黑铁制作水桶、提桶、香油桶、油提子、酒提子、漏斗、水汆子、水舀子、炒勺、洗衣盆、鱼缸、喷壶、土簸箕、节煤炉、烟囱、弯头、柳子(用于4吋和3.5吋烟囱对接,吋读为英寸,1吋为25.4毫米)、等径三通、楼顶引水管、簷口下水口、楼房用的漏水斗、虾米弯,裤衩、通风管、拔火筒、排风罩、电石灯、电闸箱、汽车加油桶、汽车加水桶、泥灰桶、钱票盒、回民沐浴用的汤瓶等,大部分都是用白铁制作。
          老通州人常用的水汆子,就是用白铁做的,一般直径70毫米,高220毫米,一头有底,咬缝处都要用锡焊,另一头用铆钉安上铁把。过去,住平房的居民做饭,冬季取暖都是生煤球炉子,老北京人早上起喽(土话),有空腹喝茶水的习俗,因此第一壶茶多半是用水汆子做的开水沏的。水汆子内放进水后,就把水汆子放入炉子内,不大工夫,水就开了,先用开水沏上一壶茶焖上,再把大铁壶灌满水,放炉子上慢慢做,水开后灌进暖壶随喝随用。还有的顾客拿着铜片来做烟盒,这种烟盒形状扁圆,上口有推拉盖,用来装烟叶。那时候,抽烟叶的人比较多,都是备有三样,火柴或汽油打火机、烟袋或烟盒、卷烟纸。也有更多的人用马口铁片或白铁片制作烟盒。
          那个年月,自来水还没有进入各家各户,在通州古城内的大街、胡同和大杂院里都有公用自来水,居民洗衣服的时候,要双手端着大木盆,里面放着搓板、小板凳、肥皂和要洗的衣服,来到公用自来水附近,一边洗衣服,一边聊家常。木盆比较沉,冬季容易干裂,于是,许多居民就到黑白铁门市部定做白铁盆。门市部的墙上挂着大、中、小号白铁盆样板,接待的师傅们按居民需求制作不同规格的白铁盆,这样的盆要比商场卖的大木盆和大黑铁盆便宜。大白铁盆不光用来洗衣服,居民还常用它洗澡,尤其是给孩子们洗澡。当年,25元一套的煤气炉(有钢瓶、架子、减压阀等)陆续进入居民家后,不知是谁发明了煤气炉排风罩,门市部常常会有居民来定做煤气炉排风罩,一般用0.5毫米厚的白铁,更多的是居民自带方形或圆形的马口铁油漆桶来做煤气炉排风罩。第一次做煤气炉排风罩,需要画图、放样等工序,为了以后方便,师傅们就用钉子在煤气炉排风罩样板上钉出眼,用铁
          居民来门市部要求加工生活用品的时候,有带草图的,更多的是把想法和师傅们说说,师傅们就会根据经验帮着他们设计。有的带料来加工,更多的人是用门市部的黑、白铁板。黑白铁件加工几乎全部靠敲打成型的,不电焊,不热接,有的需要锡焊。细小衔接部分主要靠手工折压,相互扣紧,不断敲打而成的。
          我曾经在通县五金厂的白铁车间和通县面粉机厂的板金车间工作过,从事的是黑白铁产品制作和修理,也做过一些零活,对于黑白铁有一些了解。
          黑、白铁件加工有四个步骤。一是看图,根据要加工物件的尺寸、形状、材质等确定用什么方法加工,需要多少工时。二是下料,要放样、求结合线、做展开图和放加工余量。黑、白铁物件加工制作离不开咬缝,通过咬缝把物件的各个部件咬合在一起。铁皮咬缝的方法主要有站缝单扣、站缝双扣、卧缝挂扣、卧缝单扣、卧缝双扣、单角咬口、联合角咬口、双立咬口。其中卧缝单扣用的最多。黑、白铁板的厚度主要有0.35毫米、0.5毫米、0.75毫米、1.0毫米、1.2毫米五种。咬缝余量一般在5毫米至12毫米之间。
          当年,黑白铁加工门市部有效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的需求,也弥补了居民有需求,但种类繁杂,企业不能成批生产的缺憾。
          现如今,老百姓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有了很大变化,许多用黑白铁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已经不见了踪迹,黑白铁加工门市部在人们的不经意间悄然隐退,已经成为岁月的记忆。想起那时候,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黑白铁制品息息相关,真是令人难忘啊。
          静静的运河,从历史的长河不断涌出,缓缓向前流淌着。阳光下,微风里,水面的波纹不断飘向远方,留给人们的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和许多难以忘怀的悠悠往事。
          过去的往事承载了人们的各种感觉,当这种感觉成为记忆的时候,才会被人们接受、认同和怀念。过去的往事更是承载着通州古城一幕幕历史的记忆。我们无法阻止岁月前行的脚步,但有责任把那些难忘的往事,把那些有意义的事情力所能及地记录下来,传承下去,正如著名作家王梓夫先生讲的那样:“我们就当一个史官,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为通州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历史遗产”。


    2012年10月1日初稿
    2012年11月1日定稿

 相关文章
 乡愁    60 次 2011/5/20
 线条画    2681 次 2009/2/9
 诗情未了    1678 次 2008/5/24
 网络文学的明天    1841 次 2008/5/24
 文学史上耗时最长的一篇短文    1679 次 2008/12/19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