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花妖狐魁,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鹊突,知复非人。
——鲁迅
我常常想,人自打从这个不断转动着的星球上站起来的时候起,就没有一天停止过对于人类生存环境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研究。终于用自己思维着的脑和劳动着的手,把飞船送上遥远的太空。
然而,人类对自身的研究却太冷漠了。
连个小小的癌细胞都不能完全征服且不屑说;对于直接发明了力大无穷,精密无比,妙不可言的宇宙飞船及其发射系统的头脑的思维的研究,至今,还是个有待琢磨的“黑匣子”。
二
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曾经用理智交织着情感的语言,盛赞“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人类的思维的花朵,是否也象中国旧小说中常见的用语那样:“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呢?
现代神经生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大脑在胼胝体的联结下的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之分,科学型与艺术型之别。
我们常常发现:幼儿园小朋友的文艺演出,由于他们幼小心灵的驱使,都是相当认真的。而且这些表演竟能赢得各年龄档次观众的喜爱,特别是中老年人。
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才更加清楚:“正如母腹内的人的胚胎发展史,仅仅是我们的动物祖先从虫开始的几百万年的肉体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一样,孩童的精神发展是我们的动物祖先、至少是比较近的动物祖先的智力展的一个缩影,只是这个缩影更加简略一些罢了。”
研究者认为,在人类的早期,伴随着语言材料发展起来的思维,虽然也有抽象思维的胚芽,但一开始总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孩子们也一样,大约从“呀呀”学语的时候起,就开始了用想象的眼睛对待周围环境和事物。这时候,在他们的面前,一切客观对象都几乎是“人”化了的,有生命的,和他们自己具有一样的心理、情感和生活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抽象思维才逐渐开始。并且与早先就出现的形象思维互相推动,给形象思维以理性光辉的照耀。
从思维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这和人类的早期思维状况大体是一致的。所以在成人眼里,儿童的表演简直就是天生的艺术家的再现。
三
以上叙述说明了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人类的思维是一个极其美妙和充满奥秘的精神现象;
二、科学研究已初步证明了人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分别侧重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事实;
三、形象思维无论在人类童年时期和作为个体的童年时代,都比逻辑思维开发为早,待逻辑思维得到开发,便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这三层意思,对我们认识作家思维形态,很有帮助。
作家的思维素质,与科学家不同,与一般人也有很大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强,感受力、想象力明显高于常人。
形象思维是作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思维形态。它是指以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位,最大限度地保留形象的感性形式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这种思维活动过程中,作家始终表现为对形象的逼真、生动、个性风貌及其本质内容的追求。当然,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也必须有其他思维形式。如:逻辑思维、经验思维和民族传统心理的辅佐和制约。更会有思维进程中出现的跨越和突现,无意识状态下形成的闪现和闪念这样一种灵感思维的帮助。但这一切的中心环节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