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许多研究者认为,用上述气质类型衡量现实生活中的人,除单纯气质类型的人外,不少人属于两种气质类型的混合体。 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李白和杜甫—— 李白的诗题材多样,情感强烈,意象富于变化,形式不拘一格。特别是他诗中那‘想落天外”的想象力和富于创造性的夸张手法的运用,常常能使人拍手叫绝。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夸张的白发极言愁苦之深;“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也应西北流”,以汉水之不能酉北流比喻功名富贵的不能长久;“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以山不能崩水不能绝夸说娥皇、女英泪痕的不灭。这些特征,显然表明李白属于多血质加胆汁质的气质类型。 杜甫不同。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式的艺术迫求精神;“毫发无遗憾”,“新诗改罢自长吟”式的辛苦锤炼,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式的谦逊态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他诗歌创作的深厚凝重,沉郁顿挫,“正而能变,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显然与他的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加抑郁质有关。 当然,也有较典型的单一的气质类型的作家的代表人物。例如俄国的四位著名作家。普希金是胆汁质,赫尔岑是多血质,克雷洛夫属粘液汁,果戈里属抑郁质。 以上实事说明:气质类型在一般情况下,不大影响你当作家,但却影响着你成为什么样的作家和具有什么样的作品风格。
四
一般地说,诗作为一种主情艺术,较之小说、戏剧等叙事性强的作品,更能够表现出作者个性和气质的能动作用;更需要把灌注着自己鲜明个性和气质特色的感情,倾入读者的心田。从这个意义上讲,诗人充分地把握自己的气质特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就显得特别重要。 有些学者致力于诗人气质和诗歌艺术特色的对应关系的研究,认为气质影响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题材的选择上,多血质的诗人注意力易转移,粘液质的诗人注意力易集中。因此,前者表现出对多方面题材或更广阔生活领域的兴趣;后者则表现出对某种题材或某一生活领域的专注。 二、在感情的抒发上,胆汁质的诗人由于性情急躁,甚至有狂暴情绪爆发的倾向,因而较之粘液质和抑郁质的诗人,更易表现出抒写强烈感情以及更多直抒胸臆的特点。 三、在观察体验上,抑郁质的诗人却又显然会比多血质、胆汁质的诗人观察细微和体验深刻。 四、在意象摄取上,多血质、胆汁质诗人由于活泼敏捷,情感强烈等特点,他们笔下的意象显然会比粘液质、抑郁质诗人更富于变幻和更具有多色调。 五、在语言运用上,粘液质、抑郁质诗人要比多血质、胆汁质诗人更注意推敲和锤炼。 六、在艺术形式的追求上,多血质、胆汁质的诗人比粘液质、抑郁质的诗人更富于灵活性和变化性。 我们说,这六点,写诗的人可以联系自己的创作实践,渐渐加以体会。写其他体裁作品的人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