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管理
速配
如果你看到有那么一群人,或结伴,或独行,总是行色匆匆的样子,脸上挂着焦急、忧虑,不再嘻嘻哈哈,你就知道,又有一批人将要离开校园了。
行将离去,总有一些东西是要处理掉的。比如用过的书籍和一些生活用品。那时我们总看到,校园里的“挥泪大甩卖”广告随处可见,物资循环利用的最朴素的经济学得到了有效并且是很充分的实践。伴随了自己多年的物品,有的带着自己或温暖或忧伤的记忆,甚至有的还存留着自己的气息,就这样挥手作别,那种感觉,就像一个母亲看着即将远行的儿女,心底会泛起莫名的隐痛。
还有一些爱情。
之所以说一些,是因为总还有另一些爱情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流逝。那种爱情,天长地久,海枯石烂,悠远绵长。但我们得承认,大多数爱情不是这样的。校园里的爱情,大多伴随着花前柳下、风花雪月,如果有生活的严冬酷暑袭来,我们会发现,很多爱情就像温室里的花儿,迅速地凋谢了。
于是我们就能看见,在黄昏的树林里,在楼道拐角的阴影里,在校外的小餐馆里,总有成双成对的恋人或相拥而泣,或相对无语。空气里弥漫着分离的愁绪。爱情在这个时候让品尝惯了甜蜜的人吞咽下了另一种难以言说的滋味。每个人都清楚,一段爱情行将远去,有不舍,有依恋,更多的却是决绝。时空距离的魔棒,催促着人们抓紧时间好好享受这段感情最后的晚餐,也许从下一刻开始,拐弯处就会出现新的色彩。流年似水、人生无常啊,已走向成熟的我们在这个时候开始安慰自己。
离别的高潮终于来到了。我要说的是,毕业聚餐在夹杂着几分惆怅、几许期待的气氛中如期来临。
喝醉是自然的,流泪是自然的,拥抱也是自然的。自然的,还有一个传统节目。我不知道现在的学弟学妹们是否还保留着这一传统,当时,这个节目确实是接力棒一样,每届毕业生都会发扬光大的。
这个节目,就叫速配。
简单一点说,速配就是在行将离别时,一个人对他或她心仪的而平时没好意思说出来的人说出自己的感情。至于另一个人是否接受,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和我们这个速配的主题无关。
那一晚,该喝的酒喝了,该诉的衷肠诉了,场面慢慢就变的有点冷清。但没有一个人离开。每个人都明白,我们都在等着呢,等着有人勇敢地站出来,站出来对某一个人说,我爱你,请接受我的爱吧。
有人用力地咳嗽了两声,接着就有人走了出来。是系里的来自陕西的一个男生,平常不显山不露水的,是那种比较忠厚的人。他看来也做足了准备,手里还拿着花儿呢,就是脸憋的通红,走路都不自然起来。在这样的场面下,确实得鼓足勇气。
像是为了给即将到来的高潮做好铺垫,场面一时安静的可怕。我不知道当时别人怎么想,我有点替这个男生担心。这种速配,其实就是毕业时的一个传统节目,娱乐的成分要占很大的比例。但这个男生,肯定不是来娱乐的。他将要走近的那个人,会让他难堪吗?
不知道是谁先起的头,掌声忽然响了起来。后来我们在谈到这个场面时,不约而同地用到了一个词:掌声如雷。那个男生就在这如雷的掌声中径直向女生丛走去。待我们看清他把花儿送出去时,又是不约而同地一声:哇!
那个女生,是我们系主任的侄女。很多次卧谈会上我们在谈到她时,都说她是莲花样的女子。她的父亲据说是某局的一把手,在这样优裕的家境中长大的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或多或少会带一点坏毛病的,但她没有。我们说她如莲花,源于那句著名的“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点高傲,是从不接近男生的那种人。关于她的感情生活,我们所知道的是她和另一个系的一个男生有着不知道是不是恋爱的关系,有时能看见她和那个男生并肩走在一起。身份地位的显著差别,让很多热情外向的男生对她望而却步。这个忠厚的也很内向的陕西男生,比较现实的一个问题是,他的花儿送得出去吗?
接下来的事实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想错了。那个女生,在听到结结巴巴的“我爱你”表白后,在红着脸愣怔了几秒后,竟然主动地拥抱了那个男生。我们看见,女生很激动,竟然流了泪,好像她为这个场面等待了许久似的。
毕业很久后,我们班举行过一次聚会。当年的大多数人已为人妻为人夫,谈起上学时不免有很多感慨。上学时很多人有过感情经历,但现在的另一半却不是当初的那个人。我们整个系里最终能携手走到现在的只有两对,包括那个陕西男生和系主任的侄女。就在那次聚会时我们听到了为什么系主任的侄女接受陕西男生的原委。说起来似乎有点简单,就是作为一个各方面条件很好的人,陕西男生是第一个向她求爱的异性,以她的个性,只要是对这个求爱的人没有反感,接受后就会从一而终的。唉,都是胆小惹的祸啊。聚会的男生都半真半假地感叹着。
或许,这是对爱情的另一种阐释吧。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