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与水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经年不断的征伐实践为军事思想的产生和繁荣提供了沃土,涌现出大批著名的兵家,被誉为兵圣的孙子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今山东惠民人,或说博兴、广饶人)。生卒年代已不可考,大约与孔子同时或稍晚。孙子在军事上的伟大建树主要体现在他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不朽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上。这部不足六千字的兵书,言简意丰,深刻提示了军事斗争的普遍规律,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子兵法》同时也是一部精粹的哲学著作,其兵法理论中总揽全局、综合比较、求实超前的能动运筹理论和能动辩证、因利制权的作战指导思想,也被被广泛应用于外交、经济、体育等非军事领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各种生产实践活动。自古以来,水与战争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兵形象水”,用水代兵的战例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屡见不鲜;而水所独具的无常形及所兼有利与害、柔弱与刚强、防御与进攻两重性的特点,与战争的特性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水对兵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在《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有七篇直接谈到了水与战争的关系。以水的特性和功用论述军事思想,堪称《孙子兵法》的鲜明特色之一。
一
孙子注重造势,即在战争中造成有利的态势。在《计篇》中,孙子对决定战争胜负的道、天、地、将、法等“五事”进行比较分析后,紧接着提出了一个关于“势”的命题。他说:“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就是说,计算客观利害,意见得到采纳,这只是战争的常法,还要凭籍常法之外的变法才能把胜利的可能变为现实。这个变法就是“因利而制权”的“势”。战场中的这种势,很难用生动的战例和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孙子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激水漂石现象作比喻:“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篇》意思是说,湍急的流水,以飞快的速度奔泻,其汹涌之势可以把大石头冲走。……善于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他所掌握的行动节奏是短促而猛烈的。这里,孙子提出了“势险”和“节短”两个重要原则。“势险”说的是军队运行速度。“激水之疾(急速),至于漂石”的比喻形象地强调了速度是发挥战斗威力的重要条件。“节短”说的是军队发起冲锋的距离。孙子用“鸷鸟之疾,至于毁折”《势篇》作比喻,要求军队发起冲锋时应像雄鹰搏击小鸟那样,以凶猛的速度在短距离上突然发起攻击。这就对指挥作战的将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注重“造势”,以争取主动,形成优势地位,从而打败敌人。
交战的双方是否处于有利的态势固然重要,但战争的胜负还主要取决于军事实力的对比。即使一方处于非常有利的态势上,如果实力不济,最终也要走向失败。孙子十分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又提出了“形”的概念。所谓“形”,指的是军事实力。《势篇》中说:“强弱,形也。”孙子认为,创造条件,积蓄军队的作战力量,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是战胜敌人的客观基础;在这个前提下,去等待和寻求战胜敌人的机会,才能取得胜利。他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形篇》又说:“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同上孙子把敌对双方的力量对比建立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而且要求这种强弱对比如同“以镒称铢”那样占有绝对优势。他用在千仞高山上决开积水奔腾而下,其势猛不可挡的力量比喻军形,说明军队只有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用兵作战时才会有横扫千军如卷席之势,不可抵御。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孙子兵法》中的“势”,主要讲的是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从而造成有利的形势;“形”,主要指军事实力。只有在一定的“形”即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发挥将帅的指挥才能,造成有利的“势”,才能战胜敌人。从中也可以看出,孙子在认识论上具有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而以水为喻,使得“势”、“形”这对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和易于理解。
二
用兵作战,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十分重要。对此,孙子提出了“奇正”和“虚实”的原则,即指挥作战所运用的常法和变法。
孙子非常重视战术的“奇正”,尤其重视“奇”的运用。他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势篇》就是说“奇”与“正”的关系,是相变相生的,“奇”可以变为“正”,“正”可以变为“奇”。为了形象地表达“奇”、“正”变化之关系,善用比喻的孙子信手将大千世界的天地和江河拈来,用以阐述其深邃的军事思想,指出:一个高明的将帅,应随机应变,随着战场情况的变化而变换奇正战法,犹如天地一样变化无穷,江河一样奔流不竭。活用奇正之术,变化奇正之法,是指挥员临时处置情况所必须把握的艺术。在广阔的战场上,尽管奇正的变化“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但落脚点往往在一个“奇”字上。唯有善出奇兵者,才算领悟了奇正变化的要旨。
与奇正之法相对应,孙子又进一步提出“虚实”思想,即“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的作战指导原则。
“虚实”是奇正的具体表现形式,这对范畴指的是军队作战所处的两种基本态势——力弱势虚和力强势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孙子在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中,发现水形与兵形有十分相似之处:“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就虚。”《虚实篇》用兵的法则像流动的水一样,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低处奔流,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孙子因水之启示而提出的“避实就虚”的战争原理,为历代兵家战将所推崇,并成为屡试不爽的克敌致胜之法宝。
如何作到“避实而就虚,因敌而制胜”呢﹖孙子认为应根据敌情变化灵活运用各种战法而取胜敌人。他又一次以水作喻:“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就是说,水因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原则应根据敌情而决定克敌致胜的方针。所以,用兵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够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这就告诫军事指挥员,指挥作战时要针对敌情变化而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才能把握胜利的主动权。
以上孙子关于以水论兵的论述,不但妙语连珠,而且哲理精微。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意思是说,河水在不停地流动, 当人们第二次踏入这条河流时,接触的已经不是原来的水流,而是变化了的新的水流。智者所见略同,孙子用与赫拉克利特相同的观点,把战争看成是水一般“流动体”,而不是“凝固体”,并由此提出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著名军事格言,对后代兵家的启示可谓大矣!“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斗转星移,四时更替,一切客观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战场上的情况更是瞬息万变,如果千篇一律、墨守陈规地对待各种不同的战争情况,就会失去战机,甚至会招致失败。
三
天时、地利、人和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孙子十分重视“地利”,认为它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在《行军篇》中,孙子论述了充分利用各种地形行军作战的方法,特别对依水作战的原则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这里,孙子讲了五层意思,也就是五条依水作战的原则:
第一,“绝水必远水”,部队通过江河后必须迅速远离河流, 以免陷入背水作战的险境。远离江河,既可引诱敌人渡河,致敌于背水之地,又可使自己进退自如,不受阻挡。
第二,“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如果敌军渡河前来进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乘它部分已渡、部分未渡时予以攻击,这样才有利。“半渡而击”,这一江河作战原则,经古往今来许多战争实践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原则。例如,公元前506年,吴楚交战,吴军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附近)击败楚军后,乘胜追击,于清发水(今湖北省安陆西的涢水)追上楚军。吴军采取“半济而后可击”的战术,乘楚军部分已渡、部分未渡的混乱之际,发起攻击,大败楚军。
第三,“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这是江河作战的又一重要原则,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如果我方决心迎战,那就要采取远离河川的布置,诱敌半渡而击;另一方面,如果我方不准备迎战,那就阻水列阵,使敌人不敢轻易强渡。
第四,“视生处高”。即在江河地带驻扎,也要居高向阳,切勿在敌军下游低凹地驻扎或布阵。
第五,“无迎水流”。不要处于江河下游,以防止敌军从上游或顺流而下,或决堤放水,或投放毒药。水战据上游,有地利的优势。
孙子还强调,在涉江渡河时,要注意观察水势,不能莽撞行事。他说:“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河流上游下暴雨,看到水沫漂来,要等水势平衡以后再渡, 以防山洪暴至。
另外,关于在山地行军作战,孙子认为应“绝山依谷”,即通过山地必须沿着溪谷行进,因为山谷地形比较平坦,取水方便,且丛林密布,隐蔽条件好。关于在盐碱沼泽地行军、作战,孙子认为要“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军交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因为一旦缺乏水草和粮食,军队就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由此可见,孙子对水在作战中的重要性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强调在各种地形与条件下争战都必须考虑水的因素,以免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当年,魏蜀交战,蜀将马谡屯军山上,被魏军断了水源,导致军心大乱,溃败而痛失街亭,成为千古恨事。
在《火攻》篇中,孙子不但强调以火助攻,还提倡以水助攻。他说:“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认为用水来辅助进攻,攻势可以加强。水可以分割、断绝敌军,从而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历史上,以水攻助战、以水代兵并获得胜利的战事不乏其例。著名的如三国时,蜀将关羽借水攻击樊城北的魏军,取得了水淹七军、大获全胜的骄人战绩。
《孙子兵法》是一部“舍事而言理”,即采取“抽象法”论述军事理论的杰出著作。但为了使抽象的军事理论为人们所深刻理解和掌握,慧眼卓识的孙子往往采用“近物取譬”的办法,以世间诸物尤其是水的特性和作用为比喻,阐述深奥的军事原理,从而使抽象的《孙子兵法》平添了生动和形象,也为我们诠释这部“仰之弥高,钻之弥深”、详备富赡的伟大兵书的思想内容提供了感性的依据。同时,由于水的特性和功用,使得以水助攻、以水代兵、依江河作战等原则,必然会成为重视“地利”之《孙子兵法》论及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