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分类 >> 天地人间 >> 村 歌
  • 村 歌
  • 来源:原创 作者: 刘祥 日期:2008/7/19 阅读:1744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村 歌

    --疃里文明村镇建设写实

    有的村庄或许还不富裕,但古老的文物古迹或神奇的民间传说,却能给人以记忆。

    她的优势何在?村庄四周漫漫的黄沙,还是穷街陋巷老槐树上寂寞的雀巢?

    当然,她也有令十里八村羡慕之处--传统的家庭手工漂制东昌纸、毛太纸(均系糊窗户或糊房打底用纸)和以树皮、废纸加香料为原料的制香业。

    毕竟粗糙的毛边纸抵不住明晃晃的窗玻璃的诱惑,缕缕希望的燃香被轰鸣而至的大工业文明所湮火。

    还是回到土地,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们不能再这么个活法)!"一个肩宽背阔的年轻人掷地有声地说,手中的锄头"吭"地戳在地上,如同立起一杆枪。韩振福,这个土生土长,后来当过生产队队长、村农工商公司总经理,生性寡言的农家子弟,向命运、向贫穷发出了呐喊。

    韩振福遇上了好时光。多年来的"左"的阴云散尽,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疃里村人欢马跃,治沙改土,发展农业;招商引资,兴办工厂......到1986年,疃里人横横地甩掉了贫穷的棉袄,风风光光地体面于世了。这时候的韩振福已被乡党委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

    疃里村是个大村,当时户近700户,人过2000人。群众要过好生活的呼声日渐高涨:

    "我们要盖房,为什么不批我们地!"

    "一年才批几十户,我们还住破瓦寒窑吗?""你们不关心群众生活,眼里没有群众!"韩振福眼里满是血丝。

    口子好了,愁却来了。他想笑,笑不出。大撒把,敞开儿盖房,满足群众需要,任那一家一户,蚕食汗珠子换来的好地吗?他不忍。

    他又望着眼前高低进退的民宅和七甩八拧、脏乱得如同裹脚布条子似的街道感慨。祖辈居住的老院,百代因袭的官道啊!即使家家翻盖新房,村里力补旧道,也难改变它生成死就的定势格局。

    "房,房,跳花房,豁嘴的兔子弯犄角的羊......"女孩子坡上游戏的声音。

    他做了一个梦,青云暖风里,城里的高楼、大马路,路灯下散步的男男女女......

    可是,钱,钱!那是嘎嘎响的票子堆成的。

    "父老乡亲们,为了富国强民,建设现代化新村,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定疃里村三年内新房不建,旧房不拆,等以后盖楼房......"

    一石激起千重浪。

    那些等结婚的人急红了眼。"50年代看地,80年代看房",姑娘攀高枝儿嘛!"盖房子,娶媳妇,抱孙子",唱了多少代的农民希望三部曲!

    村里也不是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有动静。但动的不是老村旧宅,而是散布在民宅间的大小厂子,它们很快被迁入村南荒地上新起的工业区。韩振福深谋远虑:除旧布新,翦草除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为疃里的宏图大业积蓄财力哩11990年,看似平常的一年,但对疃里人来说,却是前所未有,惊天动地、震撼人心的一年。2万平方米的新村一期工程建设,以"10年不落后,20年随大流"的设计、配备齐全的功能、高质量的施工,巍巍然拔地而起。这仅靠村民们参与建设显然不够,建筑队来自四面八方,几千人宏大的场面哪!至今提起那时,村里开小卖部的人还说,买东西的排长队,夜里12点都是秋后的核桃--满人(仁)......

    农民的观念改变,非在一朝一夕。虽然很多人为房子等了几年,但群楼迭起,销售却难。怪不怪?村里以人均30平方米、每平方米300元的价格向村民出售,村民却左右观望,很少是一流煎工程最量。也难隆,住惯了祖辈花草树木菜园争绿的庄稼院,猛地搬人吃喝拉撒睡集一屋的楼房,怎不尽显窄闭?老房已落伍,新楼却又不认,怎么办?韩振福,这个知道哪家灶门朝叨口开的汉子,摸透了农民的心路一不见兔子不撒鹰。变做法,改章程,不用苦日婆心劝,一心让农民试试看。

    再继续给村民购房以优惠:冬季供暖不要钱。为了尽快引导村民,提高人住率,干部们带头交钱上楼,村民中胆大的也紧跟其后。那些拿不准主意的人到住楼户暗访,一进屋,暖气呼呼扑人脸,有的家甚至热得开窗户;阳台、客厅、厨房、卫生间--四大豁亮,白搪瓷澡盆里一泡,毛孔眼儿都酥酥的......

    村民折服了。楼房果然比平房好,舒适、敞亮、卫生、方便,叨口找的美事?事情到了这份儿上,还用你三催四请,村民们早蜂拥而至了。疃里新村一期工程建设2万平方米住房一抢而空。风助火势,二期工程又在农民的热盼中展开。踊跃预交购房款,建筑资金提前到位,新村续建如鱼得水。就在全体村民陶醉在轰轰烈烈的气氛中时,韩振福又在思考着更加重大的问题。

    上世世代代的农民何为农民?天生我辈以土地为本。好像提起农民,总离不开五尺半的锄头、满脑袋的高粱花子,天生的地里虫。能否来一次根本的转变?正进行的兴办工业,以副补农,已收到了奇效,难道就不能在第三产业或更加广阔的层面上大做文章吗?

    韩振福的设想得到了县、乡领导、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支持。大家明白,解决农民住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民传统习惯的努力,都要立足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广大农民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目标明确了,行动更是快捷。村里在进行旧村改造、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开发房地产。在新村以北以西,利用荒地、河滩地,填挖平整,招商引资,兴建新村三个公寓区和天堂、丛林等别墅区。疃里新村内除了有商业街、银行、邮电所、医院等配套设施,还与海淀区联手,建起了现代化全封闭式小学至高中教育的私立学校(后改为与加拿大合作的中加学校)。

    "城里有的我们有,城里没有的我们也有。"宽敞的住房,花园式的楼区,家家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小区至通州至北京的便捷交通,这些条件或许城里都有,但24小时的热水供应、免费的冬季供暖、现吃现采的无公害特菜、清新的空气、明爽的蓝天、松林间的幽雅环境,城里有吗?

    一个地区的文明发展,丰厚的物质基础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精神境界的升华却不尽持平。农村从贫瘠中走来,农民向文明走去,这其间时间短,变化大,反差强,需要有教育手段予以沟通并强化认识。

    韩振福及后来的党支部、村委会负责人及广大村民不会忘记,80年代"严打"期间,乡里召开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大会。高高的台子上,一溜低头的十几个,都是疃里村人。他们急切暴富,发不义之财,四处偷摸扒窃,害民扰民,丢尽了疃里人的脸,丢尽了宋庄乡的脸。那时候正当创业初期,领导班子急着抓经济,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才酿成了严重后果。近年来,疃里村党支部、村委会努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定期举办普法学习班,请司法干部讲法律知识,加强农民自觉守法意识;开办文化技术学校,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卫生常识、计划生育知识,使农民的科技文化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今天的疃里村,已经成为京郊"经济十强村"之一、"宋庄镇小城镇试点建设区"、"首都文明村"......日子富足,民风纯朴,社会稳定,一派繁荣。

    "家家要做十星户,个个争当文明人"。这是上了报纸、写在农家墙上的口号,但它不是某个人的创作,而是鲜活活地来自广阔民间、广大农民。这也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自觉追求。自1992年以来开展的"文明十星户"评选活动,红红火火、亲亲切切、朴朴实实,是提高农民素质,重塑农民形象,弘扬传统文化,确立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好形式。领导者、舆论界何乐而不为?如果放在二十年前,你也许会为村民因丢了5分钱而彻夜难眠翻箱倒柜、因一只鸡蛋的归属两家动怒世代结怨而感叹,但你听说过今天为文明牌上一颗星的遗落而找到村委会要求追补,为七星上八星、八星上九星而全家讨论,姑娘会因十星牌的高悬门楣而嫁进门来吗?五爱星、守法星、致富星、团结星......星星点灯满天亮,新人新事育新风:"韩德芝两个儿子一对兵"、"冯桂海-竣弓。

    嫁女陪送、"贾秀芳家庭藏书逾两千"......疃里村的故事成为全宋庄镇的佳话。雁过留影人留名,老言古语焕发青春。

    疃里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插上了翅膀。经济的腾飞跨越,使全村固定资产1999年达9612万元,人均收入7200元,另有商品楼价值6.15亿元,不可谓不富。"好地方有好日子,好日子有好精神"。白天走进幽雅的小区,路过琳琅满目的商街,步入书写着"同心阁"的村委会大院,看着庄重的村务公开栏,与现任书记韩振林、村长孙士兰追述历史或翻阅新出版的村办小报;夜晚置身于阅览室、乒乓球室、棋艺室、健身房,漫步在小区中心高大的伞形塔灯柔光下,加入扭秧歌的队伍,感受着生活的喜悦温馨,真不敢相信这是在农村,这就是现代乡土昧儿的农民生活。

    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村民们素质确实有了很大提高,他们自觉维护小区秩序,义务参加植树,主动打扫卫生,照顾军烈属、困难户......

    近来到疃里村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有本地的、外省的、基层的、中央的,身份有大学生、农民、企业家、解放军战士......小区内不仅住有老户居民,还有中加学校金发碧眼的百名外籍教师、两千多入住疃里的城里人。五湖四海,京城内外,友好相聚,和睦相处,其乐也融融!

    春天的日子很好,树绿了,花开了,潮白河喧闹着。不远处的疃里村一片歌声......

    2000年4月13日于丛林庄

1楼  姓名:ying 评论时间:2010/11/2 16:38:26
   今天见了韩振福本人,给人感觉--朴实无华,诚恳!仅仅两小时会面的感觉。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诗人的不幸    1750 次 2008/6/11
 梁尚燕 搬 迁    1568 次 2012/5/22
 小镇    1428 次 2013/9/22
 村邮站    1902 次 2013/9/16
 父亲的草笼 母亲的馒头    1268 次 2015/4/13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