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报名
加入收藏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网 络 连 接 世 界
|
首 页
|
文学在线
|
小说分类
|
散文分类
|
诗歌分类
|
杂文分类
|
长篇文集
|
短篇小说
|
随笔游记
|
电子杂志
|
文学专题
|
当代文学
|
现代文学
|
个人文集
|
论 坛
|
网络文学
|
女性文学
|
校园文学
|
诗词韵律
|
古典文学
|
外国文学
|
歌词创作
|
影视创作
|
国学精华
|
精品佳作
|
理论研究
|
视频教学
|
作家书库
会员管理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主编邮箱
文章搜索
---作者---
---标题---
作家排行榜
带雨的云
558
篇
王风
372
篇
作协推荐
307
篇
运河散人
263
篇
零度
261
篇
古月重升
210
篇
郑永涛
173
篇
张天珍
169
篇
轻舞飞扬
154
篇
孙新坤
154
篇
小说分类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散文分类
楼梯寄情
她说什么了
吴稚晖何许人也
《爱,能勿劳乎?忠,...
枫叶的招摇
自在杨花
“地坛”的魅力
田间小路
人散茶已凉
发自病榻的心语
诗歌分类
浅伤
溱沁
孤煞
梦魇
奈何
道
淡然
天道
超脱
英雄决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分类
>>
岁月如歌
>>
钟
·添加到收藏夹
·给作者留言
·
查看作者资料
·
浏览作者文集
分享到:
更多
钟
来源:原创 作者: 郑建山 日期:2008/7/20 阅读:
1753
次 【
大
中
小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小和是个打钟的。
我们村有两口钟。一口是大钟。钟就在关帝庙。庙前面有四棵很大的槐树。大槐树下就挂着这口钟。这口钟到底有多大呢?这么说吧,如果平放在地上,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子够不着顶。四、五个小伙伴手拉手愣搂不过来。这钟不能敲,是撞钟。得撞。从大槐树下挂下撞钟的木杵,几个小伙子,将檩条般的木杵悠起,“咚……嗡嗡……咚……嗡嗡……”……
这口钟是干什么用的?是祭祀还是举行什么仪式呢?不知道。我问四叔,四叔,这钟有什么用呢?四叔是老庄稼把式,经常和人家说古,他应该知道吧!没想到四叔什么也没有说,却笑眯眯地告诉我他小时候的一段逸事。一年冬天,老北风刮得正紧,冷。闲着没事,四叔和杨小和来到大庙前玩耍,见这口钟掉到了老槐树下,四叔就和杨小和爬到钟上……他们正玩得高兴,忽然听到“哇”的一声,四叔一看,是杨小和,杨小和用舌头舔钟。(听人家说冬天钟是甜的)谁想一舔坏了,舌头粘在钟上,冻上了,怎么收也收不回来。一扯,还出了血。杨小和哇哇大哭,四叔害怕了,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掏出了自己的小鸡鸡,“刷刷”地往杨小和舌头上浇尿。舌头拿下来了,杨小和撒腿就往我家跑。他跑到我家对我奶奶说,大嫂子(这小子辈大),四秃子欺负我,我舔钟,邪(舌)头粘上了,四秃子……四秃子掏出小鸡,往我嘴巴撒尿。那天,我家有不少人串门,大家轰地笑起来。奶奶边骂边笑道,你们真是吃饱了撑的,哪里不好玩,舔什么钟啊!四叔向我说这件事时,他也扑哧地笑了。……
大钟后来毁了。是58年大炼钢铁时毁的。还有那四棵大槐树和那座古庙,心疼的村民直掉眼泪,说是风水被破坏了。要不然后来怎么挨饿呢?
我们村还有一口钟,是个小钟,其实也不算小,半大钟吧,这钟直径有一尺,尺半高,青铜铸成。挂在村东头的大柳树上。就是杨小和敲的那口钟。生产队上工,得敲钟。我们哪儿管敲钟叫打钟。杨小和打钟,真是好听。“当——当——当……”那旋律,那节奏——嘿!悠长而遥远。那些在自留地耪地、拔苗、薅草或干其他事的人,随着节奏、旋律慢悠悠地回家,抽上一袋烟,然后,再慢悠悠地来到生产队集合点上工。生产队队长慢悠悠地派活。社员们慢悠悠的下地。嘿!真是美妙极了。
那么,有没有着急的时候?也有。杨小和钟绳乱抖,一边敲一边嚷:快救火啊!快救火呀!四队场着火了!“当当…当…当当”……钟声杂乱而急。挺瘆人的。不过,这样的时候不多。
杨小和眉飞色舞地走在村中的大道上。“当……当……当……”双手挥动,扇披着小褂,两眼平视,威风凛凛,很像地道战中的高老忠。
我对杨小和有印象是在哪一年?60年?还是61年呢?记不清了。只是模模糊糊记得饿——太饿了。那天,我正在炕上躺着,一个满脸浮肿的人进了我家。把我吓一跳。(他的头怎么这么大呀!)他对妈妈说:“侄媳妇,有吃的吗?给我一口吧,我两天没吃饭了。”妈妈犹豫了。是啊!昨天晚上我就吃块糠饽饽,一直到现在,就盼着中午这顿饭呢?妈妈沉思了一会,从饽饽篮子里拿了一块刺菜饽饽递给了杨小和。我“哇”地哭起来。杨小和托着那块菜饽饽对我说:“孩子!别哭,你要一哭,我就不吃了。”不知为什么,那天我真的没哭,看着杨小和托着用刺菜和谷糠面和成的菜饽饽,颤微微地走了。
从那以后,我经常到杨小和的家去玩。杨小和的家住在村子西头。村东头住的是李月霞,村西边住的就是他。杨小和的家其实也没什么好玩的。一个土坯楼,地主家的园子房。连屋带炕的,有七尺宽吧,方方正正。不过杨小和好象不太在乎,要房子干什么?有地方睡觉吗?有,那就全齐。也没什么可丢的。确实,他还真没什么可丢的。一双破碗,比要饭的强不了多少,谁要它呀!还有那破被窝卷——说是被窝卷,其实就是破棉花套子,黑乎乎的!他又没有媳妇——据说他以前有媳妇,还有一个孩子。后来,跟一个侉子跑了。跑了就跑了吧,跟了他也是受罪。村里人到是没说什么,这是惋惜那个孩子:可了那孩子了,长得真俊啊!生生地跑了。多好的一个孩子呀!杨小和没怎么悲哀,现在多好啊!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村里人吃的,就有我吃的。社会主义饿不死人,老了我上养老院。
不过,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杨小和能打钟呢?打钟是个好活儿,风吹不着雨打不着。一天三遍钟,真是神仙过的日子。打钟是一种权力,一种象征,一种满足,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只有那些穿“黄马褂儿的”(队长或书记的亲支近派)才配打钟。怎么能轮到没枝没蔓的杨小和呢?是不是杨小和没有自留地,可以尽心尽意的打钟;还是我们村家族观念很重,派性成风,让哪派的人打钟都让人觉得心里不平衡,这样反而成全了杨小和呢?谁也说不清。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杨小和打钟,人们活得自在轻松。
杨小和人很勤快,敲完钟后,杨小和就跑去给人家干活。谁求都应。谁家有什么大事,或脏活累活都来找他。该起猪圈了,找谁呢?杨小和吧!抹房脱坯呢?杨小和啊!咱的煤球该摇了,怎么办?让杨小和给摇。都那么理直气壮。这叫帮工。帮工是不要钱的,只是管饭。杨小和有两种活是最拿手的,一是和泥;春天,正是抹房脱坯好时节,杨小和出动了。抹房脱坯,他给人家和泥。这和泥可是个力气活,围好池子,灌满了水,洇一段时间,撒上花秸,挽上裤腿,脱光脚丫,噗!下到池子里。大镐一抡,噗噗噗!您甭看用镐着泥,还不能把泥点儿溅到身上。这可真是个技术。不能有“啪”的声音,一有这个声音,您准和泥猴一样。泥和差不多了,您找坯模子脱坯吧!这是花秸泥。还有一种泥,更不好和,那就是炕坯泥,抹房用的。先要打炕。把陈炕坯取出来,暴土狼烟的。脏。弄得哪儿哪都是灰,吐口吐沫都是锅烟子色。陈坯取出后,用生土围成池子,池子中间放上糊坯,倒水洇好,第二天再和。用糊坯和泥抹房不漏,不长草。遇上这活,杨小和总是从打炕开始,一包到底。每年,他都要从初春忙到立夏。夏天送粪,起猪圈。秋天,该摇煤了。杨小和煤摇的好,好烧。看杨小和摇煤真是一绝,他先把煤末掺上土。煤末掺土可是个技术活,不能多也不能少。掺多了土煤球不好烧,“整吃整拉”,擞炉子时特别费劲。土掺少了,您不但费煤,还摇不成个。掺多少土合适呢?难说。全凭一种感觉。村民们摇煤都找杨小和。杨小和把煤土掺在一起倒水和好,用一个大方铁锨把煤平摊在地上,嗒嗒地剁成方块,然后,美美地抽上一袋烟,把瓦盆儿拿出来。这瓦盆儿很是特殊,底窄上宽,像一朵开放的喇叭花。他把煤筛放在瓦盆儿上,刷刷地摇起来。煤球摇得匀称,象元霄。
在我们村,没用杨小和干活的家有没有呢?有,很少。但说杨小和好话的人不多。更甭说尊重他了。给人家干活,人家二爷长二爷短的——二爷,我家自留地该耪了,您给耪耪?行!我家茅房该掏了,您看?没问题!二爷,俺们家的猪明天送供销社。您……?嗨!您就情好吧!但干完活儿后转脸就骂,这个活孙,真能吃,吃了我们家两碗面条。他的称呼也经常改动,开始是二爷,后来,就是“我二爷”,不知什么时候,就“我是爷”了!一见面。“我是爷,干什么去!”他说干什么什么去,也不恼。
一次,我在大街上碰到他,见他头上裹着白布。我问,二爷,您怎么啦!他笑笑说,他妈的,今天喝多点,撞门框上了。后来,听四叔说,他哪是撞门框上了,是让三寡妇打的。他给三寡妇家帮工,顺便把人家的马蹄表给掖起来了。那是祖传的玩艺,还不找打。
可杨小和不在乎,他照样敲钟。
互助组。杨小和打钟。
合作社。杨小和打钟。
人民公社化呢,杨小和还打钟。
……
钟声伴随杨小和的一生,也伴随家乡父老乡亲们的一生。
突然有一天,队长变成了村长。村长对他说,“我是爷”!你也别敲钟了。咋啦?!包产到户了。
杨小和懵了。好好的怎么不让他打钟了呢?不打钟能种的好地吗?他想不通。(村里到是很照顾他。给了他五亩好地。)
他一个人在村子的四周转悠着,走啊!走啊!看蝴蝶飞舞,看蜻蜓展翅,看野花,看小草,看发黑散发着臭味的河水……夕阳下,他转悠到大柳树旁,看那悬着的钟绳和发污的大钟……
杨小和一下子老了。
一天,村子里传来“当当当”的钟声。人们沸腾了。怎么啦?出什么事啦?是不是又要搞运动啊!……人们纷纷从地里,从车间,从家中,跑了出来。大柳树下,黑压压的挤满了人。只见杨小和敞开小褂,挥动双臂,晃动着钟绳。清脆的钟声传出老远。村长脸色铁青,和他抢夺钟绳。他哈哈地笑着,倒在地上。
他被送进精神病院。
他死了。死于心肌梗死。
杨小和死了,大家很为难。怎么办呢?得“发丧”他呀!他没钱,又没人,只能靠村里。可村里也没钱呀!得把他烧了吧?怎么也得弄个骨灰盒呀!少说也得好几百。还得有人把他埋了呢?这钱从哪儿来?最后还是村长出了个主意,干脆,把钟卖了吧!反正留着也没用。大伙也赞成,可不是吗?现在留这个钟有什么用呢?就给杨小和吧!
钟卖了。四百块钱。还甭说,这钱还真够用。连烧再骨灰盒,还剩一点钱,“发丧”他的人吃了碗炸酱面。
村子平静了。大家都很忙,杨小和很快就被人遗忘了。只有那些哄着孙子的老人们有时偶然提起,杨小和打钟真是好听,那活孙还死了。什么时候还能听到这么好听的钟声呢?
真格的,您还想听这么好听的钟声吗?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
查看本文的评论
姓名
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 换张图试试
发表
取消
相关文章
母校玉兰仍妖娆
1646 次
2008/7/29
牛棚小议
1749 次
2008/7/20
盘点三十
1775 次
2009/2/9
我的小学
1345 次
2012/12/8
过年情思忆童年
1131 次
2014/8/19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