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在线 >> 论坛热帖 >> 中国作家们与诺贝尔文学奖的N次亲密接触
  • 中国作家们与诺贝尔文学奖的N次亲密接触
  • 来源:原创 作者: 陈梦瑶 日期:2008/10/10 阅读:1180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随着今年诺贝尔奖各奖项的揭晓,国人的诺奖情结又被撩拨起来,一个钱永健的华裔身份可能还远远不能让人满足,诺贝尔文学奖何时花落中国这个话题似乎更能吊人胃口。

      于是,又有一些中国作家的名字出现了,除了不知传闻被提名多少次的北岛,同样也有新人出现,前段时间,网上盛传一则名为《安徽诗人叶世斌被推举角逐明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然而最后被证实其推荐单位“国际诗歌翻译研究中心”根本不具备资格。

      中国作家参选诺贝尔似乎正在成为一种笑话,以至于与诺奖有过“亲密接触”的作家好像也变得不堪起来,其实这罪责应该更多的怪在凑热闹的媒体,若以一颗平常心细翻下历史,中国作家与诺奖之间的故事还是颇有看头的呢。

      鲁迅真性情: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中国作家与诺奖的“绯闻”传过很多出,而其中最为坊间津津乐道的则非鲁迅所属。很多人对于这位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未能获奖耿耿于怀,而关于鲁迅是否够资格获诺奖的争论至今仍可见诸于网络论坛。

      不过如果我们翻下资料,就会遗憾地发现,鲁迅当年甚至连正式的提名都不曾有过:1927年,瑞典科学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考察时,曾经与刘半农相商,拟提名作家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感到是件好事,便托鲁迅的弟子台静农,写信探询鲁迅意见。当年9月25日,鲁迅作出回复,干脆地说了句不配:“……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字里行间可见鲁迅对待诺奖的态度颇具大师风范,不卑不亢,理性达观。

      沈从文:与诺奖的擦身而过

      沈从文也许是与诺贝尔文学奖离得最近的一位中国作家了(高行健2000年获得诺奖,但他已经加入法国籍)。证据来自于一直对中国怀有巨大兴趣的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资深评委曾在接受采访时断言:1988年,沈从文如果活到10月就肯定能得奖。

      马悦然1985年被选进瑞典学院,做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那时候就开始翻译沈从文的作品,翻译《沈从文自传》、《边城》、《长河》,沈从文的名字被选入了198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终审名单,1988年再度进入当年的终审名单。马悦然称当时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沈从文的候选人资格。但是可惜,沈从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而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者,最终缘悭一面。

      相较于马悦然先生对沈从文的推崇有加,沈从文对诺奖的态度却并没有太多记载,这倒也符合他一贯淡薄名利的风格。

      李敖借提名诺奖说话

      2000年,台湾媒体爆出轰动一时的新闻说“李敖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李敖所著的《北京法源寺》因此而洛阳纸贵,甚至连本来冷冷清清的法源寺也跟着火了起来。

      不过,对李敖作品稍有涉猎的人应该知道,李敖的杂文一流,相比之下,几本小说像《北京法源寺》、《上山,上山,爱》之类则只能算作玩票性质了,尽管李敖一再称自己的白话文五十年来五百年内都是中国第一,但每次谈起提名诺奖,到底还是显得底气不足。他自己也曾在电视节目《李敖有话说》中半带自嘲地解释过,任何大学的文学教授都有资格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人选和作品。

      所以,我们不妨把李敖的提名诺贝尔看做成一次李敖式的炒作。李敖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他常说有些事,做与不做区别是很大的,做了并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但总归好过不做。李敖当年就提名诺奖接受采访时说:“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当今够资格的不止我一个,但放眼台湾,就我一个。我是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台湾当局查禁我的书,台湾文建会甚至不承认我是作家,我现在获得提名,对他们是个绝大的讽刺。我角逐诺贝尔文学奖,也是为了考验考验评委会,颁奖颁了100年了,还分不了一个给中国,太荒谬了。”这话符合李敖一贯的风格,借着诺奖,李敖可以说很多话,表明很多态度,不得不说,这是李敖聪明的地方。(记者邵弃疾)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