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日)是诺贝尔奖的颁奖日,虽然本届文学奖得主、88岁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因为年事已高,未能亲赴斯德哥尔摩接受瑞典国王颁大的奖项,却亲自传写了一篇答谢词,提前刊登在瑞典学院的官方往站上,在答词中莱辛呼吁人们不要沉湎于电视和网络,因为作家“不会从没有书的房子里突然冒出”。
她谈到,在有些发达国家,电脑、电视和网络给人们的思考能力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特网用其虚无引诱了整整一代人,理性的人们即使承认他们为此而上钩,但却难以再得到自由。比如,他们可能发现一整天都在网上度过了。”莱辛写到,“阅读成就完人,阅读令男人或女人充满信息、历史和其他所有的知识。”
每逢12月10日,国人难免要感叹中国籍的作家和科学家缺失诺奖。这里我想谈谈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岛的三座小岛,瓜达卢普、圣卢西亚和特立尼达(本世纪初,博主曾有幸三次飞越西印度群岛),这三座岛屿的面积之和才7千多平方米,人口总和为130多万,却诞生了3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们分别是
圣琼·佩斯(1887-1975),诗人,生于瓜德罗普群岛。父亲是种植园主,1899年因地震全家迁往法国,后来他出任外交官,曾任法国驻中国使馆秘书,196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德里克·沃尔克特(1930-),诗人、剧作家,黑人和欧洲人的混血后代,生于圣卢西亚,在本地接受高等教育,除了在欧美大学作短暂逗留以外,一直居住在故乡圣卢西亚,199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V·S·奈保尔(1932-),小说家,生于特立尼达岛的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8岁获得奖学金赴伦敦留学,后加入英国籍,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值得一提的是,还是在西印度群岛,确切地说波多黎各岛,西班牙诗人希门内斯(1881-1956)在那里去世,他是1956年度诺贝尔奖文学奖得主。
这些小岛均属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交通和信息十分闭塞,那为何能涌现如此杰出的诗人和作家呢(按人口密度和比例远超西欧和美国)?博主以为,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为那些地方的诗人、作家们增添了写作素材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反观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一直被汉民族的大一统所主宰,无论是写作者还是读者,都习惯了本民族的文化、生活习性和思维方式。
最后,博主想提一下,在博主策划、主编的《现代诗100首》(蓝、红卷,三联书店,2005年8月第一版,2006年1月重印)中,收有以上三位诺奖诗人的作品。